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该减税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减税计划,减税已成为一股世界“流行风”。对我国而言,连续数年税收收入以超过GDP增速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宏观税负已是偏高。与此同时,面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人们的生存压力陡然加剧,减税也似乎成为了一种必须。“盛世当减税”,政府应该考虑从税收的角度来“让利于民”了。  相似文献   

2.
微观天下     
<正>让减税降费真正抵达企业3月7日,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今年减税降费共约5500亿元,财政部将在官网公开中央和省级的基金和收费目录清单,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关于减税,2017年将继续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将增值税的税率档次由4档减并至3档,目的是营造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据新华社)【评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营改增在制度上已经减税了,但偷逃税的空间也大大压缩了。营改增让法定税率下来了,税收征管更为规范,逃避税空间小了,这也让少数企业感觉实际负担重了。  相似文献   

3.
2018年减税政策由结构性减税转向全面减税,并且伴随着上半年税收收入同比出现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也出现大幅度增长,其中相当部分原因是税收征管的加强。因此,要依靠进一步减税,为市场繁荣的持续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且为了有效地降低税负,名义税负应先下调,否则实际税负上升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4.
小微企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与劳动力就业、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党中央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了较强的引导和推进作用。要多渠道增强小微企业减税政策获得感,确保减税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寿明  邢志刚 《台声》2007,(6):103-104
改革开放以来,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税收优惠政策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外资重要组成部分的台资企业一直享受“超国民待遇”,名义税负为15%,实际税负水平为11%,远低于内资企业法定的33%,并且在低税率基础上还有“两免三减半”和行业特殊减半优惠。许多地方为了吸引台资,又在此基础上给予更多的优惠。  相似文献   

6.
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1994~2007年——基于OECD的概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界定的宏观税负概念,在强调宏观税负的税收属性基础上,将调整后的我国宏观税负的数据与24个OECD国家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宏观税负目前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但增长趋势明显,税负差距逐步缩小。政府收入制度缺乏规范性和我国社会保障收入水平较低可能是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宏观税负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税收增速快于GDP增速,因此分析税收超速增长可以为宏观税负提升提供有力解释。如果我国经济持毛、高速憎长,而税收政策没有重大调整。短期内我国宏观税负仍会提高。  相似文献   

7.
群众·声音     
《群众》2011,(6):1-1
正视目前我国税负偏高、偏重的问题,及时启动税制改革,从“拉弗曲线”出发,探寻合理的税负比例,采取良性的减税政策,不仅不会造成财政收入的减少,反而可能增加国家税收总收入,这样做可以缓解个人、企业对现行税收政策的质疑与抱怨,倒逼政府机关精简机构、节约开支,还可以减少偷税、漏税等违法事件的发生频率与数量,改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今日上海》2012,(11):13-13
“营改增”今年初率先在上海试点以来,至今申城共减轻试点企业和下游企业税负170多亿元,服务业实现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参与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全部实现了减负,减税幅度平均达到40%。  相似文献   

9.
虽然始自2004年的税制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减税,但"结构性减税"一词却是在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被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在继续落实好2008年下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的减税,其所牵涉的税种是有选择的,并非不加区分地针对所有税种的税负水平"平均使力"或"一刀切"式削减,所实行的是小幅度、小剂量的税负水平消减,意在从量上削减税负水平,因此是"有限度"的减税。尽管在税收政策上同样会有  相似文献   

10.
《同舟共进》2020,(3):I0002-I000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实施以来,税务部门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在增进税收协同、用好税收政策、创新服务手段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伴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和营商环境优化创新的推出,大湾区创新创业热潮不断涌现。税费减了负产业发展有干头“近三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减免所得税367万元,享受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超过150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我国存在总体税费重、税制结构不合理、行业税负差异大等诸多问题。较高的税负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相对减少企业利润,税费负担问题已成为提振实体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亟需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了很多减税降费。我说一点担心:减税降费后,下面收不上来预期的税费,可能会开始算后账。所以,我建议在预算编制中,应强调保持财税政策执行的稳定性。" 2019年3月7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宗胜在全团审议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时提出以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读天下     
《小康》2019,(9)
正2万亿元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全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2019年将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100万人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相似文献   

14.
宋婷婷 《公民导刊》2021,(4):22-22,24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减税降费”的着墨,体现出党和国家支持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也为市场主体描绘出充满想象的新图景。如何让这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实,实现应享尽享?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实质性的结构性减税.在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议中指出,2012年我国为了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就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从我国经济发展、单个税种和宏观数据三方面来看我国未来结构性减税政策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尤其是在小型微利企业的税负、营改增、资源税、房产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制改革上要符合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取向,并从限制政府的总体收入和政府支出、加强征管等方面落实结构性减税.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9,(6)
<正>给政府做减法、给市场做加法是本届政府一以贯之的施政理念。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能体现出这种"加减法"。企业税费的"减法"与市场活力的"加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在更大规模减税之余,还明确给社保费率做"减法":要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区别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财政政策。我国目前实施的财政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而非扩张财政政策。扩张财政政策刺激内需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增加财政支出;二是减免税收。我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也增加了税收。增支增税与增支减税相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在目前国内需求依然不旺的情况下,不应增加税负,而应当适当降低税负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扩张作用。二、正确认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两大重要工具。两大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增强彼此之间的互补性,由于货币政策和…  相似文献   

18.
“营改增”是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对企业税负会产生什么影响,政府该如何进一步调整完善税制政策,引导企业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对此文章在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建议,包括适时调整相关行业增值税税率;出台有利于知识型、科技型劳动密集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需做好筹划、用好政策、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毕舸 《创造》2009,(2):16-16
事实上,减税从来都是刺激经济、休养生息、培植税源的最好方式。无论从世界经验还是从中国历史来看,减税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趋于下行通道时各国政府习惯采用的政策手段。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着一方面必须反通胀,另一方面必须保增长的双重压力。就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重视“民富”显然更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和持久发展。在中国当前经济迅速增长、税收增长过快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20.
刘洋 《前沿》2014,(15):131-132
2012年1月1日,“营改增”政策开始在上海6+1个行业进行试点。此次改革的目的,一是调整原先不合理的税收项目与制度,同时也带动结构性减税。本文从政府税收收入、行业企业及税收制度三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及经验总结,对开展近一年的“营改增”的成效进行了评估。总体来说“营改增”的效果明显且积极,但是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本文最后针对试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