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产业集群促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等等。因此,产业集群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还在起步阶段,通过产业集群来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
邹迎九 《前沿》2010,(18):60-65
产业集群具有网络组织、学习创新和社会资本等优势。针对当前广西传媒产业竞争力普遍较弱的现状,通过集群化发展方式,采取营造有利于传媒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整合资源、做大龙头、完善产业链体系,加快创新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促进传媒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和实行产业品牌战略等策略,将有助于广西传媒产业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提升其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产业结构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至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仍在不同层次向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继续着并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在这次国际产业大转移中出现许多新趋势、新特点,研究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经验和教训,对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产业国际竞争的内涵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欣广 《桂海论丛》2000,16(3):48-50
文章拟定了“产业国际竞争”概念的内涵,指出该概念是研究一国参与国际竞争问题时不可忽略的理论工具。我国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在产业竞争的观念指导下安排战略策略。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有:从国际比较中正确衡量本国的产业竞争力;从国际竞争的角度领会与实施国家的产业政策;力争发展跨国经营;特别注重提高生产生产资料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文章还对我国的纺织服装、钢铁、机电、电子信息、石化等部门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陈燕  覃家君 《理论月刊》2004,(1):101-103
本文在突破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理论的基础上,归类剖析了环境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新兴可持续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6.
产业演变对跨国公司撤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波  王水娟 《求索》2007,(10):32-33
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关于跨国公司撤资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演变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中度、产业生命周期及产业成长率对跨国公司撤资决定的影响,建议制定相应的撤资预警框架、产业援助政策并促进地方产业群培育,以减小撤资的可能以及撤资对相关产业发展的风险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位竞争优势的产业竞争力:整合与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化和新经济的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加速了国际分工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全方位变革,在发达国家推动建立全球生产体系的过程中,后发国家通常面临两难选择:融入这一趋势很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获取低成本要素的基地,陷入“轴与轮”的困境;反之则可能被排斥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之外,进而被“边缘化”。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提升后发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传统理论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指导已力不从心,因此,需要结合特定的经济成长阶段,从区位竞争优势的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内核、外生变量和成长方式,在区住竞争优势升级中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网络产业由事业调配型向以精神产品生产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型转变。全面、准确的认识广电网络产业的属性特征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广电网络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都很强。从十个方面分析了广电网络产业的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热词出处:我们全面实施产业优先发展,启动以制糖为主的食品产业、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以系列中型轿车为重点的汽车产业、以炼油为主的石化产业、以钢铁为主的冶金产业、以工程机械为主的机械产业、以电源建设为主的电力产业等七大干亿元产业建设,加快发展建材、造纸、电子信息、造船、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等七个产业。  相似文献   

10.
论产业生态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飚  陈雪梅 《长白学刊》2009,(5):99-102
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产业生态的实现不是单一力量驱动的结果,而是既有企业内在的驱动力,又有政府外在的压力,同时学术科研机构、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在推动产业生态发展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构建我国产业生态动力机制,就要建立产业生态激励性市场机制,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机制,强化社会中介组织的促进机制,营造有利于产业生态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科学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选取江西省37个工业部门为分析对象,并以中部各省为参照,引入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选择,主要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草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然而,产业梯度系数所反映的江西省应该承接的产业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承接的产业存在一定出入,因此,江西省政府应科学规划产业承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梁琳  李勇 《求索》2013,(10):9-12
文章构建了金融产业集聚程度的双维度评价模型,从金融产业结构规模竞争力和相关产业关联度两个维度共同评价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态势和集聚趋势。分析表明:我国的金融产业已形成一定的集聚趋势。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的金融结构规模竞争力较强,但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都不强。根据金融服务业的集聚趋势和关联效应,我国应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中心,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聂国朝 《理论月刊》2003,(10):71-73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日本教育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教育对GDP的贡献份额低于日本,说明中国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日本的高;中日两国各产业对教育的依赖程度都非常低,这是两国教育为企业提供市场型教育服务较少的缘故;中日教育都属于中间投入小、附加值高的产业,且中国教育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于日本,反映了中国教育对其上游产业的总体带动能力远远高于日本;中日教育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这与两国教育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较少有关。中国教育的影响力明显高于感应度,因此,中国有必要实行主动发展教育的模式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文娟 《桂海论丛》2005,21(6):31-33
我国目前工业化尚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较长时期内将占据主导地位,如果人为超越这一阶段,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在选择产业发展道路时,必须遵循产业演进的规律,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彭芳梅 《岭南学刊》2014,(4):113-117
世界城市是全球化经济的空间结点,经济发展成熟、产业结构高端化,是全球城市的制高点。对其发展历程的规律总结能够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世界城市的产业演变规律的总结以及对产业内部各行业空间聚集和扩散机制的探讨。研究发现:以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化扩张为核心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以东京为代表的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发生质的变化,尤其表现为生产、服务、市场和创新的形态更新。产业服务化成为这一趋势的核心,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比重迅速增加。对此,深圳需要进行产业功能选择与疏解和产业功能疏解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6.
张天平  刘友金 《求索》2011,(9):79-80,217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后能否达到此目的的关键是转移后的产业能否融合当地的传统产业,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转移后产业供应链能否与当地产业供应链实现无缝连接,如果成功就能实现产业升级。本文主要研究转移后产业实现产业供应链的现实必要性,从供应链资源共享和适宜产业方面研究了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的路径,并提出了承接地的产业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产业空心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及制造业的不断外移。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空心化问题亦日益严重。当前,美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倒三角型"结构特点——从上到下逐层递减,当金融领域发生问题时,由于制造业的缺失,实体经济很难支撑整个经济体的正常运转,必然使得整个经济陷入崩溃,进而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必须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8.
产业发展、演进的动因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断进步的产业演进的动态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实体现象形态,也是国民经济的推动力量和物质表现形式。本文阐述了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驱动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逻辑关系,探讨了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基本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已经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证明。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循产业集群规律,转换体制机制,促进产业组织的转型;注意培养“内生”为主、“外生”为辅的产业集群;选择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模式,并且要关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跨界联系,以此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革 《人民论坛》2023,(17):78-82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以期赢得未来发展先机、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经过几十年的科技创新积累,无论是从科技水平和能力还是从新兴产业培育的历程来看,我国已具备较好的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能力和基础。推动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要精准把握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