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农民工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其自身的话语权受到其教育水平的影响,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其在处理问题时要么妥协退让,要么铤而走险,以极端的方式来进行维权;传统社会文化中对无讼倍加推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设计上,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农民工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缺失,也影响着农民工维权的效果;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维权,和谐维权是农民工维权的正确出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影响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农民工对党与政府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
胡莹 《人民论坛》2013,(10):155-157
社会转型期,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二元体制以及自身弱势地位影响,制度内维权不畅、制度外维权受阻,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公共协商”这一制度设计有助于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促进其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冲突;有助于促进公民政治,全民参与;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公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问题事关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正武 《前沿》2006,13(2):219-222
农民工市民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就业、生存、维权、心理、交往、身份认同、自身素质等方面面临着困境,从而对农民工阶层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不利影响。农民工阶层具有较为严重的剥夺感,难以建立起对城市群体与社会的精神归属感,对政府、城市社会和市民的信任度不高,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范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危及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非理性维权"是一种带有维权特点的非理性甚至违法的行为。涉及农民工的劳动纠纷已成为我国群体性事件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不断健全立法、增加救济渠道,完善农民工制度化维权的途径,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非理性维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失权是青年农民工犯罪的重要动因,扭曲的自救式维权造成了农民工更大的悲剧.预防青年农民工犯罪,增权理论的运用可以帮助青年农民工了解自身权利,提升融入城市社会能力,增强维权效力,进而改变弱势心理,削弱犯罪动因,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又被称为"第二代农民工"、"青年农民工",从富士康事件入手,透视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面临的一些问题,如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要求体面劳动,难以忍受低工资、低权利的工作现状,各种因素导致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相关政府部门、工会组织的不作为,更加重了这种弱势。在保障就业的前提下,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加强维权组织建设,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转变低工资、低权利的发展管理模式,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的阶层,由于诸多原因,农民工维权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社会保障问题更是日益凸现。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农民工现状与问题出发,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民工住房问题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合肥市农民工住房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从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工自身三个角度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对策,并希望通过这些对策的顺利实施,最终构建“金字塔“式农民工住房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现象是中国制度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农民工维权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本文从雅安市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入手,对农民工现状及其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反思,并提出了一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银红 《长白学刊》2014,(6):108-113
如何客观评价近年来由新生代农民工所发起的自控型维权,不但对于该群体,而且对于官方、资方都具有重要意义。自控型维权得以形成的消极原因是农民工很难通过诉讼、信访等既有途径实现维权,其积极条件是新生代农民工崛起、中国社会信息化以及官方有限容忍等。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维权,自控型维权属于一种更新后的私力救济途径,凭借对维权信息和组织手段,以及维权目标的更强控制,新生代农民工取得了更大成功。然而,因自控型维权存在固有的偶然性、自我否定性等局限性,致使其很难被解释为一种维权新趋势。客观来看,自控型维权的实践意义具有双重性:就重新理解问题而言是成功的,因其使该群体的真实声音完成公共表达,打破了既有主流话语的垄断;就解决问题而言则远远不够,为突破自控型维权的局限性,应寻求一种全新的制度化解决方案,并应将批判既有制度与提炼"制度原型"作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王金菊  徐鼎亚 《前沿》2007,(9):212-213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关注农民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危害农民工的安全隐患出发,分析造成农民工安全的原因及其对城市和谐构建的影响,提出消除农民工的安全隐患、构建城市和谐,必须加强保护农民工安全的立法,改善他们的作业环境,加强企业教育,提高农民工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决定着他们的利益诉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着一些困境:社会性排斥、社会保障差、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就业途径受局限等.为此,要加快推进户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创新就业服务和培训模式,加强维权组织建设,加大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农民工体育边缘化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虽然近几年社会各界给予了农民工比以往更多的关注,但这一群体受“社会排斥”的现状还没有根本解除,依然在制度、经济、文化、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寻找农民工体育的发展模式,构建从排斥到回归的农民工体育的发展路线,对维护农民工群体权益、实现社会公平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讨论了农民工体育遭受社会排斥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后果,然后以此为基础,给出了实现农民工体育现实回归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进城打工的青年农民工群体(准确地说应该是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因为其出生和成长的年代、接受的教育程度和思想观念不同于父辈进城务工人员而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正因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事实上的存在和其生存的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对之认识和制度调节的滞后,这一行为主体的行为与其行为嵌入的结构体系的断裂才使一部分青年农民工在讨薪和维权的路上踏上了不归途的。因此,受吉登斯的“社会结构化理论”的启发,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一词,首次使用在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指1980年以后出生、具有农民身份的进城务工人员。截至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占中国农民工总量2.3亿中的六成以上。与改革开放后涌进城市打工谋业的"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文化层次、就业期待值、维权意识程度、消费水准均比其父辈们有显著提高。但承受就业困惑、面对不平等待遇的耐受程度却远远赶不上父辈们。因此,他们在踏着父辈们的足迹,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多种因素促发而成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凸显,在相当地区,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特征入手,针对致罪因素,对防治"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良策予以探讨,以求对构建我国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机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雇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渐进式体制转型中刚性的二元结构是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根源,并直接体现为对农民工歧视等一系列不合理制度安排的后果。本文通过从劳动合同的签订、协调以及强制实施等三个方面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的分析,探讨了农民工受歧视而遭受工资拖欠的机制。改革现有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与排斥,统一和完善城市劳动力市场,建立起由政府、工会和农民工自组织组成的三方维权机制,才能真正根除农民工欠薪这一顽疾。  相似文献   

17.
王娟娟 《前沿》2012,(21):76-77
针对近年来愈演愈烈、手段越来越极端的农民工讨薪案件,本文的出发点是站在农民工这一弱势立场,指出农民工的“薪”是自己的合法劳动报酬,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根本不应该由农民工自己去“讨”,讨薪是农民工的无奈之举,说明农民工的维权渠道不畅通.本文将综合分析近期出现的典型案例,结合各个地方一些具体的做法,抨击拖欠农民工薪水的不道德行为,为农民工能够及时得到自己的劳动报酬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8.
法律援助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公益行为,一直以来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帮助,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人权保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关心的农民工是指一个不完全进入市场和不完全融入城市社会的特殊农民群体。了解他们的行为倾向和思想道德状况,对于促进农民工和谐地融入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作者于2006年底在武汉市三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不同行业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从行为和价值两个层面分别对农民工的行为倾向和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同时从“失范”的视角对农民工的行为倾向和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反向探讨,认为当前农民工的“失范”行为具有比较典型的“谋生伦理”特征。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治安秩序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解决由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与引导,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农民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需要农民工树立维权意识.只有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之路才不会再崎岖而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