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就要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绩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通过建立多元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规范化的制度要求约束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从而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绩效。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是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而以项目为主体的供给方式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模式之一,它能有效调动政府、市场与乡村社会的参与力量。以主体互动视角去探究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的有效性可以发现,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互动、地方政府与农村的资源互动、承包商与农村村庄的行动者互动,项目制供给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对农村公共服务有效性供给的助推作用。但即便如此,项目制在助推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同时,亦引致农村社会内生化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保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石。海南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着理念滞后、职能不到位,投入不足、供给失衡等问题。应加大公共服务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有效供给,这一方面需要强化政府的服务理念,以满足公共服务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对公共服务主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映 《求索》2006,(1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剖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城乡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宋思运 《前沿》2010,(3):45-48
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价值,而和谐社会秩序的供给路径是多方面的。法律是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主要方式,政府是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现实选择,社会自治是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内在趋势,传统习惯是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特殊形态,道德是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整合基础。  相似文献   

6.
创新社会公共服务监管机制是当前广东加强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监管法规。明确社会公共服务监管主体,落实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创新社会公共服务监管制度,做好社会公共服务社会监测,规范社会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以适应社会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供给模式市场化和投资、建设、运营社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安服务除了具有一般公共物品所具有的消费上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外,还具有投入成本大、覆盖面广、协作性、特殊强制性和供给效率难以精确评估等特征,使得其有效供给的实现比一般公共物品更为复杂。社会治安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可从供需均衡、动态改进、超额负担最小和广泛均等四个方面进行判断。应充分利用市场供给主体力量和社群组织力量,形成政府、市场、志愿多元供给机制并存、多元供给主体并存、多元供给方式并存的社会治安服务多元化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8.
补齐民生性公共品短板是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广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广东民生性公共品领域的矛盾主要在供给侧,表现出供给不平衡、农民工需求缺口大、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单一等地方特征。通过分析广东民生性公共品供给短缺的原因,并结合广东实际情况,认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需要进一步完善民生性公共品供给保障制度、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设健康广东和调整府际间环境治理事权划分。  相似文献   

9.
闫章荟 《理论月刊》2014,(5):144-148
对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合作机理的研究,可以从个体价值结构视角出发,引入合作资源、合作成本、合作租金和主观期望概念框架,分析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合作的类别、合作的实现以及合作的演进。研究发现,个体主观期望的形成是建立合作关系的前提,合作租金大于合作成本是建立低阶合作关系的必要条件;个体长期主观期望的普遍建立和合作组织间信任关系和承诺关系的形成有利于高阶合作关系的实现。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合作可能遵循假象合作到低阶合作再到高阶合作的路线演进。应当通过长期互动、政策供给、管理体制调整和文化培育来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的高阶合作。  相似文献   

10.
张博 《人民论坛》2014,(3):75-77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产权的公共性、难以交易性以及持久的外部效应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要政府干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服务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农业发展和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无论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改革、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理所应当地成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强调供给又要关注需求。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存在主体的多样性、对象的差异性和发展的动态性等现实困境,必须重视其真实需求的识别以及精准有效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强调以精准的供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供给能力的提升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供需矛盾,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数据治理对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培育和塑造数据治理理念,完善数据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创新数据治理平台和路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张博 《人民论坛》2014,(8):75-77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产权的公共性、难以交易性以及持久的外部效应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要政府干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服务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14.
公共安全的整体性治理需要从主体、政策、行动与时间层面考量安全供给的碎片化问题,变"碎片化"为"民主化"安全供给。当前中国公共安全协同存在制度依赖、利益争夺与局域保护主义、信息与文化壁垒等安全协同供给的障碍。社会公众安全感的提升是社会公共安全协同供给的核心要素。在着力提升以信任感、确定感与可控制感为其主要构成的社会公众的安全感的同时,还应以项目协同的方式,加强协商机制、互助机制与激励机制建设,完善常态协同中的政策网络与安全评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规范的金融供给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农村金融由于农业产业特点、农村体制障碍及法律制度缺陷等因素,在供给过程中呈现出四大悖论。针对农村金融供给行为、结构、数量与方式上的缺憾,以法治供给、和谐供给、非均衡供给、多元供给为基本理念,最后以主体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承担为基点,重构农村金融供给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磨玉峰  黄斌 《桂海论丛》2006,22(6):43-4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已成为公共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建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衡机制和规制制度是实现公众利益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龚喜球  易海涛 《前沿》2006,4(11):200-204
权力作为一种公共品,是公共需要的产物和人性社会化的本质表现。文章阐述了其供给属性和在人类文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权力公共品有效供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并就供给路径从权力主体和行为主体、权力领域和权利领域、权力观的转变及权力制衡监督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要想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应该发展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以政府为主体、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等部门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相关制度等措施,规范和引导各类供给主体的供给行为。  相似文献   

19.
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中心体制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是一种单中心体制,主要表现在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单一,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外筹资机制,以及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决策机制。这种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更是影响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因而,我们必须从多中心的筹资机制、供给决策机制以及供给主体三个方面建构农村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体制,有效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难题。  相似文献   

20.
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永光 《前沿》2006,(4):245-248
现阶段由于缺乏合理的供给制度安排,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成为束缚农村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滋生出了许多不和谐因素.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明确供给主体的责任范围、完善需求表达机制、改革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多主体的供给体系.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以此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