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在6月18日召开的吉林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吉林省副省长金振吉在分析了当前全省就业再就业和劳务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改善民生的关键首先是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只有先把人民群众的生存‘饭碗’问题解决好,才能减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扶贫开发等其他民生工作的压力,保证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棚户区改造等工作的顺得进行。”金副省长同时强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省情出发,顺应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07,(17):1-1
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这表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政报》2010,(3):F0002-F0002,F0003,F0004
2009年。通辽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项民生工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完成总投入18亿元。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做到了改善民生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要紧紧抓住当前改善民生的机遇期,充分发挥财政支撑引导保障作用,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民生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08,(18):26-26
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民生问题不解决,社会和谐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切实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职责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这一要求和现实民生的实际,迅速改善农村牧区民生势在必行。并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理念,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报告的独立部分进行了系统阐述,响亮地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彰显了我党执政理念的新调整、执政方式的新变化和执政重点的新转向,标志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下面,我就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后,列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一系列措施,最终走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农村民生发展之路。它对当代中国农村民生建设的启示主要有:要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解决农村民生问题;要坚持依靠多方力量来共同改善农村民生;要坚持不懈地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9,(1):31-34
2008年的岁末年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新政策新措施,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季建业 《群众》2011,(3):10-11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上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民生,高度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0.
新源县农村各基层党组织把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促进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第一目标,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适应农村群众致富、求富的迫切需要,各基层党组织拓展功能,将工作重点放到引民致富上。全县已建立"支部加合作社"模式33个、"支部加协会"模式24个、依托基地建立党组织11个、依托市场建立党组织5个、村企联  相似文献   

11.
改善民生: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根本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长白学刊》2009,(3):39-43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严重影响执政基础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矛盾的根本立足点是改善民生。民生是事关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社会构建,甚至政权更替的关键。改善民生,化解“元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必须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执政政绩;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终目标;着力弘扬务实之风,夯实改善民生的根基;与时俱进地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建立改善民生的制度支撑;不断构建为公共服务的共享保障机制,为改善民生提供稳定的社会保证。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春节前夕,浙江省领导心系百姓冷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送温暖。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湖州市走访慰问时再次强调,一定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浙江做到了这一点:财政支出增量的72.8%用于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2-2014年中国西部十省市农村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立足于民生财政的二元结构特征,深入探讨民生财政缓解西部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民生财政支出及其资金的"农村倾向"投向特征对减缓贫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以间接税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民生财政,导致农村居民承担更加沉重的税负,不利于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但民生财政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反贫困进程。同时,西部农村地区呈现明显的贫困递延问题,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开放程度等都是减缓贫困的助力。为此,要进一步增加民生财政支出,调整税收结构和改革户籍制度,以使民生财政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反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国家政策的层面首先提出民生概念以来,民生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实践层面来看,各级政府亦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生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就是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并使低收入者的收入普遍提高,使更多社会成员的购买力明显提升。也只有这样,"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民工程才能真正奏效。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致力于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民生"一词写进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把执政目标、工作重点指向民生,标志着我们党和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  相似文献   

17.
王美玉 《前沿》2014,(21):221-224
在1949-1956年共和国初创、中共开始全面执政的特殊时期,中共不仅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而且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改善民生根本途径,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把民生建设与社会变革、经济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当今的民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问题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善和保障民生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我党长期艰巨的奋斗目标和奋斗过程,要把民生问题作为一项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党建研究》2012,(9):1
民生是社会管理之基、和谐稳定之本。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大量矛盾纠纷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如果民生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民生困难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不可能从源头上改进社会管理。因此,决不能就事论事地抓社会管理,必须把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我们等不起、拖不得,必须有十分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大投入抓民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作为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  相似文献   

20.
游新华  杭邦华  李克海 《群众》2008,(10):26-31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作,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理念之核心,坚持多元投入民生实事,创新思路化解民生难题,加强改善民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公交优先、公园免费开放、菜市场改造、老小区整治、住房保障全覆盖等,件件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改善民生工作亮点纷呈,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我们提供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解决民生问题的“生动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