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你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人告别稚嫩孩提时代后,读书的事儿就开始了。在每一个人的漫长读书生涯中,其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境界,阅读境界又取决于阅读水平。你读什么样的书,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纵观人们读书的全过程,读书大致经历了功利性读书、自由性读书、知味性读书、鉴赏性读书和精神性读书五重境界。功利性读书苦哉,此乃读书第一境界也。人的一生太多时候,读书、学习、培训具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惟  相似文献   

2.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潘春华 《前进》2014,(7):60-60
<正>"读书明理益心身,世事静观鉴古今。惟有读书成所好,茫茫人海善于行。"这首七言绝句,说的是读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这书香日溢的知识经济时代,读书对探索正确的人生之道,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试问,不读书将如何?有则古谚作了有力回答:"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对于如何处理读书与休闲的关系,有副对联更发人深思:"文亦醉人何必酒,书能  相似文献   

4.
另类阅读     
<正>前辈读书人施蛰存先生说:"我很怀念我十四五岁至二十多岁这一段读书经验。书读了不少,都是为读书而读书,没有功利观念,所获得的,可以说是纯粹的读书之乐。"这的确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最近有一篇回忆历史学家郑天挺的文章说,郑先生研究明史"不分场合,不管地点,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读史料、做卡片、做研究……他研究明史,并非以发表文章为目的,而是为学术而研究"。评论者感慨地说:"这与时下不写文章不读书,读书是为了发表论文而  相似文献   

5.
“异读”谈     
读书是件幸事、福事。毕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但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爆炸书太多,工作繁忙时间少。如何在这种多与少的矛盾中去读书,当然有个选择问题。异而读书值得一试。这里说的异读,就是指因书而异,区别对待,不用同样时间与精力读不同的书。  相似文献   

6.
正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福,读书有乐之福、智之福、廉之福、苦之福。因此,领导干部要认识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爱读书,善思考,体悟读书带来的福。读书有乐之福。"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读到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令人愉悦,可祛除浮躁之气;读书读到激情处,耐不住拍案而起,令人心潮滚滚,可摆脱世俗之气;读  相似文献   

7.
梁昭 《人民公安》2012,(12):40-40
我时常虔诚地想像,人读书读到感动处,如果能泪涕长流,读书人一手紧攥着书,一手不住地抹眼泪兼擦鼻涕,那该是一幅多么动人的读书图啊!这一方面说明书写得好,另一方面也说明读书人会读书、读得深入。两强兼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可惜自己虽已人到中年,但自小至今却从无因读书而淌泪的经历,这实在是一处惭愧得羞于向人提及的人生伤痕。想想也绝不是没碰到过好书.而是自己读书不上道,要不就是泪腺迟钝,总之怨不得书。  相似文献   

8.
粥中荷色     
“夏读书。兴味长。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一直喜欢夏日这样的一种读书境界:于树荫之下一手执书,一手摇扇。半躺于摇椅之上。时不时从旁边矮桌上拿起茶壶来嘬一口,一派悠然自得的避暑之乐。惬意惬意。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5,(8)
<正>现在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据调查,2014年中国人年均读书4.56本,远低于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借口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奢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古人对读书的追求,虽然有消极意义,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是古代士子登科取士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11.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季节     
清人张潮对读书有许多精彩之论。有谈读书与“读人”的 ;有论及读书与年龄之关系的 ;也谈及了读书与季节 ,道是 :“读经宜冬 ,其神专也 ;读史宜夏 ,其时久也 ;读诸子宜秋 ,其致别也 ;读诸集宜春 ,其机畅也。”弄到什么季节读什么书都有讲究 ,大概也只有那时的读书人才有如此的雅兴。自然 ,一个季节确有一个季节的情调与韵致 ,此公将季节之韵味与经史子集的书中之味联系起来 ,似乎不无道理 ,细想又觉得稍嫌牵强。其实 ,冬日围炉读史照样会沐浴一番历史的温馨 ,夏天摇扇读经也未必就不能悟到思辨的风凉 ,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读起书来又何尝不能…  相似文献   

13.
我常喜读书,却也因此平添烦恼。世上书籍林林总总,若要一一通读,全盘吸收,虽呕心沥血亦不可得。所幸,在苦于阅书无从甄选,几近厌倦后,终明白道理: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才须咀嚼消化。《公安教育》是值得咀嚼消化的书。如此评价,倒不全因我忝为公安教育工作者,职责所在,行须研读。弗·培根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我以为,“博彩”自不可取,“怡情”、“长才”则于己大有好处。读《公安教育》不失为“怡情”、“长才”之妙招。幽居独处时,沏一杯清茶,沉醉于个中篇章,读到妙处拍案叫绝,掩卷后思绪连连,不觉间又有所悟。…  相似文献   

14.
书香中国     
《同舟共进》2021,(4):3-7
说起读书,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为什么读书?相信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答案。有人认为,读书是一种兴趣,方寸之间遍览人间故事,不胜快哉;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修养,手捧书卷,心安自在,不亦乐乎;也有人觉得,读书是一项投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15.
读书有益     
“待饭未来还读书”是大诗人陆游刻苦读书的真实写照。古往今来 ,凡成大器者 ,无一不是好读书之人。诚然 ,学习不仅是读书 ,但读书无疑是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只有认真阅读和积累 ,方能取书之精华 ,采众家之特长 ,激独有之想象 ,说话办事才能出之有据 ,思之有成。读书能增长知识。博学之 ,明辨之。读书人以书为乐。我读书写作多年 ,几乎每天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我一直牢记古人的话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虽说我不谙读书之门道 ,也没有窥破书中之奥妙 ,但我却乐此不疲 ,在书中寻找知识 ,开阔自己的眼界。读书能感悟逝去的名人。在…  相似文献   

16.
清代戏曲家唐英写过这样一副律己联 ;“未能随俗唯求己 ,除却读书都让人”。作者是雍正年间的一位官员 ,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封建官场上 ,唐英能做到不与世沉浮 ,唯读书自乐 ,确属难能可贵。“除却读书都让人” ,只此一句 ,直入我心扉 ,人生世上 ,至乐之事莫如读书。读书应该是一件很纯洁、很高雅的事 ,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它却被灌注了太多的功利色彩。“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如何导致全社会有这种认识 ?因为皇帝老儿就亲口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读透了 ,金钱美女有的是 ,故诱惑得天下苍生抱经苦读 ,有不…  相似文献   

17.
补考     
晓林 《辽宁人大》2006,(1):46-46
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尽管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但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  相似文献   

18.
今天读书已蔚然成为一种风尚。大家不仅谈书论书,而且也都在做着相关的读书节目。我属于好读书的那种人,但却常常“不求甚解”。读书读到“甚解”,我以为那是学问家研究者的事,以读书自娱,我觉得还是“浅尝辄止”的好,消遣的目的才能达到。不过我还是爱看“读书节目”,爱浏览“读书指南”之类,它可以帮我在最短时间里了解书的市场和书界的行情。人的一生不可能读尽所有的书,也不可能全知道世上都出了些什么样的书,以有限的时间而读所要读的书,惟有通过“读书节目”和“读书指南”,才不失为想读书而又有好书读的终南捷径。一般来说,读书人被…  相似文献   

19.
阅读随想     
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读书人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人的心灵,是开在路口的客栈,谁愿进来谁进来。这种对事物的多样性追求,才使生命绚丽激越起来。所以,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相似文献   

20.
常有人问我:如此繁忙怎么会有时间读那么多的书?我想说:读书问题,首先不是时间问题,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是国民素质问题。因为这里涉及到三个问题:其一、读书问题;其二、时间管理问题;其三、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