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个案研究为基础,本文从环境人类学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草原沙漠化问题中的"自然观转变":从传统文化体系的"有机体自然"到市场现代性的"资本化自然".笔者指出,将自然看作一种流转生利的"资本"的观念与草原生态危机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特定的认知范式密切相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其实就是现代主义认知范式与后现代主义认知范式之争.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认知范式的核心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同源共祖",在他们的观念中,人类与自然万物是同母所生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是亲密的亲人和伙伴,人类与自然都不是世界的中心,真正的中心是超越和凌驾于人类和自然之上的、冥冥之中主宰人类和自然命运的一种神秘而又无处不在的"力量",其化身便是用现代汉语话语系统表述的"神灵".因而.这些少数民族不是"实体中心论"者(即人类与自然都不是中心),而是"虚体中心论"者(即左右和决定人类与自然的"第三方力量"是中心).这种生态哲学观采用的是"一分为三"的思维方法,蕴含着独特而非凡的科学智慧和哲学智慧,为我们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从"实体中心论"走向"虚体(非实体)中心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孔孟文化发展至汉代,儒家文化便失去了它的"根本",汉儒们把儒家附会以谶纬迷信,使得孔孟文化有形无质,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王弼便提出了他的"名教出于自然"的教育哲学思想.在王弼的哲学概念体系里,道、自然、本无等概念都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德、名教、情等概念都是作用论意义上的概念.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正是从这个体用论意义上提出来的.王弼从这一体用论出发,进一步探讨性与情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他著名的"以性统情"、"圣人有情"的性情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江泽民"代表先进生产力"理论的内涵."先进生产力"应包含人处理与自然关系能力中改造和协调自然的能力、以人为本使人全面发展的能力、使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与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又一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观上,<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则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郭象通过注<庄子>的方式消解了"道"的本体内涵,认为自然之上并无一个本源性的"道",万物只是"自生自化";禅宗从其心性理论出发,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人心灵的幻象,把自然问题归结为精神现象问题.庄、玄、禅自然观的转变导致了人在自然中主体性地位的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人同时成为审美的主体,并使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转向追求空灵和意境.  相似文献   

6.
事象、关系、过程--兼论"物"、"心"和"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仲牧 《思想战线》2001,27(5):1-12
"事象"包括各种实物、现象和事件,"事象"是有形象、可观察感知的.事象世界有众多关系网络,事象和关系网络均处在动态过程中.事象、关系、过程是三个基础性的哲学范畴,事象理论、关系理论和过程理论是研究哲学问题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审视方位.由此出发,重新考察"物"、"心"和"人"三个古老的观念,分析传统哲学对三者作出的实体主义解释和本体论预设.进而指出,所谓物、心、人不过是事象中的三个"相",关系网络中的三个"极",动态过程中的三个"态".  相似文献   

7.
反对二元论,弘扬古代女性寓言与女性神话,彰显自然的女性化或女性的自然化,这是生态女权主义的"本体论证明",也是其"生态"与"女权"的耦合.即"生态女权"得以成立的合法性论证.然而,生态恢复、女权复归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融合于劳动解放或生产发展的历史之中.生态女权主义撇开劳动及其历史而在寓言和神话里兜圈子,其所谓的"生态"与"女性"不过是黑格尔式的"静态的非历史的抽象",相应的,"生态女权"也不过是拉萨尔式的"非现实主义"的梦呓.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先贤们在提出反封、反帝的同时,开出了科学、民主的药方,从西方请进了赛先生、德先生.中国社会上很快就掀起了一股传播科学的高潮,国人对西方科学吸纳和接受的心情无疑是真诚而迫切的,随之而来的急功近利、囫囵吞枣的现象自然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之"物"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理论和历史背景.历史唯物主义之"物"是指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的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规律等等.历史唯物主义从不否认自然的优先地位,并认为尚未被人的认识和实践达及的外在自然,会随着人的实践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不断地转化为为我的社会历史存在物.  相似文献   

10.
古代"治世"、"盛世"和当前正在构建的和潴社会,不论是其所处的礼会背景还是其体现的阶级属性,均有着明显的区别.然而,占代"治世"、"盛世"与当今的和谐社会又有诸多相通之处.它们均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愿望,反映了执政者与广大民众的共同呼声.这也是古代"治世"、"盛世"时期统治集团提出的诸多政治、经济措施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思路均能得到广大民众支持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方向,也对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担负起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以来,河北省工商联把干部作风建设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紧密结合,以"听(听取意见)、帮(帮助解难)、引(引导方向)、促(促进发展)"活动为主线,认真履行职能,努力为会员企业服务,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具体做法:一是听取意见,努力反映民营企业的呼声和诉求.2009年上半年,省工商联联合各市、县工商联共同开展了"千家民营企业大调研"和"万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活动,撰写了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委书记张云川的充分肯定,认为"此调查甚有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常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其实不只是水,按人的自然本性,也是要"往低处"走的. 道理不言自明.人在路上,上坡下坡,自然喜欢下坡;顺水逆水,自然选择顺水.推而广之,生活中,轻与重,苦与乐,辛劳与闲逸,平稳与险阻,人的选择也总是"避重就轻",亲安逸而疏艰辛.这没有什么奇怪,也不能说就一定不好.因为这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也更符合一般的生活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21,(14):后插4-后插5
近年来,文成县积极探索侨资源与本地自然、文化资源的共融互通,着力打造"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侨家乐"旅游新业态.目前,"侨家乐"已成功跻身全省三大民宿品牌.截至2021年2月底,"侨家乐"累计接待游客7.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超过635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三个代表",党员干部是关键.本文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厉",论述了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当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通过批判旧哲学抽象思辨的思维方式,第一次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出发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把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物"强调人内在于物、物包含着人和人的实践,在肯定人的自然物质前提和物质对于意识具有本原性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人在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化、自然的人化以及意识的社会生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在哲学立足点、思维方式、"物"的理解、哲学研究对象、唯物主义彻底性以及哲学的内容、宗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7.
周丹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2):33-37
共同体的进化有其内在规律与逻辑理路.通过解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文本,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进行多维解析,可探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早期探索、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等过程,并深刻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生成发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经历了由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实共同体的进化过程,指明了共同体的进化规律、进化动力和进化目标,进而实现了对"虚幻共同体"的扬弃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自性"是《坛经》的核心语词,它作为人的本性的规定就是佛性.在《坛经》文本中,慧能对自性的特点从"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但除此之外,自性还有其根本性的特点.自性在"体"的层面上,它是空的、无自性性的.在"相"的层面上,它是"假有的"、有生有灭的.在"用"的层面上,它是"心不染境"、不落二边的.在究竟意义上,它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空有不二的."无念"作为"见性"的法门,其核心在于"无".通过对"无"的分析可以发现,"无"的根本特性在于否定.这一否定包含了三层含义:否定之无、悖论之无和绝对之无.  相似文献   

19.
顾凤威 《桂海论丛》2001,17(5):32-3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腐倡廉小说在文坛逐渐火爆,以至形成一股不可遏阻的文学思潮.这种现象,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看,有着深层的社会根源及文化内蕴.反腐倡廉小说的创作,证明江总书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提出深得人心,是正确的、及时的、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王美利 《传承》2008,(2):48-49
从孔子、孟子以及荀子的"天人观"出发,详尽阐释了他们的"天人合一"思想。联系现实的生态危机,结合当下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