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所有的社会组织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迅速调整自己的职能定位,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共青团作为执政党的助手、政府工作的帮手、青年利益的当然代表者,应当通过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设的创新,从共青团与执政党、共青团与政府、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三个层面探索发挥自身作用的途径,即强化政治职能,为党凝聚青年;拓展社会职能,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细化群团职能,依法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职能是共青团的一项基本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共青团履行社会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共青团拓展社会职能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以近几年团组织开展青年外事工作为个案提出了共青团完善和强化社会职能的基本路径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共青团组织在不断拓展社会职能中探索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优势。通过对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职能定位的分析,探究共青团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可行性,从网络化青年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青年农民工城市融入支持体系形成、非公企业共青团组织体系覆盖、公共事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青年自组织引导等渠道构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路径和有效载体,以期为中国公共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理顺与青年的关系,形成与青年的良性互动,是共青团全面履行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群团职能的逻辑起点。共青团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青年、服务引领青年的群团职能仍然是全团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的焦点。共青团要在保持先进性的同时,真正成为"青年自己的组织",需要从团青关系在共青团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共青团与青年关系的本质、以及团青关系对共青团群团职能的规定性等方面进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5.
张伟 《青年探索》2003,(3):16-18
在社会形势全面变革的时代,实现共青团向更加丰富的服务职能转变,成为摆脱当前一些国境的关键。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这种服务职能并不与传统的政治职能相矛盾。摆脱政治全能社会的传统思维,社会化可以成为共青团职能转变的运作机制。借鉴社会科学中“第三部门”的概念,可以为共青团的组织地位提供新的思路,是实现共青团服务职能与社会化的一个值得商榷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活跃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基本途径巴音朝鲁领办科技推广项目是新形势下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农村青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履行基本职能的成功方式党约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共青团组织的三大社会职能。在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当前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共青团组织生存的外部环境和面对的对象群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年作为社会最活跃的力量,呈现出多元的分化趋势,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和在青年中的影响力不断下降,面对现实的挑战,共青团组织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更多的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共青团职能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处于社会形势全面变革的时代,出现了各种新的情况。将共青团的单纯政治职能向更加丰富的服务职能转变,成为摆脱困境的关键。这种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现实应用,是三个代表理论和与时俱进思想的实践,是对新形势下共青团职能的新理解。共青团社会化可以成为这种职能转变的运作机制,而“第三部门”的概念可以成为共青团组织地位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学生需求变化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处于一个更加开放、复杂的环境中,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了不适应的现象,所以高校团组织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为此提出:要在组织建设、职能建设、工作模式、活动方式等方面予以应对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
管雷  谭毅  张岷  曾礼 《青年探索》2012,(5):45-49
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发展期和矛盾突发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共青团适应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扩大和巩固执政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履行职能的必然选择,是共青团服务和谐社会、服务青年的重要内容。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基层、在社区。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分布在各种社区中,当前社区青少年情况复杂、需求多样,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令人堪忧,社会对社区共青团工作要求高,社区共青团自身现状薄弱,导致社区共青团工作难度大。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就要加强社区共青团组织建设,丰富社区共青团服务手段和内容,提高社区共青团队伍专业化程度,完善社区共青团关爱青少年机制,提升社区共青团整合社会资源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青年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在加快“青年发展”的同时,也将促进“青年充权”的实现,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量化的指标来监测“青年充权”的状况。虽然这只是一种方法论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索,但将丰富青年基础理论和青年社会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对当代青年思想观念变化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爱国主义、国家认同是9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社会意识的主流,同时青年的成才观、职业观、消费观等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呈现出这一代人的个性特征.正确认识当代青年的个性特征以及成因,理解他们,引导他们,是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青年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与儿童相比,青年的健康问题更易出现风险。青年健康问题在各国受到普遍关注。本文比较详尽地介绍了英国青年健康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和英国政府的解决策略,希望对我国青年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The CPC sustains its mission 97 years on For the past six decades,most members of the Yang family have celebrated their20th birthday in exactly the same way:by becoming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Grandfather Yang Benren,a veteran from east China’s Jiangsu Province,became a member of the CPC in the 1950s.Thirty-  相似文献   

15.
青年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青年"概念的使用和有用性,讨论了年轻人被概念化的方式,探讨了青年向成年过渡的假设,提出将青年概念看作是一个社会过程的观点.青年时期是重要的,它是成年的临界点,同时它又有很大的问题.媒体话语中的青年流行概念不仅再现了青年而且实际上建构了青年的经历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震灾中的青年组织:应急响应与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青年组织的类型入手,探讨震灾中青年组织在响应速度、救灾方式及持续性三方面的差异和应急响应的共同特点.认为目前正式青年组织在我国青年组织中仍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要作用;非正式青年组织发挥了部分功能,社会自组织功能还受到约束,尚待发掘.就我国青年组织而言,应当视灾难为提高自身应急能力和发展细织的契机,特别需要捉进非正式青年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具有全局性的青年政策问题和青年工作问题是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中部地区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规定了现阶段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中部地区城市党委、政府和共青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制定和执行综合性的城市青年政策,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城市社会对青年的吸纳和整合能力,满足青年自主发展的新要求,调控青年对社会的疏离倾向,促进城市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年评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问卷调查方法的反思及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对于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的问卷调查已有许多,似乎再进行调查已经没有必要了。但是在对众多的调查报告进行研究时,往往会发现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大致相同的调查对象、同一性质、同一类型的问题,在不同的调查中会有一些相差很大的数据与不同的结论。读过这样的调查报告后,令人疑惑,不知哪个调查是可信的。要想把这些调查的数据综合使用,来分析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问卷的设计不同造成的。这种问卷调查所问的问题往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读到石国亮副教授送来的2007年12月出版的新作<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感觉这部新作对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引导好青年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Youth Literature     
IT was nightfall in a Beijing office building, one autumn day in the early 1950s. A 19-year-old clerk locked himself into the small, windowless room that was both his office and dorm. He sat at the table, and in the dim light began scribbling on a sheet of white paper. This was the night that this young office worker covertly embarked on a pursuit that would take him to the apogee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altar. He was Wang Meng. A year later, he finished his first novel Long Live Youth (Qingchun Wansui). It centers on a group of bright, exuberant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ll beautiful in their way, and the happiness, frustrations and woes that accompany their growth. The young Wang Meng, like them, was full of dreams. When later asked why had he started writing, he said, "Youth needs the glow, caress, encouragement, edification and nourishment of literature, while literature needs the energy, empressement, candor, honesty and courage of yo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