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梁光勇 《求索》2012,(10):171-172,114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更多关注物理隐私的背景是主流生产生活方式由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物理隐私在脑力劳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社会收益。物理隐私的增加给社会秩序的控制提出了挑战,与个人关注私人收益不同,法律在面对物理隐私时应关心其产生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2.
对基因隐私权进行法律上的规范,应涵盖了对基因隐私权的主体、客体、内容、侵害基因隐私权的责任构成,以及具体的行为方式、责任承担等内容的。 第一,基因隐私权的主体是自然人。胎儿作为未成型的自然人,其基因资料更应受到基因隐私权的保护,因为其基因隐私资料的保护妥善与否可能会影响到其生存的权利。第二,基因隐私权的客体是自然人的基因资料信息。第三,基因隐私权的内容参照一般隐私权的内容。可概括为:基因隐私隐瞒权、基因隐私利用权、基因隐私维护权与基因除私支配权。第四,侵害基因隐私权的责任构成。责任构成必须与侵权…  相似文献   

3.
隐私与公开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31):32-33
说到法律文书的公开,我们总是躲不开一个词:“隐私。”所谓阻挡公开的理由总是这个隐私:这份文书涉及到隐私,不能公开;那份文书涉及到隐私,不能公开。这份文书公开了效果不好,因为有当事人的隐私;那份文书不能公开,因为涉及了法院的一些“隐私”。有时是当事人之间的事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有时是法院的一些特殊处理方法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并引以为例。所以总是以隐私的名义不让法律文书公开。  相似文献   

4.
石慧芬 《中国保安》2014,(22):47-49
侵犯业主隐私权的潜在风险一、何谓隐私权。“私”与“公”相对,所谓“私”,也就是个人领域。“私”与“隐”结合即为:希望隐蔽且应当隐蔽和得到保护的个人领域。一般来说,隐私是指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等等。人人都有隐私,人人都有隐私权,而且各国法律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我国也立法对隐私权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5.
吕耀怀 《思想战线》2012,38(5):54-57
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社会,一般而言,都会要求政治组织的公开运作。然而,政治组织运作的公开性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要求,即并不意味着政治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毫无保留地公布自身的所有信息。政治组织的群体隐私,对于其存在和发展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只要政治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备正当的理由,那么,政治组织拥有其相应的隐私利益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正当性辩护。但任何政治组织对于其隐私利益的声张,都不得超越公共利益这一边界。如果政治组织将其隐私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则其所谓的隐私利益就可能丧失正当性,这样的隐私利益就失去了获得法律保护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6.
新兴网络媒体与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具有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传统大众媒体上发布的隐私信息被再一次传播到网络上,会进一步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损害。为了避免给当事人造成次生灾害,法律应当赋予当事人隐私信息网络传播权,以控制其隐私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新兴网络媒体与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具有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传统大众媒体上发布的隐私信息被再一次传播到网络上,会进一步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损害。为了避免给当事人造成次生灾害,法律应当赋予当事人隐私信息网络传播权,以控制其隐私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论公开权保护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权是商品化权项下形象权的一个方面,是每一个自然人所固有的、对其人格标识的商业使用进行控制的权利。世界各国对公开权这一新型的权利,都依照本国的法律现实,选择了各种不同的保护模式。我国也应根据国情,创建一个以人格权保护为主、以商标法与竞争法保护为补充的公开权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的概念已诞生一百多年了,但目前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还未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本文拟就隐私权的产生发展、含义内容、与相关权利关系、侵害隐私权的责任构成及保护方式等方面对隐私权以阐述,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对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发展历程,以期待隐私最终能成为我国民法上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10.
解决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问题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赫 《甘肃理论学刊》2007,10(1):100-103
商标权与商号权之间所引起的冲突纠纷,已成为当今知识产权保护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含义、种类的分析,得出在我国产生这两个权利冲突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现有立法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公地的悲剧",我国有必要创设一种新型权利——养护者受益权。养护者受益权在多数情况下是与其他权利不相冲突的,但由于其客体的双重价值属性及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养护者受益权也极可能与其他权利发生冲突。本文着重分析养护者受益权与其他权利之间的主要冲突及有关举证和认定问题,并指出: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养护者受益权应优先于所有权中的收益权;当养护者受益权遭受侵犯或与其他权利发生冲突时,如何认定赔偿责任条件和因果关系对于冲突各方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12.
生育是人类种族繁衍的本能需求,生育权是自然人与生俱有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自然人所固有、专属和必备的人格权。自然人均平等享有生育权,法律对自然人的生育权应予以普遍的确认和保护;同时,也应关注男性、无配偶者和罪犯(包括死刑犯)等争议主体的生育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警务监控情境下公共领域隐私权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隐私权保护标准从实际的隐私期待发展为合理的隐私期待并最终转为关注公开的透明度和信息的适度收集。传统的公私二分法以"场所"为标志划定隐私权边界,无法解释并满足公共领域生成的隐私权保护需求。面对警务监控情境中对个人隐私权的不当侵袭,可结合语境完整性理论,形成动态的公共领域隐私权概念,并通过对公共领域个人行为的类别化处理,排除、限制或视情境规制警务监控措施,从公民层面采取隐私权保护步骤,从警务层面构建警察权控制模式,辅以适当性规范和传播流动规范,实现对公共领域隐私权的有效保护和对监控权不当侵袭的有力防御。  相似文献   

14.
被遗忘权作为一种新型权利,它的提出旨在改变"记忆成为常态"的局面,赋予数据主体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那些已经过时的、不愿提起的个人信息的权利,重建数字时代的隐私伦理。当前,欧盟、美国等国家相继在立法中明确了被遗忘权的权利架构。基于被遗忘权在欧美国家立法与司法上所呈现出的差异,需要探讨被遗忘权不同发展路径背后的缘由,进一步思考被遗忘权在价值理念上凸显的法理逻辑。为促进被遗忘权的发展,应当立足于言论自由和隐私自主的利益平衡,适用比例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规范被遗忘权权利空间分布,逐步推进被遗忘权权利体系的实践落地。  相似文献   

15.
所谓隐私权,就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权利,又称个人生活秘密权。 我国公民享有隐私权,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隐私权这一概 念起源于 美国法理学家沃伦和布兰代斯所著《私生活秘密权》文中。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制定了保护隐私权的法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 对隐 私 权 加 以 法律 保 护 。194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 12 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我国《宪法》第 38 条至 40 条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查询手段,在实践中往往会侵害他人的隐私利益。人肉搜索行为与隐私侵权相伴而生,根据其与隐私侵权的关系可分为社会监督型、惩恶扬善型和单纯侵权型。在人肉搜索中一旦有隐私侵权发生,除侵权人承担责任外,网络服务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承担过错责任、连带责任或替代责任。  相似文献   

17.
朱鹏飞  何民捷 《前沿》2004,(1):144-146
近年来商号权与商标权的冲突频繁发生 ,想要完全杜绝二者的冲突是不可能的 ,但是科学的制度设计能够降低这种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在分析了冲突发生的原因之后提出了几个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隐私这个词,最近两年比较热。一方面是到处能看到有关人们为个人隐私权讨说法的案例,人们对自己的隐私从不知其有发展到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隐私争取权益。比如,上海一女中学生因与男生通信被老师拆检而自杀,媒体质问:“谁来保护13岁女中学生的隐私权?”;南京某合资公司老板将窃听器安在财务部员工的办公桌下,被发现并诉诸法律;由于有抽样调查表明,超过2/3的市民不愿意在114台公开自己的住宅电话,  相似文献   

19.
隐私影响评估作为政府保护公民隐私的重要工具,已在西方发达国家隐私管理实践中有着二十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历程。西方隐私影响评估缘起于公众隐私保护诉求和政府隐私管理需要,在特定的政府信息数据管理项目中通过识别隐私风险因素、评估隐私风险影响和制定隐私风险应对方案发挥着一系列积极作用。隐私影响评估的实施分为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落实阶段。准备阶段的任务是描述评估锚定项目、选择评估执行时机、确定评估执行主体和明确评估协商对象,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描述项目信息流动、识别项目隐私风险和制定风险应对方案,落实阶段的任务是发布隐私评估报告、实施风险应对方案和持续更新评估结果。西方隐私影响评估的丰富实践给我国制定隐私影响评估指南、设置隐私影响评估机构、构建多元主体协商机制和建立隐私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遗体组织捐献利用中的主体包括自然人、自然人之继承人及社会公众三方,在遗体组织捐献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三种形式的主体利益冲突:捐献决定作出时自然人与社会公众利益间的冲突;捐献决定未作出时自然人意志与其继承人意志间的冲突;以及捐献后对遗体组织利用的社会公益性需求与自然人之继承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之间的冲突。在处理利益冲突的过程中,应当始终恪守比例原则,为三类主体的利益折损保持其最基本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则要以自然人意思自治之利益为最高准则,仅在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下,以其近亲属类监护人的一致同意替代其意思自治。与此同时,要以鼓励行业自治的形式完善相关的社会公示与监管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周延的法律制度框架,保证遗体组织捐献利用的规范化与秩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