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初步建立了心理测试的科学体系,测试技术在中国起步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发展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犯罪情节测试法(简称GKT测试法)是以犯罪人对犯罪事实情节的记忆和识别为基础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理论根据在于 ,犯罪实施者对犯罪过程留有记忆 ,当再现犯罪过程中的某些情节时能够再认 ,而无辜者对犯罪过程中的细节则一无所知 ,当呈现这些细节时他不能再认 ,由此可以把有罪者和无辜者显著地区分出来。但是 ,运用GKT技术的重要条件是有关案件的情节必须绝对保密 ,如果被测试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案情 ,则有可能把无辜的知情人错判为有罪 ,这使得GKT技术的适用受到极大的局限。本实验研究旨在观察无辜的知情人和犯罪实施者在GKT测试中到底有无区别 ,及有何区别 ,并探讨在案情暴露情况下准确区分犯罪实施者和知情者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犯罪实施者和知情者在GKT测试的对应率上有较大区别 ,对应强度上有微弱区别 ,在CQT测试中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毒品犯罪因其隐蔽性强、反侦查行为广泛等特点造成调查取证困难,能否在侦查过程中合理并充分使用现有证据资源,就成为诉讼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从刑事证据规则运用角度,阐述并分析了侦查机关在毒品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犯罪记忆检测的涵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犯罪记忆检测包括犯罪心理生理反应的诱导、测量、分析、识别四个成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犯罪记忆检测是一类犯罪心理测试,不是犯罪心理测试的全部;犯罪记忆检测可以用于刑事测谎,却不仅仅局限于刑事测谎;犯罪心理生理测谎仅仅是刑事测谎手段的一种,不能完全代表刑事测谎。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安机关应对计算机犯罪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蔓延的计算机违法犯罪 ,从公安机关的专属管理职能和业务角度出发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专门的反计算机犯罪法 ,完善现行刑法典中的计算机犯罪惩治条款 ,完善现行行政法规 ,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增加对计算机违法行为的惩治 ,改变传统公安业务规则。公安机关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应对机制包括 :培训及招聘反计算机犯罪的专业技术警察 ;成立专门的反计算机犯罪领导或者协调机构 ;建立计算机犯罪的前科数据库。在反计算机犯罪警务国际合作方面 ,应建立健全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国际合作体系 ;建立反计算机犯罪的国际信息交流与技术支援机制。此外 ,还应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理论研讨 ;培养正确的计算机道德 ;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研究 ,建立反计算机犯罪的对策体系 ;考虑组建民间性的反计算机犯罪协会。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和功能,实践应用中能够从区别于文书鉴定的角度对文书物证进行同一性认定、甄别真伪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弥补文书鉴定之"不所为",增强鉴定结果的把握程度。通过案例分析,确立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文书鉴定功能的逻辑性和可行性,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发展前景有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犯罪问题具有普遍性,是长期困扰人类社会的难题之一。文章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详细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方法,如数据挖掘、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灰色系统等。然后,指出了犯罪问题研究中存在的犯罪明数与犯罪暗数问题,最后给出了犯罪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对犯罪问题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心理内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 ,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 ,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 ,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反应理论 ,开创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科学认识。现代犯罪心理测试研究揭示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所反映的是被测者对犯罪的记忆状况 ,与犯罪有关的记忆状况决定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水平 ,反映被测者是属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 ,还是属于无辜者。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犯罪统计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社会犯罪发生的基本特征,从信息科学研究的角度讨论了社会犯罪统计的意义和特点,提出了在犯罪统计理论研究中应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讨论了犯罪时间序列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最后提出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妇女史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犯罪问题亦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章拟从历史学的角度,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就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盗窃犯罪是侵财类犯罪中较为典型的犯罪形态。文章采用心理学测查方法(16pf量表测试),从调查实证角度研究了盗窃惯犯的犯罪问题。盗窃惯犯与普通人群相比较,乐群性、敢为性、紧张性等因素有显著性差异。针对盗窃惯犯的人格特点,应加强对罪犯的知识技能训练、提高其回归社会的信心和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技防能力、降低实施盗窃罪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罪犯再教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运用中的科学化和法制化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提高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科学化的程度,关键在于犯罪心理痕迹描绘和测试编题技术的改进.为了提高犯罪情景测试法的准确率,编题人员在掌握测试方法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必须对形成心理痕迹的相关因素、重要环节的心理痕迹描绘、采集相关因素技巧编题等重要问题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保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保险诈骗也愈演愈烈,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因此,打击、控制保险诈骗犯罪对金融反欺诈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当前保险诈骗犯罪的现状及作案手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此类犯罪案件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详细分析受贿者实施受贿犯罪的心理动因,得出受贿犯罪发现和查处概率低、受贿实际成本不高、受贿可能收益高这三点是受贿犯罪存在的根本原因,并根据这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师索 《岭南学刊》2012,(2):72-78
犯罪运行就是犯罪如何存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并与社会进行互动的规律性与非规律性同在的运作形态。犯罪运行机制的形成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即犯罪溶解于社会,社会可溶解犯罪。风险社会中的犯罪运行解释了菲利对犯罪超饱和溶解的疑问。研究犯罪运行需要纠正犯罪存在饱和生成的误区,这需要从历史发展、风险引导、化学平衡、犯因性载体流动等多个角度透视犯罪运行。犯罪运行的提出也改变了传统的原因论主导的研究范式,扩展了犯罪学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传媒暴力对犯罪的影响及控制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公安学刊》2004,(2):50-52
在全球信息化过程中,传媒暴力已经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本文从信息加工和社会心理角度对传媒暴力影响犯罪的机理、方式进行论证,并针对传媒暴力对犯罪的影响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反跨国拐卖人口犯罪的国际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中越警方在共同打击拐卖妇女犯罪的国际合作机制实际是以警务合作为主线,文章在对近年来中越边境拐卖妇女犯罪的情况特点及犯罪原因分析之后,提出了如何完善国际警务合作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犯罪的社会病理性与有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绍瑛  马荣春 《求索》2007,(3):116-117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证犯罪的原因最终是社会因素,并指出把犯罪看成是社会“有病”,文章对政策调整和罪刑相适应原则贯彻的重大意义以及犯罪对于社会进步的有益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舜秋 《公安研究》2000,(5):60-63
违反公司法的犯罪日益增多,公安机关侦查任务繁重,文章借鉴西方在公司立法及打击违反公司法犯罪方面的经验,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对违反公司法犯罪的有关规定,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奎臣  任颖栀 《前沿》2010,(19):121-123
嵌入于社会网络的社会支持具备适应青少年社会网络化存在方式的社会功能,故有必要从社会支持角度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社会学范式的探究。本文在社会支持理论框架内提出了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功能,并通过对一般紧张理论和自我控制理论的整合,揭示了社会支持能够减弱犯罪内驱力和提高自我控制力两种发挥功能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