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社会矛盾论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和改革动力论、再到"三个代表"是力量之源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肖潇 《理论月刊》2007,2(2):38-40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的理论,关于“又快又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理论,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整体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整体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立足于人类社会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有机整体,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整体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自觉摆脱“经济决定论”和传统发展观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是一个具有人本性、整体性、实践性的有机整体。社会治理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探照下实现发展创新,为我国社会治理之落实群众利益、社会和谐稳定、激发社会活力的目标实现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是一个具有人本性、整体性、实践性的有机整体。社会治理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探照下实现发展创新,为我国社会治理之落实群众利益、社会和谐稳定、激发社会活力的目标实现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逐步形成的,这是继科学发展观之后我国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我国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四个全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理念,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容解读"四个全面"能够为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提出一些科学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整体推进和分科深入相结合的过程。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实践,是以高度组织化的政党力量,进行整体推进的努力;而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艺学等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分途宣传和普及,则是一个分科深入的过程。大众政治学家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而且在知识结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方式和出版发行体例等方面进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为当前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认识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不断深化的过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回到原点把握其精神要旨。在历经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思想斗争之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要旨愈加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真理性与价值性、批判性与革命性以及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统一。这种精神要旨塑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形成了它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马克思将这种统一性贯穿于自己的理论研究和革命事业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也表现出这种统一性。坚持马克思主义需要把握上述精神要旨,进而在实践探索中推动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张建云 《长江论坛》2013,(6):25-29,9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并非来自理论上的刻意论证,而是来自理论的来源和根据一一实践。实践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普遍协同的过程。我们今天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不是理论上的主观臆想,而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生态学思想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不同的理论主旨和不同的问题域.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以利于进一步科学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谭林  晏湘涛 《前沿》2012,(22):54-55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社会运动的过程、因素以及道路和目标进行了战略和政策方面的理论,对社会运动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当今时代,发展作为社会的主题,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变革为引导社会发展提升了主要的动力和源泉,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实现,为此,本文主要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创新与运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明 《理论月刊》2004,1(3):13-1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史。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历史地位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它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篇章。“三个规律”实质上是同一规律的三个层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一般规律,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需要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是特殊规律,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研究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同时,它也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是我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上。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全面发展的客观过程。提出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与社会的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期,根据我国社会特点和实践要求,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成果。它阐明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本质、核心和基本要求,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斌 《求索》2011,(8):111-1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党的十六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李达理 《求索》2010,(7):102-103,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通过对人和自然物质变换历史过程的具体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的对立;马克思主义预言,社会主义社会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国应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未来,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需要继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当前中国人民的需求等,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理论与思维创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张爱梅 《传承》2015,(1):80-81
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保持时代感和创新性,这为培养社会公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挑战和改革方向。从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内涵入手,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张欢 《求索》2014,(3):11-14
在20世纪的革命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始终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文化结构缠绕在一起,是与社会形态的转换相伴随的意识形态的转换和重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维度,文艺理论的现代性生成正是在革命的历史语境下的文化运动与社会历史诉求的结合和互动,历史化地看待现代学科史中的文艺理论体系是我们进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的一个重要维度和视角。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生不仅是中国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历史回应,其建构过程也直接参与了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及根据地文化建设,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的现代性探索的内在互动的一部分。将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化过程放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进程中,既是敞开理论研究的历史视野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于中国文化-理论形态的当代性探寻。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期,根据我国社会特点和实践要求,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成果。它阐明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本质、核心和基本要求,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