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美国提出"南海冻结论"再次表明了积极介入南中国海问题的态度。美国虽然是南海的域外国家,但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的霸权战略有着密切关系。二战后美国控制大陆边缘地带的霸权战略将南中国海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这是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战略根源。奥巴马维护美国所谓"领导地位"的战略,使南海问题又成了美国战略利用的工具。美国不仅要维护其在南海的利益,还要借南海问题达到其主导地区秩序走向的目的。这使南海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场所。因此,中国在进行维权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战略利益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2.
论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期间,南中国海地区成为两大阵营、美苏争霸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美国对苏、对华遏制的重点地域之一。南中国海争端虽然凸显于20世纪70年代,但在50年代就已出现,因而美国在南中国海地区的遏制战略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南中国海主权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是美国逐渐形成对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立场、政策的起点和基础。本文拟对冷战时期美国对南中国海争端的立场和政策作一探讨,以期更深入地认识冷战后美国大力介入南中国海争端的深层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泰国、英国和日本在美国主导的同盟框架下实施对美国的追随政策,三者之间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相较于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以及日本对美国的全面追随政策,泰国对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由全面追随转变为有限追随。本文融合层次分析法和追随理论,从追随概念中提取威胁、利益和决策者认知三个要素,对应体系、国家与个人三个层次,构建追随理论分析框架。在对英国、日本和泰国对美国追随政策做简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追随理论分析框架着重分析泰国对美国有限追随政策的形成动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面临一次战略机遇,将昔日的对手俄罗斯转变为合作伙伴;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也曾面临过类似的机遇: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盟友。美国对俄罗斯与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战略后果迥然不同。冷战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是失败的,它让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疏远;而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则取得了成功,将往日的对手转变成了盟友。本文试图指出: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实施了消极的对外经济战略,既没有减免俄罗斯背负的债务负担,也没及时有效地提供援助。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协助昔日的对手德国进行经济重建,并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国际援助。这样的经济战略最终也惠及美国。因此,即便是相互竞争的国家,国家利益也存在关联性。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大,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就需要关照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作为亚洲大国和美国的盟国,日本的南海政策对南海地区局势有较大影响力。梳理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的南海政策演变的历程及其特点,将有利于我国对周边地缘政治安全环境的变化进行准确预判和有效应对,为维护我国的南海主权利益及国家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6.
受降洽谈有辱国格,对日本投降代表的挑衅、抗拒,噤若寒蝉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年二战胜利后,美国以所谓"盟主"身份,对中国对日受降包括索赔等事宜指手划脚,甚至施以压力。当时杜鲁门政府继罗斯福逝世后,对华政策发生了质的改变。从主观来说,当时美、苏、英三大盟国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尤其罗斯福,颇为厌恶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认为这是干扰了美国整体对法西斯作战尤其是对日作战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 ,俄 (前苏联 )美为谋求实力均衡 ,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军备竞赛 ;90年代 ,两国又围绕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问题展开激烈较量。进入 2 1世纪后 ,两个核大国的军控政策如何发展 ,特别是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上台后 ,两国军控政策走向何方 ,不仅关系到俄美两国利益 ,也关系到其它核大国和“准核国家”的安全 ,因而也让世界更加关注。一、苏美军控政策的调整变化苏美军控政策随着两国各个时期利益重点不同而不断调整 ,两国军控政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一 )苏美由战后初期相互敌视到共同维护核优势地位。二战后 ,美国…  相似文献   

8.
王历荣 《东南亚》2010,(3):47-51
冷战后,印度提出"东进"战略,积极介入南中国海争端,加强在南中国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给这一争端的解决带来新的复杂性和难度。但基于印度本身实力及其与东盟、美日的矛盾,印度"东进"对南中国海争端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
受降洽谈有辱国格,对日本投降代表的挑衅、抗拒,噤若寒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年二战胜利后,美国以所谓"盟主"身份,对中国对日受降包括索赔等事宜指手划脚,甚至施以压力。当时杜鲁门政府继罗斯福逝世后,对华政策发生了质的改变。从主观来说,当时美、苏、英三大盟国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尤其罗斯福,颇为厌恶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认为这是干扰了美国整体对法西斯作战尤其是对日作战的利益,一度还曾制订详细  相似文献   

10.
姚勤 《欧亚观察》2001,(1):33-34
南中国海是日本最重要的能源交通线。因此日本历史上始终视其为生命线,故二战中有放弃向北进攻苏联,而向南进军东南亚挑起太平洋战争的历史性抉择。  相似文献   

11.
论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南海问题的外部力量中,美国是最重要的第三方。冷战时期,美国对南海问题主要采取不介入和不表态的中立政策。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开始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并逐步采取具有明显倾向的政治和军事干预政策。美国的介入和干预加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British intelligence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from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to the outbreak of the Korean War in June 1950. It seeks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 collection of secret intelligence and its subsequent interpretation provided an accurate picture of Soviet and local communist intentions in East Asia. Since the war against Japan began, the region was largely an American responsibility and remained so after 1945 when they occupied Japan, Korea below the 38th parallel, and sent forces to China. Much of the intelligence effort for East Asia also devolved upon the Americans. Yet, the British retained an intelligence interest there not least because of their extensive commercial assets in China and the region's proximity to Britain's imperial position in Southeast Asia. That interest gathered pace after growing Communist threats inside China and Korea. However, the available intelligence resources for the Far East as a whole were scarce, making it difficult to piece together a clear picture of fast moving events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13.
亚洲与拉美的关系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亚洲和拉美的早期贸易始于16世纪中期。19~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从中国、朝鲜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掳掠和贩卖大批契约劳工到拉美各地。自19世纪中叶起,日本开始向中南美洲移民。二战后,亚洲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较全面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韩国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成为拉美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拉关系全面发展,中国逐渐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拉美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异军突起,同拉美的关系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同拉美的关系也有长足的发展。亚洲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4.
论韩国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地缘政治战略考虑,把韩国纳入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该体系的"边缘区";经过漫长的经济积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终于进入"半边缘区",直至今日。目前,韩国在追赶美国、日本的同时,也在被"北方国家"追赶。在这种"多层追赶"的态势中,韩国必须寻找最佳的对策,确保并提升自己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二战之后,日本的科技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引进吸收"到"技术立国"再到"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演进过程。从1996年开始,日本已经通过连续实施四期科技基本计划的方式来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经验,对于一衣带水有着相似历史文化背景的中国,极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来,南海地区成为印度"东向"政策的首选。通过改善和深化印度-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关系及协力美国、日本的南海政策,印度在南海问题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显著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印边界问题未决,印度利用南海问题"制衡"中国与积累战略优势的企图也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7.
Geographically,India is not a country in the reg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nor is it a country concerned in the issue on a geopolitical level or a US all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It has been very cautious to avoid taking sid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However,since Modi took office in 2014,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at India faces,in maritime safety strategy,as well as in India's policies toward the US and China.Indi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ctive in the issue of the South China Sea,voicing criticism and taking precautions against China.While India's polic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will not be complete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due to concerns for its own interests in the future,it is quite possible that India will take advantage of the issu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ill adopt more comprehensive ways to get involved in the issue.  相似文献   

18.
Japan is adopting the most independent and high-profile attitude toward the rest of the world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Its pursuit of strategic independence will likely shape it into a major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rena. In addition to affecting Japan's own peace and prosperity, it will also change the future East Asian order.  相似文献   

19.

Nixon was one of the first American politicians to advocate the building of a strong US‐Japan economic alliance and the Nixon administratio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healthy post‐Vietnam dialogue that the Carter and Reagan administrations cultivated with Tokyo.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at found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general post‐World War II US‐Japan relationship. Vietnam changed America, and it even changed the way a once arch‐cold warrior, Nixon, viewed the significance of US‐Japan relations. After years of Washington's scoffing at or ignoring Japanese interests, this American ‘discovery’ of Japan wa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in itself. Hence, this article also examines a relationship in transition which, for Nixon's America, wa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st‐Vietnam view of Asian/Pacific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