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晓 《青年论坛》2009,(3):10-12
公共权力“期权化”是权力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诱发公共权力“期权化”的因素包括“角色冲突”、权力界限不清、监督不力等。防止“期权化”腐败就必须从制度、监督、惩治和道德等方面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明的演变和进程,是伴随着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而来的。权力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受利益因素影响,不受监督的权力易于膨胀,乃至走向腐败。因此,从古罗马的元老院到现代社会的议会制,从无序的武力征服到有序的政府管理,从人治到法治,无不反映出人类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对现有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产生强烈冲击。根据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划分为科层制供给、市场化供给、社会化供给和合作化供给。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四种不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上分别面临权力重整、绩效重塑、制度重置和监管重启的核心问题。同时,从技术倒逼视角而言,人工智能将驱动四种不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分别从碎片化转向协同化、从隐蔽化转向透明化、从业余化转向专业化和从模糊化转向清晰化。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架构及其运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权力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政权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但从制度设计到运行实效,我国现行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我们必须从改善权力配置、优化权力结构、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以及加强廉政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指出:“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使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必须有监督权力的权力存在。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并不十分缺乏监督机构或有关监督的法律法规,而是缺乏监督权力的权力。监督权力缺失主要由于监督不到位、监督的权力失重、监督的程序缺少、监督的基础缺乏等。实现监督权权力化的主要途径是监督权的法治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许从付  陈琳 《前沿》2004,(8):180-182
在当今社会中 ,权力的所有者和权力的行使者没有达到和谐统一。因而 ,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成为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权力监督和制约遵循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和外在的权力监督和制约与内在的道德约束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要扩大和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 ,不留“监督盲点” ;加强对权力主体的产生的监督和制约 ;加强对权力运行后果的监督和制约 ;将监督机构独立化、权威化  相似文献   

7.
莫振华 《当代广西》2008,(21):45-45
自去年我县被列为自治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以来,我们按照“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权力运行民主化,工作操作阳光化”的要求,以规范干部初始提名环节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探索建立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新模式,既保证了县委书记的用人权,又对县委书记的用人权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和监督,从源头上杜绝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取得了试点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1,(2):40-40
王懂棋2011年1月10日在《学习时报》撰文《用民主制约权力》认为.规范政治权力运行.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另一种是用民主制约权力。单向度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理念下的制度设计改变的只是权力的流向.从上级流向下级.从中央流向地方。该理念指导下的水平监督、自下而上监督、自上而下三种监督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撼动既有权力结构和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9.
浅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孙辅智对领寻干部的监督,实质上就是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腐化、蜕化、特殊化。权力,无论从纵向考察.还是从横向分析.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微观管理,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和双向发展的可能,都应当受到监督制约。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舆论监督的重点是权力组织和公职人员。对拥有执法权力的公安机关而言,新闻媒体的监督发挥了不同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的效力,极大地推动了警察队伍建设。但是,也要看到,有一些媒体的监督没有把握好尺度,给警察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应正确分析涉警舆论监督的误区,以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从实验室到流水线,从科研精尖到大众生活,从技术突破到创业风口,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但同时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其实人工智能到底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取决于人类自己。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弱化了传统线下多层国家权力结构和单向治理模式,促进政府治理理念更新和现代政治变革。人工智能时代,政府要积极适应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务、公共决策等领域带来的各种挑战,同时要做好服务转型,统筹经略,尽早谋划,为人工智能助推国家治理变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刘成志  暴景升 《前沿》2013,(11):38-40
在自媒体时代里,自由、开放的媒介环境使得媒体的视角逐渐向政治生活领域转移,公共权力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将从自媒体的内涵及自媒体带来的变化、自媒体对公共权力监督的特征、自媒体对公共权力监督的现状与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使人们对自媒体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希望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权力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今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文章分三部分:政府改革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2012年政府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任务;把反腐倡廉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共十七大报告的鲜明表述彰显了党对权力运行的科学态度,“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铿锵之语,更表明了党对反腐败的坚决态度。继“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创遣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后,到“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再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标志着中国政府朝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对加强权力机关监督“一府两院”行为,发挥权力机关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要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工作,就必须实现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理性的审视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的现状,展望未来,不得不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新一届人大权力机关和新当选人大代表,将义不容辞地去履行职务。因为社会发展中许多权力监督的事务都需要人大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去努力尽职,即包括压低行政成本、约束“三公”消费、监督政府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强化对垄断行业的监督、反腐倡廉、以及民工欠薪、药价虚高、房价畸高、教育乱收费等问题的解决都寄予到人大监督身上,需要人大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强化自己的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在我们国家生活的各种监督中,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最高层次的监督”,理应发挥最大的监督作用、产生最好的监督效果。然而,从一些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实践看,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8.
微观察     
《乡音》2013,(1):1-1
以切实改革破解权力监督难题《检察日报》:权力监督,即努力实现对于权力的有效监督,是反腐倡廉工作中一项最重要的、可以纲举目张的工作。艾克顿的名言众所周知,"权力易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而"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督"正是我国腐败问题不断严重化的总根源。因此,如果真能破解权力有效监督的难题,实现对权力的...  相似文献   

19.
邢亮 《人民政坛》2014,(11):10-11
<正>公权力是为维护和增进公益而设的权力,对于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有重要意义。但公权力也具有其内在局限和异化特质,"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公权力的过度膨胀必然侵害公民权利。要实现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尤为必要。权力监督和制约是世界性的政治难题。面对权力这个既能给社会带来秩序、公平、自由、安全,又可能给社会带来贪腐、滥用,甚至灾难的一种力量,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有效监督和制约权力这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政治难题。在世界众多的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制度安排中,公开和透明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按照我国宪法设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等一切权力由它派生并受其监督。但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人大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与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和权力有反差,人大实施监督的效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有反差,人大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与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有反差,地方人大的监督功能与其实际效力有反差。从客观上说,一是我国现行的监督体制是遵奉执行权力大于监督权力而设计的,实际上使地方人大处于“弹性监督有余,刚性监督无力”的境地。二是由于传统的影响,党和国家的政策,甚至党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