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警察的职务防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防卫权是警察权力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职务权力。将警察职务防卫按侦查阶段的防卫、对在押人员的防卫、其它情况下的职务防卫分类有助于警察明确各自行使防卫权的内容、时机。警察行使无限防卫权有其特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注意:尽量采用非致命手段制服犯罪分子,如还不能制止时,才使用武器;当作为无限防卫的手段会导致不法侵害人以外的其他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时,不得采取防卫手段,除非已无法采用其它更可行的手段,并且,如不立即进行无限防卫会发生更为严重的危害后果。  相似文献   

2.
对暴力犯罪可以实施无限度防卫是修订后的刑法增设的一项特别规定。无限度防卫在运用时,应具备刑法在适用对象、适用时间和举证责任等方面规定的条件。在司法实际中适用无限度防卫,应注意防卫人与侵害人的关系、刑罚权与防卫权的关系、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无限防卫权的行使,是涉及到剥夺一个人生命的重大问题,我国刑法对此作了严格的规定。但由于法条本身简短,致使人们对行使无限防卫权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歧义。弄清其立法真意,绝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无限防卫权的演变历史和刑法价值目标出发,试图阐明这一法条的要旨。  相似文献   

4.
无限防卫权是防控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最有效的手段。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应正确理解无限防卫权的立法内涵和防卫范围,充分认识人民警察的无限防卫具有法定权利与特定义务的高度统一,以及实行无限防卫不受时间、地点和警种限制的特殊性质。同时人民警察还应进行对诸如继续犯、连续犯、预备犯实行无限防卫权的特定情形的研究,并注意避免无限防卫权的滥用和防卫范围的扩大化,使无限防卫权的法律规定在防控严重暴力犯罪中发挥用其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宏 《新东方》2001,10(2):64-66
新刑法在修订时,对正当防卫的限度进行了新的界定,并增设了无限度防卫的条款,从而在立法上赋予了公民在特殊情况下具有特殊防卫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公民行使特殊防卫权,在防卫时间和防卫对象上尚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相当部分的人们因不甚了解“特殊防卫权”的含义而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这些无疑会影响和制约着公民依法行使特殊防卫权。  相似文献   

6.
<正>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法第20条第3款(以下简称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以上这样不负刑事责任的防卫权我们称之为无限防卫权。实施了以上防卫,我们称之为无过当防卫。这一条文是针对我国1979年制订的刑法中有关正当防卫的条文而制订的,它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缩小了防卫过当的范围。这一法律条款的制订,在我国法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正> 现行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现行刑法这一条款的规定,是否意味着“无限防卫权”的确立?肯定与否定各说均有。笔者持肯定说。现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8.
警察职务防卫权的法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职务防卫权是警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迥异于其他行政部门的极具个性的权力。通过对其法律基础的历史发展及不同观点和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依法令行为应当成为警察职务防卫权法律渊源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少华 《湖湘论坛》2003,16(4):64-65
无限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的特殊防卫权利 ,正确实施无限防卫权对维护社会稳定 ,鼓励公民同暴力犯罪分子作斗争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从无限防卫的概念和立法背景入手 ,全面论述了防卫的特征 ,提出了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价值取向及经济效益方面看 ,对来自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实行正当防卫 ,具有合理性及实践性 ,而“防卫权不能超越制裁权”这一观点具有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新《刑法》确立的无限防卫权,法条设计粗糙,在立法思想上存在误区,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一些负作用,应当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李倩 《湖湘论坛》2008,21(6):104-105
作为文明社会的一种行为方式,人类的防卫行为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国家制度所认可的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其本质体现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对立统一性。同时,正当防卫权的行使因其表现出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性,在行使过程中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正当防卫属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之一,它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且对国家和人民有益,因而国家法律对它一直持鼓励态度。旧刑法如此,新刑法更是如此。新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分子人身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就是无限防卫原则。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宣传文章一方面对无限防卫原则无限加以放大,另一方面却对非正当防卫的各种情形只字不提,让人误以为如今的防卫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这其实是误解。防卫行为历来就…  相似文献   

14.
警察防卫权之思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防卫权虽与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具有相似之处,但从深层次看,二者的本质不同, 因此,将警察防卫权纳入正当防卫权的观点值得商榷。警察防卫权应与正当防卫权相并列作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警察防卫权的限度也应当区别于公民的正当防卫权。  相似文献   

15.
论人民警察防卫权——基于辽宁盘锦王树杰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该制度并没有限制其适用的对象。而警察作为生活中的一员,也应当享有刑法赋予的正当防卫权。但是,警察在社会生活中特殊主体的地位决定了警察所拥有的防卫权与普通公民的防卫权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何建构警察防卫权的制度,关键在具体的成立要件中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典第20条第三款设立了一个被刑法学界称为“无限防卫”或“无过当防卫”的条款、根据这一条款的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是当代中国刑事立法上的一种“突破”,是适应了“罪刑法定”原则的枣农.在一宁程度上改变了正当防卫立法传统格局,但同时它也带来了理论界对这一条款的法条用语以及具体适用和价值取向上的颇多争议。由于无限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之一,它的正确行使与否,对于我国司法界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此,正确地理解法典中对无限防卫条款的含义,是非常必要的。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  相似文献   

17.
环境防卫权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在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不可以混同。环境防卫权基本构成要件有防卫的起因是环境侵权行为,防卫的主体是受环境污染等环境侵权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环境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危险状态仍然存在时即可实施防卫行为,防卫对象是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防卫限度上是主体行使权利时不得越出权利的控制边缘。公民的环境防卫权需要立法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搜查作为一种强制侦查措施,其对公民的潜在威胁是警察在搜查过程中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因此,法治国家对搜查采取严格的司法令状主义进行司法控制,并建立严格的证据排除规则体系,对警察非法搜查所获得的利益予以剥夺,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警察搜查的权力源于维护公共安全、警察自我防卫、获得刑事诉讼证据的需要。针对警察搜查不同的权力源,在证据要求上也应当不同。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中日美三国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立法模式的分析,进而在比较三者在正当防卫的防卫起因、防卫时间、防卫对象、防卫限度以及相关司法适用的基础上,发现我国、日本、美国在防卫挑拨、警察防卫权、防卫装置、饲养的动物致害、退避义务以及特别防卫权等方面均有特别的规定。日本刑法制度对于判断不法侵害的"客观说",美国刑事法律对于防卫装置、退避义务等的规定,对于我国刑法正当防卫制度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 等 奖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刘风景《把握关键,积极推进审判长选任工作》吕淑琴《实现“十五”计划完善法官制度》潘志斌《对涉及受贿罪定性的几个问题的分析》赵 伟 王学忠 《审执分开与执行流程管理》柴学伟 张 键 《建设工程合同中垫资建设工程的法律研究》 沈阳市新民市人民法院程占喜 沈士宏 《论假释制度》 沈阳市东陵区人民法院于宝福《土地使用权转让及其纠纷的处理原则》 沈阳铁路运输检察院朱海鹰《论无限防卫权的弊端》陶英杰《单位犯罪论》周 全《立案监督方法研究》倪吉盛《检察长非权力影响力与基层院建设的关系之 思考》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