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编读往来     
【读者来信】村民们爱看《公民导刊》我是一名村主任,几年前在乡政府同志推荐下,我们村订了份《公民导刊》。《公民导刊》内容很不错,除我们几名村干部喜欢阅读外,村民们也有着很高的阅读热情。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公民导刊》:人大代表的精神食粮这段时间以来,我们镇在订阅明年的报刊中,《公民报》和《公民导刊》是最受人大代表和读者欢迎的报刊。尤其是《公民导刊》,全镇在2007年订阅的基础上,2008年订阅份数翻了一番。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普遍反映:市人大一报  相似文献   

3.
<正>我和妻子是在民营企业上班,我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看杂志。妻子爱看时尚类杂志,我除了喜欢看军事杂志之外,也爱读《公民导刊》。每个月我都会到重庆图书馆借《公民导刊》回家阅读。有次,妻子拿过《公民导刊》翻了两页,说这种杂志政策理论性强,你读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们村在几年前就开始订阅《公民导刊》杂志,并推介给村民们阅读。村民们通过阅读《公民导刊》学到的知识,及时纠正了村委会的不当做法。我是垫江县三溪镇双龙村委会主任,2011年上半年,我们村委会一班人决定学习隔壁乡种植青蒿。当时种植青蒿效益不错,但许多村民已经有自己的种植计  相似文献   

5.
我是《公民导刊》的老读者了。仔细阅读10月号《公民导刊》后,发现无论是文章的配图、题图,亦或是彩色页码的图片,都让文章增色不少,可谓赏心悦目。从本期“巴山新语“契合文章的题图开始,到“特稿“《走近选民》、“专题报道“《专题调研履职为民》、《城乡统筹农民增收》中  相似文献   

6.
2011年年初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网上阅读到《公民导刊》,在看了争鸣栏目里的文章后,我觉得眼前一亮。从此《公民导刊》我每期必看,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特别是争鸣栏目,引领我在人大理论的海洋中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转眼间,马年已经离去,羊年到来。蓦然回首,阅读一年来的《公民导刊》,感触颇深:有问题的探索、经验的总结、方向的指引,也有一个个鲜活楷模的呈现,无不触及我的心灵,给予我鞭策和鼓励,同时也让我更充满对工作的自信和自豪。愿新的一年里,《公民导刊》能够更上一层楼,成为我们广大人大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西安制药厂的退休干部,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杂文学会常务理事,长期坚持杂文写作,今年80岁了,还偶尔动笔。我与《公民导刊》交往14年了,虽未与编辑们谋面,但文来信往,便从相识到相知,成了文友。在庆贺导刊200期之际,我这个大西北的老者,想借机表达对导刊领导和编辑老师的感念之情。我与《公民导刊》相识,是缘分,还有点传奇色彩。那是2001年3月的一天,我收到了从重庆寄来的《公民导刊》样刊和李成琳主任的亲笔约稿信。原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公民导刊》最忠实的读者!从总第13期,也就是2000年第1期开始,我就担任《公民导刊》的特邀审读。我曾担任了好几个报纸、杂志的审读,但都没有对《公民导刊》那么深的感情,很多事情做一段时间就放掉了,唯有这个我放不下。每个月7号左右,我就开始盼着新一期《公民导刊》,拿到过后才会安心。读导刊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从创刊开始,很多人都会觉得《公民导刊》是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手带大。但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位老人大工作者,也一直是《公民导刊》的忠实读者。我认为2008年最后一期《公民导刊》中,"专题报道"栏目发表的关于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的《纪实》和《访谈》两篇文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公民导刊》2012,(9):56
惊喜于那些小改变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也是导刊的老读者,每一期《公民导刊》都是我学习的好帮手。读罢《公民导刊》第8期,为该刊物一些小改变而惊喜。读完"特稿",发现后附一个"短评",再读后面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配有相应的"观点"、"延伸阅读"、"相关链接"、"编后语"等。这些小版块附着在文章后面,不仅在视觉上让读者感到很轻松,更丰富了文章内容,开拓了读者的思维和视野。如《小贷公司有"身份"了》,文章写了重庆小额贷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1月号,首推重庆年度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亮点回顾,得到全市各级人大好评并渐成品牌。2012年第1期《公民导刊》首次推出《2011,重庆人大年度报告》,通过梳理一年中的报道内容,评选出了《公民导刊》2011年的重庆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事件和区县人大工作十大亮点。此后,每年《公民导刊》第一期的全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亮点评选成为公民报刊社的常规动作,也逐渐成为《公民导刊》的品牌栏目。通过盘点一年的工作,既记住历史,更为继续前行凝聚动力。  相似文献   

13.
领导关怀     
<正>《公民导刊》从创刊伊始,就被寄予厚望。创刊至今,先后得到国家、市里各级领导题词、视察等亲切关怀,收获了跨越发展的巨大能量。1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为《公民导刊》题词:面向广大公民办好公民导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原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要求《公民导刊》:要结合我市人大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依法治市的热情。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公民权益,做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以饱满的笔触,仗法律之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资料图  相似文献   

14.
<正>《公民导刊》呈现的正是既立足人大、又辐射"公民"的辽远视野,在传播民主、法治常识的同时,也致力于公民意识的熏陶,为实现公民权利鼓与呼。似水光阴在不经意间冲刷过岁月的河床,转眼间,《公民导刊》已走过200期历程。其间经历的十六年时光,对于国家历史或许只是短短一瞬,但对一本高擎公民之旗的杂志及其参与者而言,却收藏着可贵的理想情怀,也浓缩了难忘的个体记忆。回首与《公民导刊》结缘,始于2003年9月。其时,在广西北海一次人大新闻业务培训班上,我有幸结识时任《公民导刊》常务副  相似文献   

15.
读完《公民导刊》2007年第8期后有几点印象要想表达。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重庆市的工作大局,也是全市各级人大的工作重心。《公民导刊》不失时机在本期紧紧围绕这一工作重心,以《统筹城乡,人大在行动》为  相似文献   

16.
<正>《公民导刊》的演变要从1984年说起。最初,市人大创办了《重庆人大工作通讯》,一份不定期出版的内部刊物。1993年更名为《重庆人大》,变为定期双月刊,然后更名为《权与法》,也是双月刊。到1999年,正式申请到刊号,创办《公民导刊》。这期间,我曾担任过市人大常委会的秘书长,《公民导刊》就像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感情很深。我的初衷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是我们党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7.
徐波 《公民导刊》2009,(2):56-56
读罢全新改版的《公民导刊》2009年第一期,禁不住为刊物成功改版叫好! 2009年第一期是《公民导刊》发行以来的第121期,也即是刊物在经过十年的艰辛,取得不菲成绩之后,跨入新一年的第一期。  相似文献   

18.
<正>1999年3月号,在公民话语稀缺的年代刊发"公民意识"大讨论,引领潮流,超前意识令人感叹。时光匆匆,《公民导刊》第200期的到来,还是让人有恍若昨日的感觉,这正是因为《公民导刊》总有让人惊喜、回味的报道,总有意犹未尽的故事,就像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朋友一样:亲切、踏实。作为《公民导刊》的一个投稿人,我庆幸参与了有关公民自觉、公民责任、公民义务、公民权力的采写报道,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展现着时代的风采,公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08,(4):50-50
今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为隆重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据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有关精神。市人大将围绕民主法治建设这一重点开展“重庆市人大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活动。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决定在《公民报》、《公民导刊》上开展“重庆民主法治建设30年”征文活动。此次征文活动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公民报刊社承办。  相似文献   

20.
沈度 《公民导刊》2013,(9):60-60
<正>我已年届耄耋,行不敏、思不锐、耳不聪、目不明,但仍不遗余力孜孜以求,做一个《公民导刊》的忠实读者。十几年前,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到了《公民导刊》,之后便爱不释手。每个月的7日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期冀着新一期《公民导刊》的到来。因为,是她引领我跟上时代的脉搏、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