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生态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农村贫困等诸多制约因素的挑战 ,也迎来了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机遇。抓住机遇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调整农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促进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以甘孜州乃中心的四川西部生态脆弱区农村贫困面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环境教育处于很低的水平。该文指出,在贫剀地区农村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提升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需要构建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大筹措与整合资金的力度,实现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强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公共服务政策实施的动态检测与调整,建立健全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监督机制,完善甘肃省贫困县农村农民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共享发展理念,为我国加快推进农村贫困治理提出了前瞻性指引,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坚持共享发展,推动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就要注重激发农村贫困群体在参与农村贫困治理方面的主动性,形成贫困农民主动脱贫致富的良好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贫困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治理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经验在于:将消除农村贫困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在经济发展中消除贫困;注重提升农民的能力,鼓励通过自助、自立摆脱贫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制,以保证各种消除农村贫困计划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鼓励多种力量参与消除农村贫困事业,让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外国资本、农民合作组织等都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庆行政》2014,(5):I0010-I0011
正重庆市开县根据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要求,按照财政扶贫资金70%用于产业扶贫、产业扶贫资金70%用于到户支持的要求,从贫困村的主要贫困原因和贫困农户的致贫因素入手,大力创新产业机制,切实提高了贫困户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致富,深受贫困村干部群众欢迎。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前提下,大胆探索,统筹思考,以科学发展观为  相似文献   

7.
谷慧玲 《前沿》2011,(4):100-102
经济上的困难一定程度上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使他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高校生活。因此,需要深刻分析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的成因,剖析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期引导农村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高校适应性,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识别贫困对象,贫困对象的瞄准精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扶贫政策的绩效。然而,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农村贫困对象瞄准面临较高的道德风险,在区域性瞄准和个体性瞄准两个层面都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而导致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精度不高甚至完全错靶的情况。要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的精度,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农村贫困对象瞄准中的道德风险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9.
贫困不仅表现为物质生活方面,更表现为精神贫困和心理贫困。贫困与心理健康问题也显著相关。当前,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大部分农村贫困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不少农村贫困户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提高我国农村贫困户心理健康水平,应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构建完善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农村贫困户进行心理服务和支持、提高农村贫困户的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贫困地区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现代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与治理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对于贫困农村社区经济滞后等问题,需要从发掘与丰富贫困农村社区主体、制度、政治、社会资源等方面出发,探索贫困农村社区的治理方式,结合潜在问题,不断优化贫困农村社区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贫困标准在贫困问题的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的演进过程,找出我国现行农村贫困标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生存权与发展权的视角对贫困标准展开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兼议广西柳州地区扶贫攻坚的基本思路宋志生反贫困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共同使命,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40多年的艰辛努力,中国的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较大的困难。研究农村地区贫困问题,对实现我国...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集,以被调查的农村住户为单位,通过对现阶段西部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县农村贫困发生率、类型、程度,农村贫困住户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以及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本不足、外部环境制约和生产经营结构等问题,可以部分地解释贫困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徐延辉  谢芳 《学习与实践》2006,(10):100-104
传统的社会保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贫困农村人口的需要,需要逐步实现社会保障模式的转型。但是贫困的农村社会由于自身“能力贫困”,造成社会保障供给能力低下,无法实现这种转变。本文在对福建省漳州市军溪村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救助”应该成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支柱,认为“教育救助”在改变农村人口能力贫困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腾 《前沿》2011,(22):115-117
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最终体现,然而,党员队伍中的农村贫困党员,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要求,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积极建构农村贫困党员帮扶机制。诚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是由于物质财富积累还不够丰富,仍有部分农村党员处于贫困状态。必须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贫困党员的现状,剖析农村贫困党员形成的原因,探索对农村贫困党员实施帮扶机制的新的理论样态,努力实现全体党员的先进性,从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救济体系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娟红  龙卓舟 《求索》2005,(8):62-64
农村贫困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救济是缓解贫困的有效手段。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十分复杂,贫困人口数量庞大,传统的社会救济模式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寄希望于在农村建立广泛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是不现实的。基本生产条件的具备是农民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首要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救济问题,必须首先拯救农业,对农业实施救济,确保农民拥有基本的生产条件。科学的农村社会救济体系应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治理贫困,摆脱贫困,在新世纪显得更加紧迫和急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贫困的重点主要在农村。而农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如果农村的贫困问题不能尽快得以解决,则中国在21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面对新世纪,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积极思考农村贫困与扶贫的问题,探索和寻觅加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一、对贫困的再认识贫困有两种情况,一种为“绝对贫困”,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达不到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农村贫困残疾人1500万以上,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2%以上。这些贫困残疾人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劳动能力弱,一般的扶助手段难以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实现小康呢?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农村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福利制度和文化等五个维度上长期遭受着社会排斥,是农村贫困成为社会发展中久治不愈的深层次原因。社会排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农村贫困再生产机制,使农村贫困处于恶性的代际传递与循环之中。消除农村贫困的关键在于改革国内现行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消除社会排斥导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农村一种公正和公平的环境,以促进社会融合,促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村贫困正在以不同的新形式出现和累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于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新时期,特殊类型地区依然是我国贫困的重灾区和扶贫主战场。改变特殊类型地区贫困状况是彻底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稳定的需要。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扶贫机遇前所未有。但是,要解决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发展,就得从资金投入、统筹发展、机制创新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