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传统外交的补充,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同国内外非国家行为体合作与国外公众建立联系、交流文化,以促进对本国理解的新型外交形式。广义上的公共外交包括一国政府直接对国内公众进行的活动。目前学界关于公共外交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涉及公共外交的概念、模式、实践、效果等。就国家公共外交的实践而言,学者们多集中于研究美国、中国、日本等大国公共外交的开展,而对于中小国家的公共外交研究明显不足。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第一大国和世界最大穆斯林国家,1998年金融危机和民主化后,印尼国内面临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被认定为弱国家,2001年巴厘岛爆炸案后,国际社会甚至质疑印尼是否已是失败国家,使印尼面临国家认同和国际形象的双重危机。但近年来,印尼经济迅速发展,国内政治安全问题缓和,国际形象极大改善。印尼如何重塑国内认同和国际形象,并将两者统一于公共外交中?印尼公共外交的路径是怎样的,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将从印尼公共外交的目的与特点、路径选择和制约因素三个方面对印尼公共外交进行分析,探讨公共外交与国家认同和国际形象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边是中国总体外交布局的首要,努力开创中国周边外交的新局面对维护中国和平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当前,中国在周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民间力量走进周边对于维护国家利益、推进民心相通以及提升中国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以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力量走进周边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满足本国和周边国家的期待,也难以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在二战后积极开展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外交以改善国家形象和促进日本在东南亚的贸易与投资,效果明显。日本民间力量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其相对系统性、完整性与前瞻性的周边民间外交做法与经验值得中国总结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肯尼迪政府上台后调整了对印尼政策,在促成西伊利安争端和平解决之后,在印尼发起了新的一轮外交攻势,试图抓住当前美印(尼)关系的转机,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印尼与西方联系的纽带,把印尼注意力由国际事务转向解决国内问题,以促进改造印尼民族主义,影响印尼政治构成和国内外政策的长远目标。这一时期,美国改造印尼民族主义的政策,英国维持在东南亚的势力与影响的目标,以及苏加诺在地区内部消除一切殖民主义残余的努力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难以调和的矛盾。印尼苏加诺政权对于来自美国的压力也不会轻易就范。肯尼迪政府的对印尼政策不免于以失望告终。  相似文献   

4.
作为印尼的第一位民选总统,苏西洛对内发展经济、恢复秩序,对外开展"自信"外交,以重塑国家形象和实现印尼的地区大国地位.苏西洛"自信"外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增强印尼在东盟事务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与域外大国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塑造"民主、多元、和平"的国家形象.虽然苏西洛"自信"外交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是也受到了国内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宗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互相交织的形态沿着"海丝"向各国传播。站在国际文化战略高度,宗教领域的民间外交可视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角度挖掘宗教的人文内涵是十分可行的。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具有重要区位优势和侨缘优势。福建民间宗教信仰,就其规模和影响已远超正统宗教的民间信俗,在走向东南亚的历史播衍中,已不仅是单纯的宗教性或学术性问题,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担负起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明对话、传递中华文化、营造中国形象的政治文化外交使命。东南亚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一方面,同根同源的民间信仰成为海外华族与祖籍国精神文化互动的源头;另一方面,福建民间信仰也渗入居住国民众生活,以自身蕴涵的中华文化基因勾画出多元兼容、和谐共处,知恩图报、崇德敬贤,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中国文化图景。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推广格局中,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通过民间信俗渠道"走出去",将民间信仰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中,纳入公共外交新生态的良性培育体系内,是极具前瞻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印(尼)马对抗问题背后所体现的美国冷战政策与英国非殖民化政策,是影响战后东南亚政治发展的两大要因。美国为防止印尼倒向共产主义阵营,防止印支问题复杂化,极力回避美英特殊关系及《澳新美安全条约》所要求的军事援助义务,力主对苏加诺奉行和缓政策。而英国为维持既得利益,防止澳新偏离英联邦外交轨道,一方面通过《英马防务与互助协定》、《澳新马防务协定》加强对印尼军事防御,另一方面则力图联合美国共同承担战争责任,压制苏加诺接受马来西亚联邦。为此,美英两国在对印尼政策上不断采取外交协调,但在印尼九·三○事件发生前美英关系中的矛盾性始终无法调和,为此美国又联合日本共同实施对印尼援助政策,由此逐步降低英国在东南亚政治发展中的影响力。印(尼)马对抗时期美英的外交矛盾与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亚洲冷战发展中大国政治关系的分化与重组。  相似文献   

7.
詹姆士·哥尔德:《在苏门答腊的美国人》(Americans in Sumatra),是一本介绍1874年至1961年间美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专著.这里发表的,是该书第三章,其中很有系统地阐述美国在苏门答腊橡胶业方面的活动经过,对于研究美国如何掠夺印尼橡胶资源,为了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其他活动,以及对于当前印度尼西亚人民没收美帝国主义企业的重大意义,都有可供参考的一些资料.哥尔德曾任美国驻印度尼西亚棉兰领事馆付领事和领事多年,为美国对印尼经济、政治、文化等侵略政策的一个实际执行者,因此在本文中他极力吹嘘和宣扬美帝及其垄断集团对印尼橡胶业所作出的所谓的"成就"和"贡献",来掩盖它们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普京连任后的第一年,也是近年来俄罗斯最平稳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普京以国家稳定和长远发展为目标,政治上继续完善联邦制、加强中央权威,力求从制度上保障国家统一;经济上在保证较高增速的前提下,逐渐放弃"纯粹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以政府引导性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向国家鼓励的领域投入,提升俄经济竞争力;外交上强化对美国在独联体策动的"颜色革命"的防范和反击,以提升东方外交促进与西方外交.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着重论述了中国与东盟加强民间交流对促进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的作用。认为只要东盟非政府组织、学术界、智库网络与中国方面的平行和互补作用得到加强,官民之间以及民间在文化、历史、政治和安全、经济等关键领域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与东盟的民间外交轨道将朝着纵深延伸。  相似文献   

10.
近来,围绕朝核问题、日韩双边关系等问题,日韩双方首脑互动频繁,合作的共识不断加深,双边关系更趋成熟。两国在加强各自对美同盟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的合作意愿,经贸、文化往来和民间交流向纵深发展。本文认为,对韩外交在日本东亚外交中具有特定意义,日韩关系的改善既有日本外交战略上的考虑,也与东亚地区国际政治背影有关,尤其得益于两国领导人准确把握改善双边关系的契机,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中国产生于1909年的第一部国籍法是与西方殖民主义者争夺华侨的产物.的确,对后世中国地缘政治外交产生一定影响的"双重国籍"问题即由此而来,但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此说只是揭示了问题的现象,而并未触及其深层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历史发展,并探讨新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背景,以更好地认识"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对于新中国外交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印度尼西亚全方位外交战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着不断变动的国际政治格局,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战略在坚持"独立、积极"原则的基础上也适应新的形式有所调整。苏西洛在2009年成功连任印尼总统,这使他有机会继续引导印尼的外交政策方向。印尼的外交战略从苏西洛第一任期的"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发展到现在的"全方位外交",即以重树在东盟的领导权为基础,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13.
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是由美国科学、文化、艺术、法律、医务、商务各界华裔人士组成的专业性社会团体。成立于1996年6月。其宗旨是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经济贸易与科技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保持两国人民之间商务观光考察互相往来和民间联系,同时向在美的侨胞及工商机构提供有关向中国投资、旅游。经商、科技交流之各类信息,顺应国际潮流的发展,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该会《章程》规定:凡在美国持有执照的专业人士,包括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师、股票或地产经纪及银行金融机构的经济师,或在美注册三年以上的报税记…  相似文献   

14.
达尔富尔问题的实质是苏丹内部的治理危机和发展危机,其根源为当地游牧民与定居农民之间的资源冲突,以及解决这一冲突的传统协调机制的崩溃.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对达尔富尔冲突的性质与内容的理解存在夸张或曲解.中国与苏丹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和解对中国外交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关系到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与维护、政治和外交原则的坚持、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及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等重大问题.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受到的外来疑惧、批评乃至诋毁,折射出日益发展的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艰难;而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外交选择及政策调适,反映出成就负责任大国所应有的外交谋划和政策把握.未来中国对非洲政策应更具积极性、进取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公共外交存在"合作"与"竞争"两条战线,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外交为竞争性公共外交,对中东、东南亚、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外交属合作性公共外交。从中国公共外交现状看,竞争性公共外交战线处于被动局面,合作性公共外交战线则成效显著。因此,中国的公共外交实施策略必须针对竞争性公共外交对象进行设计:提升公共外交的战略地位,对其增加投入;淡化政府身份,多以非政府形式操作;不纠缠话语信息的是非曲直,以行动服人;与对手建立民间利益共生体。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的当选标志着美国当代政治文化转型的正式启动。该转型的基本动力源于美国霸权衰落、体制僵化和观念演变,推动其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的极端化发展,并强化了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怀疑。美国政治文化的转型对其外交战略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大致包括现实主义的霸权衰落管理、理想主义的霸权重建和冒险主义的中国崛起管理三个方面。在这一外交战略调整之中,台湾地区因其特殊地位可为美国提供"四两拨千斤"的重要筹码。尽管"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但不能低估美国政治文化转型的极端主义要素,大陆在应对美国政治文化转型、外交战略调整对两岸关系的潜在冲击时,应当做好更为全面、宏观和长远的战略准备。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复兴期以来, 美国新基督教右翼(NCR)的政治活动能力有 了大幅提高, 与共和党领导层之间的政治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受他们的影响, 美国外交中的“道 德”因素越来越突出。尤其是9· 11事件发生后, 他们对外交问题的关注度骤增, 成为美国对伊拉 克政策的主要支持者。不过, 由于外交理念和行动的独特性, NCR对今后美国外交的影响仍将主 要停留在战术层面, 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印尼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交往的步伐加快,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亦日益上升,现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一、印尼外交战略的形成与演变印尼1945年宣布独立后,其外交战略逐步形成。印尼"四五宪法"明确写道:"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缅甸的地缘政治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中缅关系的迅速发展,美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向,突出地表现为美国加强了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具体表现为:加大对缅甸公共外交的投入和预算;重视与缅甸的人文、教育交流;强调对缅甸输出美国政治价值观.美国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对中国影响较为深远,尤其体现在对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对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三个方面.对此,中国政府在对缅政策中应做到与时俱进,建立两国间的互信机制,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投入,促进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是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在世界外交史中,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构成外交活动的四个层面。作为国家重要的软权力资源和外交手段,文化外交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舞台上国家对外目标的达成,往往发挥着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具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