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颖 《求索》2008,(6):54-56
有些论著认为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村民集体,本文村民自治权的主体应该是作为个体的村民而不是村民集体,村民集体无法行使村民自治权。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也不是村民自治的主体。本文从户籍和地域两个角度分析了两类特殊的村民,并对其参与村民自治进行了具体分析。此外,“户”作为一个补充,可以成为特殊的村民自治主体。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11,(9):33-33
李勇华在《东南学术》2011年第3期载文《自治的转型:对村干部“公职化”的一种解读》认为,当前政府给村干部发报酬的越来越多.而村庄是一个法定的自治组织.不是政府性行政组织.政府给自治体的领导成员发“工资”.势必造成政府“行政权”对村民“自治权”的侵害。群众自治(村民自治)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权体现的是一种公共权力,也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没有相应的财政资源,村民自治活动将难以开展.从根本上讲,财政问题是村民自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实践绩效.村民自治正常、有序、健康的发展,需要妥善解决好村民自治的财政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4.
韦少雄 《人民论坛》2012,(35):164-165
村民自治主体问题是研究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基础性问题,对村民自治主体的正确把握,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权的实现。作为村民自治的基本要素之一,村民自治主体区别于村民自治权主体和村民自治法律关系主体,村民个人、村地方、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会议都不是村民自治主体,村民自治主体应当是村民集体。  相似文献   

5.
对村民自治概念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制度层面来说 ,村民自治是通过宪法、法律所确认的农村村庄社区村民依法办理自己事情的法律制度 ,并以此确认了村民自治权 ;从行为层面来说 ,村民自治是法定村法定范围内的村民民主行使村民自治权的活动。村民自治与行业自治、组织自治、地区政权自治、居民自治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村民自治 ,是在党的领导下 ,由广大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人大代表在村民自治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呢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所在村的村民自治活动  第一 ,人大代表是“兼职”而不是“专职” ,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 ,应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在新形势下 ,人大代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应做到六个带头 :带头参与村民自治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带头解放思想 ,树立“大开放”观念 ;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 ;带头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11,(2):34-3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亟待解决两个深层次的问题: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的关系以及“乡政”与“村治”的关系。前者需要确立维护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是进行村民自治的前提,明确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后者需要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来划分行政权与自治权的权限,明确政府权力渗透的边界和村民自治权力运行的边界,使得行政权与自治权在法治轨道上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创造。我国人口众多。又大部分在农村,就是与国际大都市接轨的上海,农村农民人口仍占相当比例。所以,搞好村民自治,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选“村官”由群众说了算,对于推进国家和地方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农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全新民主实践 ,是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成果。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村民自治与乡村政治变迁的过程和意义 :村民自治发展的内源动力与法律基础 ;村民自治实践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 ;村民自治对乡镇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华  陈朋 《理论月刊》2006,(10):162-165
以“村庄政治”为研究视角的分析,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传播是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得到真实、原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权作为村民的基本权利,极大地保护了村民的合法利益。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和监督手段。村民自治权异化的现象严重,使村民自治权不能有效实施,导致了广大农村出现选举时有民主、选举后没民主的困境。严重侵害了村民的权利。河南省邓州市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的“4+2”工作法,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纳入一套简单实用的议事决策程序,形成了有效防范和控制村民自治权异化的工作机制,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务再走好  庆阳市人大常委会邓世文撰文说,当前,在村民自治中,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所谓“两头热”,即:一头是从中央到省市县大力推行村民自治,提倡民主选举村委会成员,民主决策村中大事,民主管理日常村务,民主监督村委会工作;另一头是广大村民对村民自治热情高,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认为这是体现农民当家作主的好形式。所谓“中间冷”,是指乡镇有些领导和干部对村民自治存在顾虑,误认为实行村民解决村民自治就是“村民想干啥就干啥,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把村民自治同放任不管混淆起来;有的认为我国农村经济落后,村民的文化素…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在我国已成为一种最广泛的基层民主的实践,其基本要求是村民自治体尽可能独立于政府的行政权力,同时村民自治体内部应当形成比较完善的民主决策机制。然而,村民在自治过程中亦存在着诸多权利冲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治体内部的权利冲突,另一类是国家干预村民自治事务引起的行政权与自治权之间的外部权力冲突。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我国的村民自治权往往难以落实。司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必须尽快确立村民自治的司法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村民的民主决策,并尽可能对村民自治体滥用自治权加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村民自治中,女权的崛起体现在农村妇女参与村级管理的情况.基于村民自治是农村性别政治的一个实践场域,陕西省合阳县开展的“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比例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合阳项目)在政策制定、政治执行及宣传动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提高妇女参政比例及自觉性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表明,农村女权的崛起,对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流动与村民自治是三农问题的交织点,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对村民自治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缺失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进行,农民工政治参与受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客观参与的难度和主观动力不足方面,必须从政策环境、制度保障、组织管理、主体素质等方面拓展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根本上说 ,村民自治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包产到户这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使得原来干部靠上面任命 ,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失去了依托。与此同时 ,广大农民在政治上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参与社会生活 ,享受同等的政治权利。经济利益的驱动 ,政治环境的变化 ,使农民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 ,关注村中事务的管理 ,关注村干部的行为方式 ,迫切要求参政议政 ,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障经济上的自主权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 ,我国农村出现了许多群众自发形成的村民…  相似文献   

18.
一、应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指导关系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 :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 ,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一规定 ,不仅明确了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指导关系 ,也明确了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指导内容和范围。法律之所以会作出这一规定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现行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对村民委员会组织定性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所谓农村基层群众自治 ,就是广大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就是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既然宪法…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珏 《湖湘论坛》2001,14(6):53-55
本文拟从法律法规与乡规民约、党的组织与自治组织、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加强领导与动员农民等四个方面,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若干关系提出一些看法,以期能对加快我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所帮助。一、法律法规与乡规民约的关系法律和村规民约都是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但是二者在制订、内容和执行上是不同的。法律由作为国家政权机关的立法机关来制定,村规民约由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来制定;法律体现国家意志,村规民约只体现本村村民的意志;法律的实施靠国家的强制力作后盾,村规民…  相似文献   

20.
何晓红 《人大建设》2009,(11):44-46
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路径主要体现为村民自治,由于村民自治是以村民的户籍所在地为依托,而农民进城务工过程中所伴随的农业人口流动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对村民自治产生一定影响,譬如农民流动是否会造成农村精英外流,甚至会导致村民自治的“空壳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