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田野 《中国保安》2004,(8):38-40
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才能有?效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每个普通人关注的话题.要求法律保护你的合法权益,首先要有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即在履行有关法律行为的过程中,需要依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这样法律才能有效地保护你. ……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侵害:人身受到伤害,财产被损害等等。侵害行为使残疾人精神受到创伤,甚至常常使他们因此被逼上生活的绝境。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或因心理等因素,以息事忍让为策,不懂或不想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因费用等原因,无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格格不入。建立一种使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社会弱者能得到平等法律保护的制度,是残疾人乃至整个社会所期望的。法律援助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她将向残疾人  相似文献   

3.
马四毛  邝智孟 《新东方》2008,(11):25-26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也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想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因环境污染或资源破坏而受到侵害的环境权、财产权及人身权,但不少不是很懂法律的人往往按一般的民事诉讼来处理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而由于环境民事诉讼的特殊性,按一般的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是很有效的,所以在提起环境民事诉讼时,  相似文献   

4.
案例背景 长久以来,残疾人维权工作始终是残疾人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如果残疾人自己能够知法、懂法、拿起法律武器,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在普通残疾人中普及法律知识便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请求司法救济是公民、法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当事人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且将行政程序处理完的事情请求司法救济。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该案当事人的脱法行为,阐述了行政程序与法律程序在该案中适用范围及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能分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是中国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培育学生法律素养的高度重视。法治教育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的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胡黎莉  蒋炜 《理论月刊》2008,(1):107-109
网络银行业务中的格式合同严重侵害了客户的合法权益,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不充分、银行过失拒赔、无视客户的隐私及随意运用不可抗力条款为自己免责等几个方面.文章提出了规制网络银行格式合同的法律手段、事前审核、社会监督、自我约束四种措施,从而来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司法部、中国残联去年底就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发出《通知》。《通知》说,近年来随着《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服务机构本着维护社会正义和助残扶弱的原则,采取各种手段,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歧视、侮辱、伤害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有些残疾人还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由于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残疾人仍然面临着咨询难、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明明是自己违法或犯罪,却主动向法院提出诉讼,借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恶人先告状”的现象,增大了案件处理的难度,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影响案件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农民工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其自身的话语权受到其教育水平的影响,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其在处理问题时要么妥协退让,要么铤而走险,以极端的方式来进行维权;传统社会文化中对无讼倍加推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设计上,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农民工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缺失,也影响着农民工维权的效果;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维权,和谐维权是农民工维权的正确出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影响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农民工对党与政府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1.
论幸福本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英 《思想战线》2002,28(2):26-29
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 ,是幸福的主观本性 ;人的需求之满足和生存发展之完满则是幸福的客观内容。如果一个人感到快乐而幸福 ,是因为他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真实的实现 ,那么 ,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都是真实的。幸福的真实性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相一致的本性。反之 ,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重大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虚幻的实现 ,那么 ,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重大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是不一致的。因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幸福是相对的幸福 ;不依主体而转移的幸福是绝对幸福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的道德之维--伦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人"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经济人 ,还是道德人 ,都只是人性的一面。人的道德行为不是全然非经济的绝对无私 ,道德没有一般地要求人们非功灭私 ,而首先达到的是行为的合宜与功效。同样 ,人的经济行为虽然根源于人的利己动机 ,但它与人的道德行为一样 ,也具有可交换的社会化特征。因此 ,作为理论抽象的经济人也有其道德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戴表元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作家,其诗文创作及诗学思想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元代诗文的研究渐成热点,一代文学大家戴表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分别从诗歌、散文、诗论等几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当代对戴表元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4.
构筑刑事侦查学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概念是构筑一门学科的基本条件,研究刑事侦查学必须首先研究概念。现在的侦查学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基本处于各行其是之态,其重要原因是忽略了起点概念的重要作用。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行为与侦查行为及二行为矛盾的规律、调整矛盾的对策。刑事侦查学属于刑事科学的子学科——非规范型刑事科学。学科体系分类为基础理论类、应用类、对策类。  相似文献   

15.
张培炎 《桂海论丛》2005,21(4):45-48
欧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环境与人、资本与劳动的和谐达数十年之久,他的许多观点和措施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Pardon the pun. Having recently experi-enced the delights of being blocked by Adrian Zenz on Twitter, I came to real-ize that he'd actually added me to a long list of people whose opinions do or did not quite align with his own, more particularly those views homing in on the topic of Xinjiang.  相似文献   

17.
葛洪一生时出时入,仕隐不定.始则治身治国兼顾,终于弃人事而求长生,是出处两得的一生,也是出处两难的一生.葛洪之所以选择这种人生道路,是他隐显任时的人生态度、"静为逸民之宗,动为元凯之表"的人生理想以及两晋之交风云变幻的政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余华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早期先锋写作到后期现实主义写作的转型。总体看来,他的创作转型是机智的,是值得肯定的。在创作后期,他将作品的主题由揭示“人性恶”回归到“人性善”,表现了他在创作中对“人”的关注由孤立走向全面。小说回归趣味性和故事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他开始将现实和历史结合反思,作品具有了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余华的转型,启示当下文坛: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承担厚重的社会历史责任,拯救并发扬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依然是文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心理电影《心灵捕手》讲述一位由于童年的创伤经历形成自卑又自负、狂傲又怯懦的复杂性格但又非常有才华的青年在心理医生帮助下,成功走出心理阴影,自信面对人生的心灵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医生桑恩所展示的真诚的品质、共情的特质、敏锐的洞察力和尊重当事人的理念,为同样肩负着帮助和教育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对高校心理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成长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立法的不统一不协调,导致赃物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保护长期处于被忽视被排斥的尴尬境域。保护赃物善意受让人的利益具有法理之应然性与伦理之正当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善意”交易,应赋予赃物善意受让人多元化的救济途径,现行立法理念与执法机制应当适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