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生态文明教育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广庆 《理论月刊》2013,(1):163-165
由生态危机所引起的人类社会关系的失衡使人类文明在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走向生态文明成为必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的社会本质;要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中寻找生态文明的有益思想;要按照人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培养人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传播和个人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从已经和将要遭遇的生态危机出发,本文着重思考的是:(1)人在经济上的恶噬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一;(2)人在文化上的自大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二;(3)人在政治上的贪权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三。从避免大的危机着想,必须重塑社会与人的文明理念:既要占有自然,又要补偿自然;坚持占有与补偿同一的原则,推动知识经济彻底转变到生态经济的发展轨道上来,在根治人的社会劣根性的基础上,整合历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之结果,以开启一个全人类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从已经和将要遭遇的生态危机出发,本文着重思考的是(1)人在经济上的恶噬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一;(2)人在文化上的自大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二;(3)人在政治上的贪权性,乃诱发生态危机的因由之三.从避免大的危机着想,必须重塑社会与人的文明理念既要占有自然,又要补偿自然;坚持占有与补偿同一的原则,推动知识经济彻底转变到生态经济的发展轨道上来,在根治人的社会劣根性的基础上,整合历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之结果,以开启一个全人类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新阶段,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时代精神";其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由之路;其三,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人化自然"生态思想的当代逻辑承诺。  相似文献   

5.
梁富荣 《传承》2014,(10):88-89
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类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态危机。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分别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的继承、发展及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体系、世界生态社会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有关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基本的生态关系均源于人类对"自然"本质内涵的现代化理解之中,然而,这种解读本身既成就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也产生当代的生态危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有必要在超越前人释义的基础上,理性回归"自然"的本真含义,与时俱进地深化人类对"自然"本质的理解,以此作为理解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7.
张胜旺 《前沿》2014,(5):20-23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非凡的物质丰裕时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却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后果,由此产生的生态危机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内外学者深刻反思现实的严峻生态问题,深切关注人类的未来命运,从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剖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晏荻 《传承》2011,(5):70-71
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在取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危机,就是人的文化危机。试图通过分析中国生态危机的现状找到深层次的根源,探索一条摆脱生态危机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研究的生态文明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文明史从原始狩猎文明经农业文明到现在的工业文明,给世界创造繁荣的同时,人类也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生态危机。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指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而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于洁 《长白学刊》2013,(3):41-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而生态危机是新的实践向执政党提出的新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能够解决生态问题并融涵生态智慧。从生态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应体现着人类最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应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三者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应体现为"人与自然"存在论意义上身份与权利的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应体现为"生产性正义"和代际间公正。  相似文献   

11.
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日益严峻,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立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解决生态危机,我们应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寻求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契合,避免自然异化现象发生,运用科学的生态理念指导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提供了根本方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制定更为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注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必须想好下一步的出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倡生态理性的作用,但是生态理性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以生态非理性作为辅助,生态理性动力机制的不足要求生态非理性的协助,生态非理性的扬弃帮助生态理性重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非理性的作用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自我拯救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13,29(5):13-20
生态危机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使传统经济发展成为一种自我毁灭的癌模式。生态文明需要系统思维,需要超越传统发展观狭隘的思维模式,科技并不万能,生态文明不能完全依赖科技发展。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内在限度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别无选择的历史选择。人类未来可持续地生活应该是一种简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的跨文明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把世界看成是由“人—社会—自然”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自然生态、人类文化生态、精神生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 ,西方文化中的二元对立、人类中心主义、机械自然观是人类生态危机的文化渊源 ,“役自然”的现代工业文明、消费主义是造成生态失衡的直接原因。相反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强调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天和人之间能达到动态平衡 ,文明的创建应师法自然。所以 ,中国文化的自然观对全球生态文化的重构具有重要思想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梁萍 《传承》2009,(4):108-109
生态危机的出现和解决,不仅仅是技术、法制的问题,更是伦理道德的问题。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态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新型人才;有利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伦理价值观,自觉践行生态实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标。  相似文献   

17.
在农耕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时期,对大自然的无限度攫取,酿成了生态危机。转变思维方式,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新的价值观指导,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进了立法发展,同时也对法治提出了新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原则谱系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生态危机的出现和解决,不仅仅是技术、法制的问题,更是伦理道德的问题.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态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新型人才;有利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伦理价值砚,自觉践行生态实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标.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境遇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目标之一。康德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富有极其深厚的生态学底蕴。在生态文明视野下,重新解析康德美学思想,深入挖掘和梳理其生态学思想,对当代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制度维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侠 《前沿》2008,(11):150-152
生态危机的实质就在于人和人关系的危机。生态文明应该反映的是建立在人与人利益关系基础上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因而应该把调节人和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维度作为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加强制度建设,这是根本保证,也是生态文明得以建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