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几大因素,如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正在发生变化,其重要性似乎应该重新排序.大量事实表明,家庭和学校的社会化影响力在下降,传统的社会化权威在瓦解,新的社会化因素在产生.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是网络.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青少年社会化的趋势正在由"正向社会化"向"反向社会化"发展;由"线形社会化"向"网状社会化"转变;由"真实社会化"向"虚拟社会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几大因素,如家庭、教育、社区、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正在发生变化,其重要性似乎应该重新排序。大量事实表明,家庭和教育的社会化影响力在下降,传统的权威在瓦解,新的社会化因素在产生。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是网络。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青少年社会化的趋势正在由"正向社会化"向"反向社会化"发展;由"线形社会化"向"网状社会化"转变;由"真实社会化"向"虚拟社会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2011年的学生微博自荐参选人大代表事件来看,以微博、社交网站和即时通讯工具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使政治信息的传播从单向发展为多维,政治参与从动员转变为自主,推动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范式从单向主导向多元互动转型。同时,社交媒体还通过多元信息的传播和对公共领域的建设与扩张,促进了青少年对公民身份的认同与建构。  相似文献   

4.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日益凸现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本文总结了十五年来国内对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状况,探讨了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青少年社会化人格的塑造的实际出发,透析以社会交往为代表的环境因素的独特影响.就青少年社会交往的特征和青少年社会化人格对社会交往的依赖性做深入分析,从而探讨青少年社会化人格塑造的有效路径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色情犯罪缺陷人格表现为青少年不正确的需求结构、缺乏正确的社会规范意识以及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时青少年网络色情缺陷人格生成都起到了一定作用,造成了青少年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两方面的缺失,从而造成社会化的障碍,没有将社会抵制网络色情主流价值观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选择的个体意识,对网络色情不能采取否定的态度.为此,我们应根据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7.
帅庆  刘凯 《青年探索》2006,(5):88-91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变迁中出现问题的集中体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本文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对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的多种演化形态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青少年犯罪的本质是社会化过程的失败或社会化缺乏效率,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进而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控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凸显其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其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培育和传播主流政治文化、提供积极的网络政治实践和政治训练.但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消解特定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少年作为社会公民的社会属性.正视这些影响和作用,发挥出网络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进程,还有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姚俊  张丽 《青年探索》2004,(2):31-35
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到来,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也由传统的真实社会化模式向虚拟社会化模式转变,网络同辈群体正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崭新因素。本文在指出网络同辈群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加强对我国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对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途径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第三部门蓬勃兴起的背景下,我国青少年社团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青少年社团是根据青年需求而自发产生的青少年非正式组织,青少年社团的大量涌现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管理理念,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我国青少年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水平已成为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1,(3):94-94
巢立明在《学海》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今天博客的高度繁荣发展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发生的新变化,博客的出现推动互联网进入了2.0时代。随着网民博客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张,传统媒介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博客给他们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尽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博客要彻底颠覆和替代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还不大可能,但是如何积极、科学地应对这种影响已成为当前传统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记者博客对于提升传统媒体影响力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正>新媒体是当今世界众多新生社会事物中最具影响力的,它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式和进程,影响社会秩序和综合管理,而且对人的社会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其快速变化的特征使得整个人类始料不及,甚至仓促应对。青少年从来是最具好奇心、对新生事物最具激情的社会人群,青少年与新媒体有着天然的紧密关  相似文献   

14.
郑海波  李吉芳 《前沿》2013,(10):155-157
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的种种障碍是反学校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这种障碍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社会化资源的亏空和社会化资源的欠整合两个方面。青少年的"显性—制度化"的社会化资源和"隐性—非制度化"社会化资源都面临亏空与不足。青少年社会化资源欠整合的问题,包括青少年社会化目标导向系统欠整合、社会化动力不足、青少年社会化途径欠整合和社会化评价系统欠整合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网络政治信息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发展的一种新兴载体,因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自主选择等特征,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培养政治认知、政治责任感发挥极大的正能量作用。同时,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良、消极的一面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一定的负能量。因此,通过探索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调控,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政治信息传播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调节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的负能量作用,从而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社会化是从儿童社会化向成人社会化的过渡,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本文结合广州市S社工服务中心在W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以推进青少年社会化为目的的志愿活动,从志愿活动的内部效果入手,探索志愿活动对青少年志愿者的影响。发现,在社工有意识的引导下,青少年参与校内外志愿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社会参与、发展他们的社会组织能力、增进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更深层面,实现青少年的自我探索和成长,推进青少年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外部环境能推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不良的外部环境则会制约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当前青少年道德社会化面临着家庭教育环境退化、学校德育环境缺失、社会文化环境较差等问题,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所以,应优化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外部环境,培育外部合力,以更好地推进青少年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青少年社会化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少年社会化面临来自社会转型、信息社会、家庭变迁等方面的挑战。家庭、学校与社会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社会化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作用;要提升青少年自我发展能力,确保青少年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当今资本逻辑广泛渗透于社会,有必要从资本逻辑视角考察青少年社会化的重大课题:社会适应问题、角色转化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组织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探讨青少年社会化中资本逻辑的影响,便于我们进一步探索青少年社会化的有效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互动方式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环境条件 ,它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正面影响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 ;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给青少年提供了扮演社会角色的实践空间 ;提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自主性。负面影响 :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极大危害 ;网络世界的非现实性会造成青少年对观实社会的认同危机 ;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过分迷恋 ,会对他们社会化过程中完美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中传播的内容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