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它们对生态危机应负原罪责任;而技术异化和消费异化只是生态危机的替罪的羔羊。由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我们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4,(12):12-12
王保海在《学习论坛》2014年第7期撰文认为,城乡发展不协调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一突出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工农业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于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只有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战略目标应当是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合作化、农村经济体制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7,(5)
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民利益是关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协调农民利益冲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笔者研究农民利益冲突带来的影响,提出解决农民利益冲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对解决农民利益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防止公务员利益冲突的伦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冲突是指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时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利益冲突问题源于公共权力异化的特性,源于现代公务员角色多元化的特点,源于中国家国不分的政治文化传统及人情往来习俗。廉政伦理是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解决公务员的利益冲突,在完善相关的纪律和法规的同时,还要发挥伦理的引导、规范和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09,(10):90-91
李保民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在现代生产方式——就业机会概念框架下,统筹城乡就业包括两个相互紧密关联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充分创造现代生产方式——就业机会,二是如何保证现代生产方式——就业机会城乡动态分布合理化。当前应充分认识在这两个问题上主流经济理论观点的危害,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就业一体化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同时,要高度关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化问题.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必须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揭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的规律;必须升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接受检验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试图将"私有财产"纳入"异化劳动"的逻辑框架之内,把私有财产视为异化劳动的结果,进而依靠黑格尔的辩证法,实现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但是因为异化逻辑的基本框架是主客关系,处理的是单个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孤立关系,而私有财产(资本)的问题重心是社会关系,面对的是多个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这种理论错位使得异化逻辑陷入了既无法解释私有财产的成因,亦无力实现对私有财产的扬弃的双重困境,从而注定了马克思这一尝试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禹国峰 《前沿》2007,3(9):8-11
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就是异化劳动的社会生产方式说。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出发,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实现异化劳动自觉扬弃的社会生产方式说,就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劳动说。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侧重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绩效角度界定的社会本质观。这一社会本质观兼顾了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是两者的动态绩效的统一,为社会主义自觉地走向异化的扬弃提供了运行的张力。因此,单纯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维度,不论是在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关系上,还是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上,均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发掘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并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新的生态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以及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于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基于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异化理论的批判继承,在《1844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全面剖析了劳动异化的四个表现形式,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条件下工人劳动异化的不可避免性,指明了工人阶级要在劳动实践中扬弃私有财产及人实现解放的现实路径。在当下,对《1844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要旨进行探究,对于正确认识与解决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问题,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度视野下的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权是宪政的基石、人权的屏障、民主的前提、市场经济的核心、社会繁荣稳定的枢纽。保护私有财产权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完善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宪政建设和法律保障及正确处理私有财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关系等方面对私有财产权给予完整充分的保护是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牛涛 《长白学刊》2021,(1):55-62
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的出发点,《巴黎手稿》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事实,分析"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的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层面揭示精神生产的主体性本质和历史性特点,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异化和精神生产主体性消解现象,明确私人财产占有制度是问题的根源,从而为彰显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实践指明了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运用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提供的理论基点和唯物史观的分析工具,分析当代中国文化生产的现实,理解资本在当代中国的精神生产实践中在场的合理性,理解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价值冲突的当代实践,从明确制度构建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化路向,完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补的生产所有制体系,建构对文化产品的价值性内容进行审查的合理机制这三个方面,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大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出发,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明确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由模糊到明晰、由承认到保护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区分性、层次性和稳定性的理论特质。由于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毛泽东混淆了私有财产权利与私有制的界限,未能准确厘定私有财产存在的时限,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不够,存在着平均分配私有财产的倾向。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私有财产观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其指导思想,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起着价值导向作用.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上不宜搞"一刀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私营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引人注目;作为私人资本人格化的私营企业主群体,其内部结构日趋复杂化;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也并非简单的"剥削"二字所能涵盖.如何看待这个特殊的群体,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上,有必要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党的建设的实际出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灵魂,是人类先进文化的代表,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开放的思想体系,为我们提供了鉴别和谐文化的理论武器以及整合和谐文化资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战争根源学说不仅阐明了暴力关系根源于经济关系的原理,而且强调阶级社会的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利益冲突.近年来,国内军事理论界有学者提出所谓"战争根源于经济利益冲突"的观点,试图将战争的阶级经济根源归结为超阶级的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种"经济利益冲突论"抹杀了战争的阶级性,以"国家利益"掩盖政治分歧,从根本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根源学说.  相似文献   

19.
LAURI PALTEMAA 《当代中国》2007,16(53):601-625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Beijing Democracy Wall Movement's argumentation on democratic reforms in 1978–198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rger genre of international revisionist Marxism critical of Leninist/Stalinist political systems at the time of the movement. The movement's argumentation contained three distinct variations on the same theme of socialist democracy, which the author calls classical Marxist, eclectic Marxist and non-Marxist lines of argument. They differed in the content of proposed institutional reforms and their intellectual sources, but shared the perception of democracy as an institutional solution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eople and a bureaucratic class that the Stalinist political system had produced in China. All lines also accepted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As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these ideas we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Radical Red Guard criticism against the Maoist New Establishment created and popularize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need to find ideological means to refute the official Maoist ideology of the Party Left at the time through a return to the original sources in Marxism. East-European revisionist Marxism also influenced these argument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相似文献   

20.
张勇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2):148-152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出发分析,可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运动限制并阻碍了夏威夷土著传统农业的合理发展,使其内卷化。夏威夷土著居民种植芋头已有1000多年的可考历史,传统芋头种植在夏威夷群岛生态农业发展中具有珍贵的价值。芋头与夏威夷土著居民的神话传说及传统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土著民族文化保护及民族政治意识中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介入,夏威夷芋头种植遭到严重破坏而出现大规模缩减。结合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生态环境与社会制度的论述,可深层透视夏威夷土著居民对美国的资本主义文化抵抗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