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训秋 《政策》2006,(2):10-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实这一历史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最近,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一项重要决策,必将加快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黎锦英 《传承》2008,(18):128-12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要推动新农村各项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要推动新农村各项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加快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步伐。福建省漳州市妇联把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为广大农村妇女搭建就业舞台,千方百计拓宽转移渠道,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主要做法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漳州市妇联成立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举办全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培训班,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妇女工作检查内容,年终进行评比表彰。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劳动能致富”的共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漳州女性网…  相似文献   

6.
构造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多一个人就业,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个人就多一分收入,市场就多一分购买力理念,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及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开发空间,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不仅带来了岗位和收入的不稳定,增加花费,而且减少实际收入,导致转移成功率不高、加大了转移风险。为此,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我们要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7.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小城镇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近年来促进小城镇发展 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的主要工作 发展小城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对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04,(6):15-15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发[2004]1号文件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见》,其内容摘要如下:●增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目前,我区农民家庭收入构成中,外出务工收入仅占30%左右,全区农村仍有近400万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近3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3年以来,田东县把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10.
在城镇化建设中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峰 《湖湘论坛》2006,19(1):63-64,6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既需要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健全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流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历程的梳理,提出了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三个阶段,并分析了目前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六大对策,为现阶段我国大力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宏德 《中国发展》2009,9(4):30-33
中国乡镇债务规模巨大,覆盖范围广泛,不良债务比例较高,化解工作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化解乡镇债务并彻底消除其产生存在的基础带来了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3.
李泽民 《桂海论丛》2008,24(1):58-60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实现的重大战略部署。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两者存在内在有机联系。文章着重论述两者密切关联的具体表现,在实现两者良性互动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蒋志农 《桂海论丛》2008,24(2):85-87
对于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而农村经济又相对滞后的地区来说,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广西平果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统筹城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与根本方法、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经济社会战略指导方针的现实举措。我国城乡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要积极盘活运用好多种资源,其中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工作,核心是人才资源作用的发挥。要坚持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松良 《中国发展》2012,12(3):45-52
该文通过对福建若干代表性乡村的实证调查,探讨了新时期中国“三农”问题新动态,即表现为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三方面交织的难题。其症结是长期的城乡“二元”政策造成农民数量过多,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不加区别的农产品市场化安置,更是乡村建设和农民组织化的长期缺位。为此,该文从农村城镇化、健全农村合作社构建机制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3个方面提出新“三农”问题的应对之策。并以泉州市安溪县福田乡生态茶业、莆田市东桥镇汀塘村的生态城镇、连城县培田村的古民居(文化)产业合作社和福州市郊县林柄村的社区支持农业引导城乡互动为例,深入分析四个可能的乡村发展模式,说明在构建这些模式的过程中,重估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以及推动社会参与下的乡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振宁 《桂海论丛》2006,22(2):33-35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县级政府能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周平 《思想战线》2002,28(2):1-5
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 ,将西部县级政府的能力问题凸现了出来。县级政府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它所治理的县域社会的发展 ,也影响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展。西部县级政府的能力主要包括发展规划能力、制度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规制能力、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控制能力等七个基本的方面。这种能力又是人员、组织、权力、行为方式和资源等因素结合在一起生成的 ,并通过政策供给和政策实施等环节输出的。从总体上看 ,西部县级政府的能力是比较弱的 ,所以 ,迅速提升西部县级政府的能力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警力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警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而城市警力供给有限。如何优化城市警力资源配置是一个新课题。城乡间警务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城市警力配置的评价标准和基本原则不同于农村。优化城市警力配置的途径应是明确警察职能定位、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推进警力资源重组、改善警察队伍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黄景设 《桂海论丛》2013,(4):124-129
发展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大发展的趋势,在特色农业经济下的广西乡村旅游发展,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资源和政策制度支持等优势,又存在财政投入少、专业人才缺乏和资源整合不力等劣势,在外部环境中也面临有利机遇与挑战;目前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应采取旅游产业推动型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并在旅游需求推动、产业集群、因素辐射等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