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效益至上的功利主义法治理念在我国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该观念范式存在的内在理论缺陷及其在实践中的不良影响,使得它已不适应于现阶段社会发展与法治实践的需要。在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应确立以保障人的尊严为基础,注重权利,关注公平正义价值的道义论为主导的法治理念范式。  相似文献   

2.
魏建国 《思想战线》2011,37(5):58-61
范式体现为某一共同体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共同接受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框架与方法,其对该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基石性作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然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法学与法治对全球化的反应却相当滞后与迟钝,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多是如此。究其深层原因,在于法治和法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强势"民族国家"化。尽管"民族国家"范式曾对近代西方的法学与法治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其局限和不足也不容忽视。建构一种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世界主义"法治范式,既是全球化时代法学所不能回避的,同时也会对全球化时代诸多问题的化解与解决开放出新的思路与契机。  相似文献   

3.
陈兵 《人民论坛》2020,(3):104-106
数字经济从一种源自信息通讯技术和数字数据技术的创新发展而生的新经济业态,生长为一种全方位颠覆式地塑造人类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新范式,引发了现有法律体系和法治实践的诸多问题。为此,有必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中源于科技创新和竞争激励而不断出现的各类新经济业态,从竞争法治的基本理念及实践方式入手,构建维持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法治之路,实现数字经济向信用经济的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4.
确立法治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前提。法治理念的建立关键在权力,如果权力拥有者、权力阶层没有法治理念,那么,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法治理念再强,也不能建立起法治社会的。而法治理念基础在于民众。在确立人们法治理念的过程中,传统的理念可能要受到挑战而必须作出重新定位。完  相似文献   

5.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国家的行动纲领。推进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特别要使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其能够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和约束自己行使公权力的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法治理念是在对法律的本质、功能及运作规律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法治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关于实现和维系法治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现代西方国家法治理念的一些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但是二者的政…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 《前进》2006,(8):18-20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全省政法系统正在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记者就此采访了省政法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领导组发言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战略举措问:当前形势下,在全省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具有怎样的意义?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全国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中…  相似文献   

7.
邓联繁 《湖湘论坛》2009,22(1):85-88
法治理念不同于法律观念、法治观念、法律理念、法治精神等概念。要坚持知行统一,以树立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实践法治理念为关键,推动法治理念的普及与应用,从而促进法治建设。同时,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法治理念,倡导宪法至上的宪法理念。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及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指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民法治理念的培育是在政府引导下自上而下进行的 ,在这种模式下 ,政府容易以政治优势忽视平等、权利、民主等基本因素 ,导致与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发生矛盾和冲突 ,偏离培育公民法治理念的基本目标。因此政府在培育公民法治理念过程中 ,必须摆正角色 ,以顺利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刘晓民  张邦辉 《求索》2008,(3):212-214
历史研究应当有效增进人类利益。人的思想观念受历史影响,历史研究亦影响中国现代法治建设。革命史研究范式一统天下存在着局限性。研究范式应当实现多元化,人们才能真正全面、深刻地认识近代史,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观念,促进中国的现代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的功能、作用、实施等方面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洽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一理念将现代法治理念与中国特色结合在一起,既反映了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系列信念、观念和理想的集合体。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政法干警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保证。根据调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马明 《云南人大》2007,(1):26-27
今年3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体现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大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精髓。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任.在行使监督权中需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卫欢 《前沿》2011,(7):84-89
自2005年提出以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向,引领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征程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搭建了转型期中国社会通往和谐法治社会的桥梁,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5.
陈阳 《求索》2012,(2):156-15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的系统反应,它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其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6.
鲍晗蓓 《前沿》2013,(13):67-6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是连接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主要有定位、指引和评价三大作用。只有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规律为根本指导,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归,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定位、指引和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必须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人大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9.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解决好公安队伍思想观念和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公安改革;要加强领导、求真务实,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3,(12):85-85
宋立军在《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撰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更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必须解答的重大问题。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必须树立合作协商的美德、保持相对的社会均衡性、发挥教育的先导性;更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键在于深化法治实践、增强法治主体的高参与度、实现法治根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