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根本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本文介绍了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从我州的现实情况出发,阐释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忧患·责任·参与——关于如何培养公众环境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湘溶 《湖湘论坛》2002,15(5):25-27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向教育提出了挑战,促进了环境教育的产生与成长。环境教育有环境专业教育和环境公众教育之别。面向公众的环境教育是环境科学教育、环境法教育和环境伦理教育的三位一体,根本任务之一在于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因为舍此就不能将环境保护由精英的理念转化为公众的自觉,由政府规划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环境保护事业就会落空。我认为,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要重在6个字上下功夫:忧患、责任、参与,旨在培养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环保责任意识和环保参与意识。一、忧患公众具有对环境问题的知…  相似文献   

3.
杨全柏 《新东方》2014,(6):58-62
教育环境影响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是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基础。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深刻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形成支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培养和强化主体意识、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创新、诚信、民主、合作意识,重视教育环境,增强价值观念的包容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公众环境意识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公众环境意识模糊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两级赋值法对公众环境意识进行定量的等级评价,得出当前不同层次城市公众环境意识的状况及其成因;并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以探讨提升城市公众环境意识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5.
解决环境问题,有多种途径。最根本的途径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建立一套系统、完整、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并将其贯彻于环境保护实践;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即通过环境教育,使公众形成良好的环境素养,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两个方面又相互联系,环境政策既是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为人们提供环境保护行动的依据,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教育功能,将环境保护的外在强制力转化为公众内心环境保护道德约束力,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而环境保护政策教育功能的发挥是通过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王光荣 《前沿》2008,(7):170-172
社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有助于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塑造公众生态文明行为,培养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能力。因此,要充分开展社区生态文明教育,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但是,我国公众在参与意识和参与理念上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在参与主体上相对单一,民间环保组织参与不足;在参与内容上过于狭窄,公众参与权有限;在参与方式和参与途径上亦难以有效满足公众参与的要求。因此,亟需加强对公众参与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的培养和教育,促进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公众参与中的积极作用,扩大公众参与的权利,并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政府作为环境监管者与经济发展推动者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权利(权力)和义务(责任)是双重的,同时其行为失当的机会也是双重的。在政府落实其第一性环境责任中引入公众参与是避免行为失当的重要保障。落实政府环境责任中的公众参与,一方面需要公众自身的权利意识觉醒;另一方面还需政府对公众参与的推动,在政府与公众的双向良性互动下推进政府环境责任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公众开始要求享有自己的环境权,不断要求参与到环境政策的制定过程。公众的自主参与有别于强制性动员参与,选取环境政策中三种典型的公众自主参与事件,分析了环境决策中公众自主参与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分析由此带来的政策的反思与变迁,开始在环境政策制定中反思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反思环境决策开放性与包容性,寻求其话语多元化;反思环境决策的回应性与纠错机制,寻求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杨萍  杨爱群 《前沿》2007,(6):181-182
要想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的形成,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增强环境意识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环境意识的内涵。文章通过对环境意识基本内涵的简单分析,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向着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向变革,从而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1.
高见 《求索》2011,(8):169-171
环境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和促成其具有保护环境行为的重要教育领域,但是中国的环境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而实现环境教育的立法无疑是克服目前环境教育缺陷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环境教育有很强的立法迫切性,同时以国外良好的环境教育发展实践和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法治来看,环境教育立法也存在较现实的可行性。我国未来的环境教育立法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完善的环境教育法律制度,实现环境教育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肖韵  林巧 《前沿》2012,(7):129-130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公民意识教育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基础,是倡导公平正义理念、营造自由平等环境的根本途径。本文针对大学生缺乏公民意识的问题,分析了公民意识缺乏的原因,着重探讨了基于时代环境特点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策略,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缺乏公民意识的问题,走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来,我们针对现代青年官兵民主、平等和参与意识强的特点,以及期望得到尊重的需要,把教育者的努力与官兵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结合起来,借助官兵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和环境氛围,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周静文 《天津人大》2012,(10):40-41
2012年9月11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本市第一部关于环境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对依法推动环境教育,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环境意识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山东师范大学2003级520名新生的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行为取向及环境教育现状等问题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的环境基础知识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为65.6%,但环保行为参与率仅为38.7%,表现出"知"与"行"的脱节。目前,我省中学阶段系统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仅占4.8%,环境知识多分散于各门课程中,体系凌乱,重复较多。90.4%的新生对大学环境教育持欢迎态度,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注重实际的培养最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6.
谢凯 《当代广西》2011,(24):44-45
"绿色学校"的称号是对一所学校在开展环境教育的意识和行动上的肯定,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生态德育教育,使他们环境认知、环境意识以及环境行为方面得到真正的学习和培养。所谓生态德育,是指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商环境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吸引优秀人才的流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合肥近些年以生态建设为核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但仍存在着城市固废、水污染、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等一系列制约因素,为此,构建推进城市环境治理,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和创新生态体制机制,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对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建华 《前沿》2012,(14):106-108
环境政策执行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环境政策执行.我国的环境政策执行还存在问题,如政府和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差、环境政策执行机构权力配置偏弱、执行主体职责不明、执行手段和原则固化硬化以及执行偏差的矫正存在缺陷等.为此,该文提出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创新我国的环境政策执行,主要包括:强化政府环境责任意识,推行生态经济的“四化模式”,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环境政策执行方面的责任,增强环境法规的执法力度、提倡柔性执法,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拓宽公众参与途径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孙静 《青年论坛》2008,(2):74-76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情感,真心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社会环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以达到“无意识性”的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环境伦理是当代生态危机和环境革命的产物,是自然界发展到人类历史阶段,伴随着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完善而爆发的人类理性观念的一场革命。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人类环境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现代人类道德教育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与人际道德教育相并存;在环境教育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核心内容;在环境伦理学体系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