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指导是一种弱化强制力色彩的行政行为。法治相对健全是实行行政指导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不宜大力推行行政指导 ,已有的行政指导可转化为易于规范的其他类型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2.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强化政府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以更契合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的发展 ,已成为世界各国创新政府行为方式的成功模式 ,并在我国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究行政指导制度的运行轨迹、寻求完善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对策 ,是政府走向“协商治理” ,实现行政民主化、法治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罗南凌 《前沿》2013,(4):50-51
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管理活动之一,行政机关利用行政指导的功能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随着行政指导的大量运用,因行政指导造成的损害时有发生,追究行政指导法律责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也需分清行政指导的法律责任。在我国,行政指导的法律责任应通过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及国家赔偿等途径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行政指导是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方式。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指导在运用中出现的弊病,并借鉴国外成果和本国实际就对行政指导的法律控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行政改革理论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行政改革理论 ,是邓小平在长期从事领导和行政管理实践中 ,不断探索行政管理问题而形成的理论体系 ,是指导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但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因此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行政改革理论为指导 ,继续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李庆 《求索》2012,(10):168-170
科学界定行政指导的法律属性,可为我国行政指导法律规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又能促使对于行政指导责任分配与救济途径的反思。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指导的法律属性主要有非权力性事实行为说、非权力性行政职权相关行为说、非强制性权力性事实行为说、权力性行政行为说、非强制性行政行为说等五种代表性观点。这些论点对行政指导性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行政指导是否具有权力性、是否具有强制力、是否具有事实行为等三个层面。本文认为,行政指导应是一种权力性行为,它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至于是行政行为还是事实行为,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相对人未接受的行政指导,应为事实行为;相对人接受的行政指导,应为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7.
非强制行政行为是我国学者对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信息服务、行政调解等一类行为所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将行政行为划分为强制行政行为与非强制行政行为,承认并突出非强制行政行为概念在行政行为体系中的地位,对于我国行政法治理念的更新、行政行为内涵与外延的拓展以及软法适用范围的确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政指导的非强制性、双向性、相对人的意志自由性和法律依据的广义性是其显著特征。行政指导有三种类型 ,即强制型行政指导、自由型 (或理想型 )、行政指导、中间型行政指导。行政指导造成的损失 ,指导机关应给予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9.
徐鸿武 《人权》2012,(5):50-51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行政指导管理方式的倡导与实施,是行政体制改革大潮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推行行政指导管理方式对尊重和保障人权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行政成本过高,已成为影响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行政成本控制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行政伦理失范必然造成行政成本扩张。目前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缺失和伦理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行政成本偏高、增长过快。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最主要的现实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制度缺陷和价值观转变。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一是逐步使公职人员道德要求法制化,二是要加强自律养成,三是努力营造以善为导向的积极的行政伦理氛围,四是改善公务人员生存和发展环境,五是建立行政伦理的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为柔性执法的代表,行政指导已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成为行政法学领域的重要范畴。然而,其归责问题却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至今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本文从行政指导的性质入手,根据行政指导的不同特性,将其分成若干类别,然后根据每类行政指导的特点,分别确定相应的归责原则,即行政指导类型化归责。  相似文献   

12.
行政指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常用的一种行政行为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二款第4项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非强制性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得提起诉讼。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就意味着无法通过诉讼的途径请求行政赔偿。本文通过分析行政指导行为的强制性,指出在信赖保护原则前提下我国应恢复对行政指导行为的诉讼审查,让行政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请求行政赔偿。  相似文献   

13.
林巧 《前沿》2006,(1):101-104
行政指导程序对行政机关规范行使行政指导行为,切实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考察发达国家关于行政指导程序的法律规定,提出我国在制定行政指导程序时应制定信息公开、民主参与、制约及监督的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行政行为概念不同,行政指导具有非法律化、非权力性、非强制性的特点。因此一般认为行政指导不可能也没必要接受司法的监督。然而,日本在大量运用行政指导过程中,对其性质的认识逐步深化,并放弃对行政行为严格的概念主义的理解,从而导入司法审查以协调行政的灵活性、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司法监督的互动关系。参照日本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检讨我国的行政指导理论,将对行政指导的司法审查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柔和的、富含民主法制色彩的行政行为,既体现了行政行为的目的性,又兼顾了市场经济的相对自由性,已成为传统行政行为的必要补充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行政指导又因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在行为方法、手段以及可诉性、救济措施等方面研究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公安机关“人民公安为人民”神圣职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同巨平 《传承》2009,(20):112-113
"大部门制"改革表明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开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人"的利益以及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为"本"出发,加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者身份、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的科学性、行政体制改革阻力等问题的研究,破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遇到的难题,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行政指导在我国迅猛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失信行为,如何用行政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规范行政指导,进入了学者们的视野。本文从行政指导的分类入手,根据不同类型的行政指导的特点,提出了根据行政指导不同类型确定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要求,以期对行政指导的失信行为的规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柔软灵活的行政手段,属于行政行为范畴,也为经济法所重视。行政指导是一种权力行为,不一定具有“非强制性”。行政指导是一类特殊的权力性行政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果,现实中往往异化为具体行政行为,其特殊性是表现为一种阶段性、过程性的行政法律行为。行政法领域中研究行政指导,有利于完善立法约束、程序控制和救济制度,以期找到行政指导在中国的“合法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大部门制"改革表明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已经开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人"的利益以及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为"本"出发,加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者身份、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的科学性、行政体制改革阻力等问题的研究,破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遇到的难题,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行政指挥是行政领导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对下属和群众所进行的动员和指导活动。如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看,指挥的目的是为了整个企业的利益,从该单位全体人员中取得最大的效果。对于任何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国家来说,指挥者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在行政决策已经做出,计划、方案已确立,责权利均已划定的情况下,只有行政指挥,才能把行政管理从静态推向动态,从观念变为行动。因而指挥可以被看作行政实施的发动机,它可以使各种行政管理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行政指挥能力对实施行政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