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波 《警察技术》2017,(1):86-88
预测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因素、确定主要因素,是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的关键环节。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实现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预测模型的构建,对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与事故起数、GDP、机动车保有量、公路通车里程、人口数四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最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并对下一年度的数据进行预测。该模型的相对误差为0.52%~10.91%。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回归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本原理,以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为研究基础,结合城市GDP、人口数、汽车保有量、城市道路长度、公路客运量、公路货运量六项影响因素,采取逐步进入策略,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次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学模型;结合显著性检验原理,给出了各因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显著性作用评估方法,为合理有效地进行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是全球第八大死因,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万车死亡率、事故死伤比都高于发达国家,交通事故除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外,还给国家或地区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危害我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效率,交通事故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革新,可以利用日积月累的大量数据,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对事故原因进行准确分析,预测事故发生概率,进而指导政策的制定。这些分析方法的使用能够得到交通事故成因的准确分析结果,投入小而收效大,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疫情前后出行方式的改变,交通事故发生的空间分布也随之改变。利用高德地图API对报警数据进行经纬度转换,使用数据可视化平台呈现出事故热点图,并采用事故点欧氏距离计算以及DBSCAN密度聚类,对事故热点进行区块划分以及核密度的计算,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计算出事故中心热点,从而对疫情前后事故的空间分布改变进行探究。同时利用四叉树索引得到区块内POI兴趣点的数量,从道路分级角度以及POI兴趣点分布角度进行分析,得到疫情影响下事故空间分布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地面轮胎拖印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轮胎拖印是车辆发生事故时,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它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再现,进而对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进行责任认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相关案例,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对此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分析各方当事人的违法过错行为在确定具体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是关键。运用道路交通事故险情避让理论能对事故发生和责任认定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遵循事故险情避让理论的逻辑关系,建立相对固定的模型进行因果关系、作用大小分析,最后确定当事人在具体事故中的责任大小。  相似文献   

7.
98例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宜兴市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案98例,通过对死者性别、年龄、地区分布、交通参与角色、死亡原因、事故路段、肇事车辆类型、天气状况等信息进行法医学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与讨论,旨在为预防交通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在重建事故发生过程、判定事故责任和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事故现场常见的微量物证主要有油漆、橡胶、塑料、纤维、玻璃和油脂等。本文结合现场勘察实践和典型案例分析对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在重建事故发生过程、判定事故责任和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事故现场常见的微量物证主要有油漆、橡胶、塑料、纤维、玻璃和油脂等。本文结合现场勘察实践和典型案例分析对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交通事故中,运行方面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汽车行驶速度不当是运行方面事故的主要原因,所有事故五分之一的因素在于速度,死亡事故几乎一半是由速度因素造成的。有的驾驶员不按或者不知怎样按汽车当时行驶的道路和交通条件选择适当的速度,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城区中心车辆密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的现象相当严重,尾撞事故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车速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交通的安全。为使驾驶员能正确地处理行车速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汽车行驶中,一般要求做到:一、遵守交通法规、按规定的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日益繁忙,城市车辆不断增加, 而道路发展相对缓慢,道路与车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局面,导致了道路交通事 故的频繁发生。广州市交通管理部门一直朱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近几年 来交通事故得以控制,事故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就全国统计的数字来看,仍在 全国名列前茅。为此,本文运用交通工程理论,通过对全国其他城市对比分 析,特别是对广州市(含四个县级市)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情况进行分析,针 对影响广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则,提 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1 事故车辆的接触方式 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必有接触,何种方式接触对痕迹的反映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产生交通事故痕迹检验难点的原因,弄清其接触方式对交通事故的处理和认定分清事故的责任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部分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卡口数据和事故数据,分析国内外有关交通量、饱和度与交通事故关系研究成果,根据现有交通流理论,研究基本路段通行能力、事故频率及事故概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际业务需求,利用现有事故和交通流数据,计算饱和度和相应事故频率,分析关系曲线模型,对模型的含义进行了说明,结合事故概率分布进一步说明饱和度与事故的关系,并依据研究结果计算易于交管部门观察或获取的交通流指标数据。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交通事故预防的一项指标,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管理措施、预防交通事故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和财产的高度集中,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城市火灾爆炸事故、城市生命线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灾害难以避免会给城市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很重要,一旦发生灾害,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不可挽回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5.
318国道鄂西段是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路面状况等诸多因素 ,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针对 318国道鄂西段近三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从事故形态、交通方式、天气情况、驾驶员等方面分析了事故特点及原因 ,提出了排查和整治危险路段 ,改革勤务方式 ,加大路面监控力度 ,强化农用车辆管理等重要措施 ,从而达到预防重特大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故物证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遗留在事故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痕迹与物品。根据痕迹物证的形态和形成特点,一般可将交通事故案件中的痕迹物证分为以下三类:(1)有形痕迹物证。车辆、伤亡的人体、现场路面及其它相关物体的表面上形成的撞击、刮擦、碾轧等痕迹称为有形痕迹物证;(2)附着痕迹物证。附着在车辆、人体及其它相关物体表面上的能证明事故发生情况的油漆、橡胶、塑料、油脂、纤维、毛发、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致伤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交通工具的迅速增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事故伤给从人们生活带来的 威胁与日俱增。本文总结近年来国际国内交通事故伤学术研究情况,主要讨论由车辆本身因 素、车内乘员、交通管理对交通事故伤的影响。结论是良好的车辆防护设计,乘员的自我保 护意识及先进的交通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及事故伤亡率。同时认识到生物力学的分 析方法是交通事故伤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车体痕迹是车辆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与其他车辆、人体、物体碰撞接触而形成的并留在车辆上的印痕。对车体痕迹进行检验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一项重要取证工作。再现事故车辆的行驶状态 ,则是利用有关证据材料 ,再现事故车辆在事故发生前的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及相对行驶速度等状态。再现事故车辆行驶状态是研究、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和过程 ,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勘查车体痕迹 ,分析车体痕迹的形成 ,不仅是再现事故车辆的行驶状态的重要依据 ,而且在认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方面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事故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畅通的城市交通不仅对城市发展、吸引投资、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如何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保障城市交通畅通无阻,已成为多数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是确定事故当事人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准则。我国应当将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区分开来 ,对前者严格执行过错责任原则 ,对后者执行无过错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