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动物血清、奶牛类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我们用人医诊断试剂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了猪、奶牛血清HBsAg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法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血清抗体黄建生樊晓京朱益群(江苏省启东市畜牧兽医站226200)笔者利用江苏农学院畜禽病原微生物研究室提供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单克隆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IBD血清抗...  相似文献   

3.
人乙型肝炎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本试验在黄牛猝死症死亡牛的肝脏中,通过反向血凝试验及电镜观察,有6头牛的肝脏检出人乙型肝炎病毒。并对曾与阳性病死牛同槽饲养牛的20份血清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4份,e抗原阳性3份,表面抗原抗体阳性7份,抗e抗体阳性17份,抗核心抗体阳性9份。同槽饲养中感染率为85%。  相似文献   

4.
利用 F41 单因子血清 IgG 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了定量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F41黏附素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经致敏的绵羊红细胞能被F41单因子血清特异性地抑制,且不与 ETEC K88、ETEC K99、ETEC 987P、致仔猪水肿病大肠埃希氏菌 O138、鼠伤寒沙门菌和猪链球菌2型菌液出现交叉反应,其敏感性比甘露糖抵抗血凝反应(MRHA)至少高 25 倍。结果表明,该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生物制品中黏附素含量的定量。  相似文献   

5.
用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 (E/SA)致敏绵羊红细胞制备间接血凝诊断试剂 ,进行人和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抗体检测 ,并用弓形虫虫体抗原致敏的红细胞间接血凝诊断试剂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 ,在弓形虫阴性、阳性血清检测中 ,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与弓形虫虫体抗原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符合率为 10 0 % ;在人工感染兔血的检测中 ,E/SA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比虫体抗原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阳性检出时间提前 2d ,显示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具有早期诊断和生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伪狂犬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伪狂犬病的诊断方法主要为间接血凝(IHA)试验(潘乃珍等,1990;Hap-per等,198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蒋玉雯,1988)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李克荣,1989)。有关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在伪狂犬病诊断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现将应用单克隆抗体Mab_3致敏的绵羊红细胞(SRC_3)快速诊断伪狂犬病病毒(PRV)抗原和抗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病毒或病毒蛋白抗原以及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通过化学联结剂结合形成复合物,作为免疫反应的指示系统,在免疫测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病毒抗原-红细胞复合物已经用于凝胶溶血试验(Charan等,1981;Jochim和Jones,1981)、被动血凝(Ikram和Prince,1981)及被动血凝抑制试验(Tokuda和Warrington,1970)检测病毒抗体,Johnson(1974)、Kim(1975)和Mclaren(1978)等用溶血斑试验(Hemolytic plaque assay)检测了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偶联可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H.A.等(1972,1973)用反向被动血凝反应鉴定了口蹄疫病毒型和亚型。M.M.Rweyemanu等(1980)用单辐射溶血技术(Single Radial Hemolysis Technique)检测了口蹄疫病毒的抗体和抗原。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用杂交瘤细胞株3C_2分泌的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腹水经饱和硫酸胺盐析纯化后致敏绵羊红细胞而建立了弓形虫微量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结果表明:它可检测出含量仅为5μg/ml的弓形虫速殖子可溶性抗原,并且在弓形虫QHO株速殖子感染绵羊和家兔之后的2~6天,血清中即能检测到循环抗原;与正常绵羊、家兔和小白鼠的血清以及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血清无非特异性反应和交叉反应;试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处理后其活性不受影响,且至少能保存3个月之久。从而为早期弓形虫感染和现症急性感染等提供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和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马动脉炎病毒(EAV)免疫SPF豚鼠,4周后采血做血凝抑制试验(HI),其抗血清可以抑制血凝抗原对小鼠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抗原和抗血清在4℃感作24 h后可以检测到最高的HI抗体效价,同时结果显示HI抗体与中和抗体产物呈正相关.对561份来自新西兰、吉尔吉斯、沙特阿拉伯及内蒙古、新疆的马血清用HI试验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NT)进行EAV抗体检测,HI和NT阳性符合率为94.7%,血凝抑制抗体与中和抗体效价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1982年浙江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首次报道了用间接血凝(IHA)试验对湖羊肝片吸虫病进行早期诊断。1983年7~11月我们应用IHA试验诊断牛肝片吸虫病,并采用粪便水洗沉淀法(下称粪检法)做了比较验证,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抗原:肝片形吸虫抗原和对照红细胞悬液系本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惠赠;牛日本血吸虫抗原来自宁海县卫生防疫站。 2.健兔血清(NRS):从健兔心脏抽血,分离血清,配成1%兔灭能血清(NRS)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应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诊断家畜疾病日趋广泛。在制造间接血凝诊断液的过程中,用病原体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时,所加入的抗原量是以抗原中的蛋白质浓度为依据的。若抗原中的蛋白质浓度用紫外吸收法测定,显然必须考虑抗原中的核酸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戊二醛化鞣酸化处理的绵羊红细胞用胸膜肺炎嗜血杆菌( HP) 抗原致敏,以间接血凝试验(IHA) 检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血清抗体。致敏红细胞抗原的最佳浓度为100 ~150 μg/ m L,超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达1∶512 ~1∶1024 ,对人工感染14 d 的猪血清阳性检出率达80 % ,与猪瘟、猪肺疫、猪喘气病、猪萎缩性鼻炎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链球菌C、D、E 和R 4 个血清群的参考菌株分别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法制备群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与相应的群特异性兔抗血清进行IHA 试验,均能发生特异性血凝反应,并有良好的重复性。血凝反应能够被致敏用的SDS抗原所抑制。IHA 试验中4 个血清群之间血清学反应与环状沉淀试验的结果一致。用以上两种方法对湖北省8 个疫区猪场共222 份血样群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二者总符合率为85 .78 % 。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首次将平板血凝试验(PIHA)用于诊断人体旋毛虫病。用本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5505份人体血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5%及11.48%,二者阳性检出符合率为97.8%。应用平板血凝试验检测5份人体活检阳性血清,阳性率达100%。其与囊虫、孢子虫、蛔虫、钩虫及鞭虫阳性血清共75份试验末见交叉反应。试验证明,该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单独或与ELISA联合用于人体旋毛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弓形虫单克隆体(McAb)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的反向间接血凝诊断法(RIHA)和间接血凝诊断方法(IHA),对人工感染弓形虫的兔、羊血清进行了循环抗原(CAg)和抗体(Ab)检测。结果表明,弓形虫弱毒(QHO)株和强毒(RH)株感染的兔和羊血清,用RIHA检出CAg的时间在感染后1~2天,平均4天;IHA检出Ab的时间在感染后8~16天,平均12天。用毒力不同的弓形虫感染后,CAg检出时间有一定差异:QHO株感染的兔平均5.3天,羊平均6.25天;RH株感染的兔平均2.3天,羊为1天。兔、羊CAg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兔、羊血清CAg于感染后23~66天先后消失,而Ab滴度长期维持在一定高度(1:64~1:4096)。证明RIHA方法对不同毒力弓形虫感染的动物血清CAg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为弓形虫病急性期和早期现症感染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猪链球菌 2型 (SS2 )MRP+ 菌株HA980 1和MRP-菌株 0 0 64 44的血凝特性及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在血凝过程中的作用。 2株菌均能凝集人A、B、O型及猪、兔、BALB/c小鼠、豚鼠、绵羊、山羊、水牛的红细胞 ,不凝集鸡、鲫鱼、鲤鱼、金鱼的红细胞 ,且对人、猪、兔、BALB/c小鼠、豚鼠红细胞的凝集价极显著高于绵羊、山羊和水牛 (P <0 .0 1) ;MRP+ 菌株对人、猪、兔、BALB/c小鼠和豚鼠红细胞的凝集价均极显著高于MRP-株 (P <0 .0 1)。MRP+ 株的血凝活性对热处理极其敏感 ,且凝集速度和反应温度呈负相关。半乳糖、胰酶预处理MRP+ 株菌体能完全阻断其血凝 ,葡萄糖、甘露糖、乳糖、蔗糖、过氧化氢、巯基乙醇对其则无明显影响。用纯化的MRP处理红细胞、抗MRP兔血清和MRP的单克隆抗体处理菌体 ,均能显著降低MRP+ 菌株的凝集价 (P <0 .0 5 ) ,但不能完全抑制 ;用抗MRP-菌株兔血清处理菌体 ,也能显著降低MRP+ 株凝集价。试验证明 :MRP是SS2的黏附素 ,具有半乳糖特异性受体 ,且和其他毒力因子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继对大熊猫红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廉维等,1987)之后,用小黑熊作为大熊猫输血的前瞻性研究实验模型,进行了接受绵羊血的输血试验。 (一)试验动物 受血动物:小黑熊,2岁,雄,体重25kg。自捕进动物园3个月以来一直有全身震颤、食欲不佳、精神萎靡等表现,但未确诊。供血动物;绵羊2只。 (二)试验项目和结果 1.小黑熊及绵羊的红细胞抗原测定:将小黑熊红细胞、1号绵羊红细胞和2号绵羊红细胞经温盐水洗涤后配成5%悬液,与人类ABO系统、Rh系统、MN系统反应。结果小黑熊及绵羊红细胞均与ABO系统抗血清强凝集;当与Rh系统抗D血清反应时,小黑熊红细胞凝集而绵羊红细胞不凝集;  相似文献   

18.
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是进行乙脑病毒(JEV)鉴定、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两种主要方法。以前使用新鲜红细胞,因其保存期短,需要不断采集进行配制,多给实验带来不便,又因来源于不同个体的红细胞敏感性不同,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乙脑诊断中,笔者采用了戊二醛化鹅红细胞,克服了上述缺点,获得满意结果。 (一)材料与方法 1.JEV血凝素:用JEV猪株SR-83毒,脑内接种5~7日龄乳鼠,以碱性溶液(pH9.0硼酸缓冲液)提取法从发病鼠脑中提取血凝素,置4℃冰箱保存备用。 2.鹅红细胞: (1)新鲜鹅红细胞:采自本研究室动物房饲养的健康鹅,以阿氏液抗凝,4℃保存(一般不超过10天)。用时以生理盐水洗涤3次,以pH5.3的磷酸盐缓冲液(PBS)配成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1980年起,对旋毛虫病免疫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用纯化抗原制备抗原致敏绵羊醛化红细胞,进行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旋毛虫病,阳性检出率可达97.47%以上,凝集滴度最高可达1:512或1:1024,交叉反应极少,反应快,1小时内即可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家畜附红细胞体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技术、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用于诊断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清学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情况,同时简述了家畜附红细胞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包括DNA探针技术、常规PCR和实时定量PCR。指出了上述各种诊断方法存在的不足,期待这些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