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三个创新”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形成一个整体,在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理论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前提,科技创新是决定性因素,体制创新则是制度保障。“三个创新”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南方谈话"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强调: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邓小平为我们作出了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值此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之际,重新学习南方谈话,深刻领会“南方谈话”所蕴含的理论创新的内容和精神,深入理解和把握“南方谈话”所体现出的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思维方式,对于进一步研究宣传和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推动理论创新,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南方谈话”是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相似文献   

3.
南海 《前进》2002,(5):48-48
平衡,原本是指衡器两端所承受的重量相等。后被引入物理学领域,成为静力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它们的合力为零,使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至于何时、何地、何人首先将这个词引入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迄今无据可考。目前在中国,高谈和闾谈“平衡”者,十之八九乃身居要职者或实权派.因为这些人最有发言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关于“平衡”的学说或理论已经成为身处宦海和欲进入宦海搏击者必学之“学问”。  相似文献   

4.
"三个创新"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江泽民同志针对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使命 ,依据历史经验 ,立足时代要求 ,提出了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一整套创新理论 ,作出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的重要结论 ,并对“三个创新”和“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揭示出“三个代表”与“三个创新”,不仅各自内部的三个方面紧密联系 ,而且二者之间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深入把握和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创新”和“三个…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科学思维的结晶。学习研究“三个代表”思想中的战略思维、理性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对于提高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维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雅兴 《前沿》2005,16(7):15-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活力,主要是指它既继承、发展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活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唯物辩证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第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活力的源泉;第三,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第四,开放性品格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机制,将使它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武深树  罗丹 《湖湘论坛》2002,15(1):45-46
农业“新经济”是指农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高度重视农业信息管理与服务,特别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高科技,制定新的农业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业“新经济”作为“新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农业经济新特点,对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一、农业“新经济”的特点1.组织创新:农业产业专业化程度高农业产业专业化是农业“新经济”的一种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如美国的公司农场、德国的农业生产联社、法国的农业联…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8,(8):60-60
杨雪冬在2008年5月5日《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创新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过程.成功的创新是一个可以延伸的过程。对于政府创新来说,大部分创新都不是“原创性的”,而是“学习型”,因此。创新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条主线。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经营作为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新的实践模式,过去几年是功绩与缺陷并存.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给我们以众多的思想启迪。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市经营的基本要素在实践中应与时俱进地更新;其理论体系也不宜以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思想方法的“放大转换”为架构,而应百花齐放地去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金银焕 《前进》2002,(7):12-15
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而言,“三个代表”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武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则是用“三个代表”武装全党的现实途径。深入认识“三个代表”与反腐倡廉的辩证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全新的实践起点。  相似文献   

12.
一、适时亮出新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基层单位管理的一项永恒主题,要想方设法把“老话”讲出“新意”,才能吸引职工。那么新思想从哪里来呢?一是在学好党的创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中出思想。理论创新往往带来思想的解放,教育者要跟上理论创新的步伐.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用先进理论解读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成果。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创新理论.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必须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在抓根本、抓规范、抓深化上下工夫、求实效。  相似文献   

14.
1.怎样充分认识和深入阐发“三个代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2.怎样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和理论特色? 3.怎样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党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4.怎样正确理解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遭受严重曲折,但仍然始终坚持了“三个代表”? 5.怎样理解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怎样理解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7.怎样深入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静波 《创造》2001,(10):13-1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党建学说作了重大发展,而且为新形势下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马克思理论提供了新思路,是一个统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的理论,为新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于工会来说,“总体思路”、“五突破一加强”、进一步突出维护职能等就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  相似文献   

16.
展明锋  赵莉 《理论月刊》2002,3(6):89-90
“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现实性很强而又复杂敏感的话题。由于“左”的或右的思想影响,人们对意识形态往往产生种种误解。其实意识形态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并有其独特的内在矛盾。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作用,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所以导致对实践指导的失误。本文将毛泽东邓小平的意识形态理论作对比,深入地剖析了二者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旨在说明意识形态理论建设只能“量体裁衣”,而不能“削足适履”。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永葆“意识形态”之活力,使意识形态正确地指导实践,推动现代化各项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内涵,是共产党执政必备的精神状态。在新世纪、新阶段,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决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锐意创新。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是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一个新的创造性的探索。通过“三讲”教育,领导干部不仅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再教育,而且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三讲”期间,领导干部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的实效性显著提高,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的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前所未有。总结“三讲”教育中理论学习的成功经验,并将其用之于实践,对于深化干部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先后创造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宝贵的精神和思想财富——毛泽东思想.而且.他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不断进行理论仓惭提供了宝贵方法。毛泽东的创新方法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创新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新奥运”历时七年,举全国(甚至全球华人)之力.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北京奥运”也作为一个历史事件而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另一方面.奥运极大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形象,同时也提高了市民对政府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