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安倍内阁上台后对东南亚地区开展了积极的安全外交,从外交观念和外交行动上对日本与东南亚的安全外交进行了重构,并以"海洋安全"和"中国威胁"为抓手,使双方的安全合作更为广泛和深入。这种安全外交政策的推行与日本国内加快重整军备步伐息息相关,同时也受到美国、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一安全外交的影响下,日本的防卫力量将得以增强,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有加剧之虞。因此,中国应积极应对,确保周边局势与地区安全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外交是国家间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一般而言,官方外交往往起主导作用。不同于官方外交,民间外交手段更为灵活,可以通过不拘形式的平等协商和交流来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能有效与官方外交配合并弥补其不足。民间外交主体既有人民性特征,也有有限性特征。民间外交主体在全球治理的诸多领域中已经在演绎着多重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越来越接近国际舞台的中央,中国民间外交也继往开来,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框架,迈进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中国通过民间外交主动汲取民间智慧、发动民间力量、调动民众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国家外交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对美外交一直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轴".本文认为,以"9·11事件"为契机,日本重点实施并推进了对美、东亚、阿富汗周边的"反恐"外交,不失时机地推进其国家战略,不仅出台了反恐相关法案,朝"有事法制"迈进了一大步,也灵活地应对了日美同盟.  相似文献   

4.
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展开,大幅推进.中国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理念丰富深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全球治理方面精彩纷呈,成效显著,为维护战后秩序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方面也面临新考验.随着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公共外交存在"合作"与"竞争"两条战线,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外交为竞争性公共外交,对中东、东南亚、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外交属合作性公共外交。从中国公共外交现状看,竞争性公共外交战线处于被动局面,合作性公共外交战线则成效显著。因此,中国的公共外交实施策略必须针对竞争性公共外交对象进行设计:提升公共外交的战略地位,对其增加投入;淡化政府身份,多以非政府形式操作;不纠缠话语信息的是非曲直,以行动服人;与对手建立民间利益共生体。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印尼陆续举办了6届巴厘岛民主论坛,该论坛是亚洲国家外长和知名人士的年度高级别论坛,旨在促进和平与民主方面的区域和国际合作。历届论坛都有日本领导人积极活跃的身影,这与日本对东南亚的价值观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日本试图借助巴厘民主论坛,增强在东南亚国家的存在及影响,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多数东南亚国家并不愿意卷入中日双方在政治领域中的角逐,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也让东南亚国家感到不安,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在东南亚并不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国际战略及国际政治理念分析入手,对当代日本战略性外交及政治诉求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和诠释。其一,日本的战略性外交作为体现日本主体性的、旨在参与和主导国际事务的对外关系样式,充分表现出力求摆脱"和平宪法"、谋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性政策取向。其二,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表现为:以解禁乃至行使集体自卫权,谋求日美同盟的对等性;通过价值观外交,构建"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介入南海问题,离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关系;以激化钓鱼岛及东海问题遏制中国正当海洋维权,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等等,已成为影响东亚和平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本文认为,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不仅严重破坏了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环境,而且导致东亚安全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和尖锐化。从长远来看,日本仍将通过战略性外交谋求地区乃至国际事务话语权和主导权,继续渲染"中国威胁论",力求彻底摆脱"战后体制"及"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束缚,实现日本成为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大国的同时,中国民间外交也进入了新时代。民间外交从人民外交而来,但已超越人民外交。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并存,但有异同。特别应警惕对民间外交概念的"泛化"与"逆化"。中国民间外交具有民间性、开放性、基础性、灵活性、独特的理论性等全新的内涵,同时也临着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外部挑战。为了推动和完善中国民间外交,中国人应更深入了解和理解世界各国人民心理,拓宽交流对象,重点做国外中产阶级的工作,以及探索建立政府与民间互动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日本一贯重视对东盟公共外交,安倍政府再次上台后,对东盟公共外交在机制、内容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通过高层公共外交强化对东盟公共外交机制,以政府开发援助和对外文化交流为基础丰富了对东盟公共外交内容,以妇女、青年和意见领袖为抓手拓展人脉网络。安倍所采取的系列公共外交举措成效明显,增强了日本在东盟的存在,也优化了其在东盟的舆论环境。面对日本东盟公共外交的迅猛发展,中国应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进一步优化对东盟公共外交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美国形象,维护美国在印尼的政治、安全、经济利益,美国积极开展对印尼民间外交,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美国对印尼民间外交涉及政治、教育、文化、科技、宗教和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美国对印尼民间外交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政府主导,各类民间团体积极参与和实施;二是坚持本土化导向和双向交流;三是受众广泛,精英与草根同时覆盖。美国对印尼民间外交在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受制于美国具体的对外政策。不过,它对于输出美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好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促进与印尼的"民心相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宗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互相交织的形态沿着"海丝"向各国传播。站在国际文化战略高度,宗教领域的民间外交可视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角度挖掘宗教的人文内涵是十分可行的。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具有重要区位优势和侨缘优势。福建民间宗教信仰,就其规模和影响已远超正统宗教的民间信俗,在走向东南亚的历史播衍中,已不仅是单纯的宗教性或学术性问题,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担负起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明对话、传递中华文化、营造中国形象的政治文化外交使命。东南亚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一方面,同根同源的民间信仰成为海外华族与祖籍国精神文化互动的源头;另一方面,福建民间信仰也渗入居住国民众生活,以自身蕴涵的中华文化基因勾画出多元兼容、和谐共处,知恩图报、崇德敬贤,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中国文化图景。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推广格局中,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通过民间信俗渠道"走出去",将民间信仰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中,纳入公共外交新生态的良性培育体系内,是极具前瞻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浅析日本对柬埔寨的援助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楠 《东南亚纵横》2003,(12):77-79,83
一、援助外交是日本对柬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援助外交是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外交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 ,日本在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中 ,难以得到信任 ,援助外交便成为战后日本外交的显著特征。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曾表示 ,经济援助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 ,对维持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作用巨大”①。在争当政治大国的进程中 ,通过加强经济援助来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对于不行使军事影响力和出口武器的日本来说 ,对其推动国家战略转换 ,改变自身国际形象 ,特别是在亚洲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重要作用。而在维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曾有人形象地把东南亚比做日本的“后院”,确有一定道理。但时过境迁,国际与地区的经济、政治与安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东盟一体化的进展以及中国地位的提升,改变了原有地区政治格局与经济力量的对比。战后日本对东盟外交有其独特的优势,但面对新情况,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对东盟外交的成败,关系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实现。而日本地区战略的调整也将导致日本与东盟以及东亚其他国家形成新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民间外交就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有特色的一部分。新中国刚刚成立时,还处于被孤立的地位,被西方大国封锁,这样的情况下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很少,怎样打破封锁,打开新中国与外国的联系,扩大新中国在世界上影响,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首要任务。所以除了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外交,民间外交也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的民间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从两个方面改变和塑造着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制度、规则和组织:一是通过时空的压缩赋予普通公民更大的参与政治与外交活动的空间、信息资源,二是通过跨国相互依赖的深化破解了外交领域的"国家中心主义".这两个方面的"全球化政治"制约和分化了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垄断地位,赋予普通公民和民间外交以更大的活动能力和空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民间外交的价值和作用,从而适应全球化政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是东南亚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储藏量较为丰富的国家,而日本是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长期以来,东南亚是日本开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地区。为减少能源进口来源地过度集中的风险,日本在已有与东南亚国家传统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对东南亚地区能源富产国的外交。  相似文献   

17.
民间外交涵义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外交被认为是由一国政府的外交机构代表国家所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而民间外交的兴起带来了许多理论上的挑战.本文论述了民间外交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涵义,指出当今的民间外交与过去的民间外交已经出现了社会基础的转换,公民社会成为民间外交的新的社会基础.在对民间外交的理论动因的解释上,本文从制度需求出发提出了"政府失灵"论,以及从成本效率关系的视角提出了"节约成本"作为民间外交兴起的可能动因,但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有待继续探讨的开放性论题.  相似文献   

18.
一、民间外交的定位和历史贡献周恩来总理指出:“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民间外交也是外交,也是国家行为,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外民相亲、心相通。对外工作中,除了官方的、半官方的,其他包括友好城市、企业、智库、媒体、社会组织和青年、妇女等自然人等都属于民间外交范畴和主体。民间外交具有主体多、领域广、资源丰、接地气、打基础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凭借资金、技术优势从多角度推进环境外交,现已形成以亚太为中心、重视非洲兼顾拉美的环境外交战略格局。从实践看,日本环境外交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是日本实现国家利益目标的重要途径与平台。随着国际环境外交博弈的加剧和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动,日本政府不断调整环境外交战略,并将对日本外交战略和国际形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结盟外交"如同魔术师的手一样梳理打扮着日本,使这个贫瘠的岛国在短短的一个半世纪中几度崛起和强大.日本的近代外交所奉行的以邻近大国为敌的"日英结盟"政策,使日本由一个贫穷的岛国一跃成为世界五强之一,享尽了紧随霸权所带来的种种收益与好处.以周边大国为敌的"结盟外交"是推动日本国家发展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