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后明  丁长青 《前沿》2009,(5):100-103
由政府和民间慈善机构提供的社会福利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既不同于暴力与权力分配的单向掠夺,也不同于市场分配的双向交换,而是非市场化的基于道德的单向给予。民间组织与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产生条件不同,目标定位也不同,需要明确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社会福利在社会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儿童福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儿童福利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综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儿童福利的定义,儿童福利需求及服务,目前我国儿童福利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我国儿童福利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董玉荣  董磊磊 《前沿》2011,(1):82-85
福利平等强调政府在实现个人福利上的责任,以此来保证每个人都具有从"襁褓到坟墓"的同等福利。然而,德沃金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与批判,认为它忽视了个人责任,没有达到平等待人的分配。但是,福利平等面对这种挑战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不断的调整、修正过程中提出新的阐释理论。其中,福利机遇平等理论体现的尤为突出,使福利平等的发展呈现出复兴之势。  相似文献   

4.
万国威  李珊 《中国青年研究》2012,(12):43-49,106
本研究从"多元福利范式"的角度出发,采用SPSS软件对"留守儿童"福利供应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发现,由于福利供应主体的结构性变化,我国"留守儿童"的福利供应同比"非留守儿童"出现了衰减,并深刻体现出我国当前儿童福利制度的脆弱性。研究主张加快完善我国国家、社区、志愿组织的福利供应体系,不断充实"留守儿童"的多元福利框架。  相似文献   

5.
毕天云 《思想战线》2007,33(3):122-125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在社会福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福利场域不仅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场域,而且具有独特的惯习,即福利惯习,全面理解福利场域与福利惯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社区及社区居民的大型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对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状况,分析社区福利不仅存在资金不足、设施陈旧、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还存在供需脱节,自组织能力弱等问题。文章从社区行动的视角分析了提供社区福利水平必须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增强社区归属感、提高社区管理层的文化素质和资源动员能力、注重社区福利中的“公助、自助和互助”相结合、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以及实现社区福利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吴炜  朱力 《长白学刊》2012,(2):119-125
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视角下,我国农民工住房福利的获得途径单一,主要来源于市场。这种单一来源导致了农民工住房条件差、城中村严重化、劳动权益的受损和居住隔离等问题的产生,负面影响显著。因此,需要加强政府在住房福利提供中的责任,改革现有的住房保障体制,为农民工提供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与此同时,继续发挥企业和非正式部门在福利提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职业福利失序现象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福利作为劳动者收入的一部分,其水平应该与劳动能力高低和贡献大小成正比,合理有序的职业福利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不同行业的职业福利差距出现了加大的趋势,职业福利失序现象十分明显:一方面是国有垄断行业凭借特权享受看超高福利;另一方面是一些非正规就业领域的劳动者职业福利严重缺失.职业福利失序不但有悖于社会公平,而且会打乱职业声望的正常排序,误导择业倾向,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是社会稳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福利国家运行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利国家的主要目标是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运行,福利国家的这些目标实现得都不太理想。本文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福利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形态,在其制度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制度运行所可能产生以及已经产生的后果;通过对福利国家实践经验的分析,为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某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体面劳动与职业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面劳动不仅是一种劳动要求,而且与职业福利密切相关,体面劳动的要求也是职业福利的一个重要内容。体面劳动作为一种职业福利,对于现阶段中国底层劳动者群体而言,可以改善他们的工作、生存状况;而对于社会其他职业群体而言,可以吸引、激励劳动者。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体面劳动应成为一种普遍福利,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福利。  相似文献   

11.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儿童保障制度。而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不仅要有对传统福利制度的创新,同时也应有对国外已有模式的借鉴与学习。日本是国际上明确定义的"日本型福利社会",且与我国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其儿童福利法律的特色、理念、法规及运作模式已日臻完善,对我国极具参考价值。日本儿童福利法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制定的防治虐待儿童法、少年教养法、母子保护法、救护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为基础,根据其本国《宪法》第25条生存权的理念制定的关于儿童福利制度的综合性基本法。对日本儿童福利法律进行剖析研究,可以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颇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为社区建设找到明确目标和行动路径是当前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推进“社区福利”建设,发展社区福利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与现实要求。然而由于我国社区发展的行政化倾向,社区福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供给与需求脱节、福利项目定位产生偏差、社区主体性较弱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社区福利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路径:一是以政府为依托的对话型发展路径;二是以市场为依托的“效率-需求”式发展路径;三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参与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方福利供热一直是比较敏感的社会问题,它一方面涉及到北方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另一方面也关涉到社会福利公平分配。而以往的福利供热政策是以家庭为单位,并且常常落实到男人身上。那么,在福利供热制度改革中,如何看待这种“男女不同对待”的政策?这种政策背后所隐藏的潜规则是什么?如何实现福利制度改革和社会公平重建的双赢?本文尝试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决策,我国将推进社会福利模式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意味着普遍性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来说可能是现实和未来更为合适的选择。针对我国社会福利模式发展的状况,探讨适度普惠型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从而推进社会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转变,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利治理理论和需要理论为提升儿童早期教育服务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存在诸多问题:福利界定方面,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内容不明确;福利递送制度方面,缺乏政府宏观政策规划及福利投入;福利递送实践方面,造成了福利不平等且治理机制不完善。为了优化儿童早教服务治理效果,政府制定并细化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相关政策;构建多元主体协作机制,重视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加强社区早教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雄  杨瑾 《长白学刊》2011,(2):73-77
基于对现有法制的反思和社会新问题的积极回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险的立法价值重心逐渐从以给付行为满足生存权的保障转向促进劳动就业权的实现,社会保险立法的价值理念经历了从"国家福利"向"工作福利"的重大转变.<社会保险法>在彰显促进就业价值导向的同时,应当积极借鉴西方福利国家当前社会保险立法转变的有...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儿童福利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与国家关系既是个经典的理论议题,又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和政策问题。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困境儿童群体和儿童福利理论、政策框架议题成为社会政策议程的优先议题,本文首次概要建构儿童福利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探讨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为亿万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和福利水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应对金融危机的“大福利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不能只限于消极地设法减轻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还要主动地探索能够抵御和防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福利制度和模式.总结以往社会福利发展的经验,应该开创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相互关系的新格局.为此提出包括"大就业"、 "大教育"、 "大保障"、"大服务"、"大金融"在内的"大福利构想".其基本含义是:普遍享有、基础整合、项目多样、主体多元.其作用和意义在于:能够形成社会团结的广泛基础,有助于建立东方型福利模式,以此作为亚洲崛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大陆基本社会人文特点出发,反思探索社会福利模式的曲折历程,可知一个好的福利模式应该是最适合它所面对的人的特点的模式。以人为本,既不是以经济为本,也不是以福利为本,不是福利越多越好,而是越适合人的需要越好。所谓"适合"的社会福利模式,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适度性,主要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二是适应性,主要是适应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社会情势;三是适用性,主要是适合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四是适当性,主要是适合人伦、人情,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