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标要求】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劳动的含义及其地位、就业的作用与意义,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知道如何从政府及劳动者两个方  相似文献   

2.
尽管《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然而现实中却有不少的用人单位基于种种原因,而对劳动者实行就业歧视。对此许多劳动者往往保持沉默。其实,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权:该出手时就出手!侵犯平等就业权,劳动者有权起诉【案例】2012年3月15日,根据一家公司招聘员工的要求,姚虹过关斩将后以笔试第一名的身份进入了面试。  相似文献   

3.
【热词】就业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观点】观点一:"更高质量的就业",主要是指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等。观点二:如果存在大量失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即使少数人就业状况再好,对整个社会而言,就业质量自然不能说是好的。观点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最根本的还是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4.
张德江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就业和劳动关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必须全面分析和认识形势,把就业和劳动关  相似文献   

5.
李秀凤 《求索》2012,(1):152-154
农电工"变身份"事件是用人单位违法使用非全日制劳动者的一个缩影。政府"适度容忍"的态度彰显了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制度实施的困境所在:政府扩大就业目标与非全日制劳动者利益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基于典型劳动关系的立法对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调整稍有不适;基于一重劳动关系的劳动保障体制设置弱于调整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学周 《云南人大》2010,(10):37-39
规范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之一。在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多元的形势下,贯彻劳动合同法实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城市快讯     
《小康》2017,(14)
<正>乌鲁木齐:【首次对非本市户籍人员开展免费就业能力培训】户口不在乌鲁木齐但在乌鲁木齐地区居住的各族城乡劳动者,只要你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培训意愿,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就业创业证》,就可以参加乌鲁木齐人社部门组织开展的免费就业能力培训,并享受每人每天20元的交通午餐补助。(乌鲁木齐晚报)  相似文献   

8.
新就业形态的类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新就业形态的关键不只是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而是随之而来的劳动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劳动方式的变革。根据劳动关系的"新"和劳动方式的"新",新就业形态可划分为三大基本类型:以"去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Ⅰ型)、以"多雇主化"为典型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Ⅱ型)、以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方式的新型化为特征的新就业形态(Ⅲ型)。新就业形态亟待克服的主要短板是由劳动关系的"新"所导致的,其中最为突出表现是I型新就业形态中的"去雇主化"带来的劳动者法律身份认定和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劳动力市场依然供大于求的当下,一些用人单位为实现其利益最大化之目的,与劳动者签订就业合同时,设置种种霸王条款限制、欺压劳动者,劳动者不服从或反悔之时,用人单位又以有约在先、签字生效为由予以拒绝。而下面案例告诉我们,霸王条款从来不具法律效力,劳动者可理直气壮地说"不"!霸王条款一:就业协议签订后,反悔应付违约金?【案例】毕业前夕,在校方与企业联合招聘活动期间,大四学生小丹与一家电讯  相似文献   

10.
论健全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残疾人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劳动要求的残疾人获得劳动岗位,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活动。我国有六千万残疾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涉及到五分之一的家庭和两亿多人口,处于就业年龄段、有劳动就业能力的残疾人为2400万,其中城镇426万,农村1974万。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实现小康社会残疾人充分就业的目标,必须认真总结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新鲜经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残疾人劳动保障型就业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广东城镇女性灵活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活就业已在广东城镇在业女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用工形式、就业部门、工作时间、求职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灵活就业在为女性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满足不同女性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扩大就业选择自主权的同时,也使在这一领域就业的大多数女性的职业收入、职业层次偏低,劳动权益和社会生活保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政府应肩负起正确引导、调节和保护妇女灵活就业的重任并承担风险;非政府组织应与政府、社会各界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分担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组织妇女进行社会化就业;广大妇女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就业能力,适应就业形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党建研究》2012,(3):1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保持了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和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是长期的。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在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初夏骄阳下,古城南京,四年一度的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隆重举行。来自各地的残疾人能工巧匠再度相聚,切磋技艺。《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未来5年我国城镇新就业残疾人100万人的任务目标。在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殊非易事。"十二五"开局之年举办的这届竞赛,无疑是残疾人职业能力的形象宣传。一件件精湛的作品,一定是比瞬间的视觉冲击更有说服力的。劳动和创造是阳光底下最美好的事,劳动者和创造者是阳光底下最美丽的人。残疾人的劳动和创造亦然,残疾人劳动者和创造者亦然。  相似文献   

14.
景洋 《今日广西》2008,(23):9-9
【背景】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增长与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改善民生并进。 其中,第五项提出,“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选择,就业能力概念由一个学术概念演变为政府关于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框架的一个核心概念;教育制度是影响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教育制度,包括创新国家教育理念、国民教育制度、国民教育目标、劳动者培训制度、创业教育制度是实现社会就业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直接影响着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对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旨在梳理关于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从构建平台经济、劳动者、政府、社会四个角度出发,利用双因素理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保障因素和激励因素分析,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利益共同体的观点,以及促进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剑近期在《广东商学院学报》撰文认为,准确判断我国农村的就业形势,需要解决三大难题:其一,农村到底有多少劳动力?城镇劳动者一退休,就不归入劳动力之中,概念比较清楚。农村不一样,农民没有退休这一说法,无法跟城镇劳动  相似文献   

18.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中国政府在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就业领域性别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女性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成为维护妇女劳动权利、促进妇女就业的有效方法。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广大女性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实现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9.
寄望就业促进法解决就业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头20年,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就业形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谐劳动关系,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的基本条件,也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摘自“十一五”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20.
厦门经济特区每年有三、四十万进城务工人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厦门市就业服备中心在市劳动保障局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行风建设融入就业服务"折三化",在特区的热土上奏响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乐章,出色的完成了厦门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促进就业和控制失业率的目标任务,有力维护了厦门经济特区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