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散安全倡议"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出访波兰时抛出“扩散安全倡议”(PSI),提出建立国际反扩散联盟,对被怀疑载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相关物项的船只、飞机等运输工具进行拦截。其后,美等11个国家先后就这一倡议召开一系列会议并进行联合演习,寻求共识,加强彼此间的协作。“扩散安全倡议”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倡议是否意味着美国意欲超越现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组建新的“全球反扩散联盟”?“扩散安全倡议”的国际法渊源何在?美等11国的强制性拦截将朝鲜作为假想敌是否会激化本已十分复杂危险的朝鲜半岛局势?中国应采取何种态度?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相关领域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期望对您把握相关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了2 0 0多人遇难、千余人受伤的惨剧,被称作是欧洲的“9·11”。这一事件使整个欧洲为之震撼,激起了欧洲各界对恐怖主义威胁的重新评估,加速了欧盟内部的反恐合作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引发了欧美关系的微妙变化。“3·11”爆炸发生后,欧洲人开始重新定位欧洲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并得出对全球恐怖主义特征的新判断。首先,欧洲人已将马德里“3·11事件”看作是欧洲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意味着欧洲大陆呈现出了“全新的欧洲恐怖主义活动图景”①,国际恐怖主义已…  相似文献   

3.
布什政府的半岛政策与朝鲜核危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朝鲜核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一直采取拒绝同朝鲜就这一问题进行直接对话的强硬立场。这说明布什政府应对朝鲜核危机的政策与克林顿政府相比出现了重大变化 :一是抛弃以往的“接触”政策 ,转向“遏止”战略 ;二是不再把朝鲜视为潜在的核武器“扩散国” ,而是将朝鲜视为事实上的“有核武器国家”;三是不再将朝鲜的核计划视为单纯的“不扩散”问题 ,而是当作东亚的区域安全问题 ,为此强调解决方式上的“区域方法”。未来美国的对朝政策很可能超越目前的“遏止” ,亦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与冷战后国际安全张业亮美国导弹防御计划是冷战结束后,针对核、生、化武器和弹道导弹扩散的新情况,从军事安全角度提出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是“反扩散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导弹防御计划的提出,反映了美在如何应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已逐...  相似文献   

5.
大事综览     
2003年1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声明说,由于美国放弃了1993年6月11日朝美共同声明中规定的停止核威胁与敌视朝鲜政策的承诺,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条款自动生效,朝鲜完全不再接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三条规定的安全保障协议的约束。声明拒绝接受并谴责国际原子能机构1月6日发表的声明,指责该机构对美国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朝美核框架协议只字不提,反而对受害者的朝鲜提出无理要求。声明称  相似文献   

6.
防止和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国际社会包括中美在内的共同任务.中美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美国"反扩散"政策的核心是"先发制人"方针,即对威胁使用或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进行预防性打击.中国坚持传统的防扩散原则,主张维护与加强现行防扩散体制和通过谈判解决有关争端.在这一领域,中美两国也存在共同利益和政策取向,该领域可以成为两国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猖獗改变了世界安全战略走向。美国在“9·11”事件及其随后的“炭疽热”事件之后,把防范核生化恐怖主义提上重要的安全议程.着手全面建设应对核生化恐怖主义的国家能力。美国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保卫本土安全也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应对核生化及放射性威胁。本文着重剖析“9.11”事件后美国对核生化恐怖主义的评估,梳理其在理论体系、组织指挥、国际合作、本土防御、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六个方面的反核生化恐怖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8.
许浩 《东南亚纵横》2005,(12):60-63
一、朝核问题的由来从1979年起,美国就开始监控朝鲜是否发展核武器。朝鲜197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85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1992年与IAEA签订《保障监督协定》。此后,IAEA多次检查,并未发现其任何异常。1988年下半年起,美国开始透露通过侦察卫星发现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1991年9月,美正式公开谴责“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朝方则声明,这纯属无中生有。从此,美朝围绕朝核问题的矛盾与斗争时起时伏,日趋尖锐。1994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敦促朝鲜接受核检查。美、韩、日、俄、英、法等国讨论是否对朝进行…  相似文献   

9.
3月13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到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签署了《日澳安全协议》。协议有以下主要内容:加强两国在联合救灾演习、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方面的合作;加强对朝核问题的协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设立由两国外长、防长组成的“日澳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会议);强化情报合作,情报共享。  相似文献   

10.
周桂银 《国际观察》2004,42(2):58-64
文章在梳理中美两国不同的战争伦理传统的基础上 ,从伦理道德角度考察了中美两国卷入朝鲜战争的动因 ,即两国不同视野中的战争正义性。文章力图揭示 ,在中美干预朝鲜战争的问题上 ,虽然现实利益和道德考虑相互交织 ,但“正当理由”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 ,关于朝鲜战争正义性的比较分析 ,不仅有助于分析朝鲜战争何以扩大为两个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 ,而且可以为中美两国处理未来的危机和冲突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小武器和轻武器的非法贸易及大量扩散 ,一直是世界安全的严重威胁 ,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在千年首脑会议通过的《千年宣言》及安理会声明中 ,小武器扩散问题同核武器扩散问题一道被列为联合国军控和裁军的重点。目前 ,联合国正在积极筹备今年 7月 9日至2 0日召开的“联合国小武器和轻武器非法贸易问题会议”。此次会议将是联合国自1987年召开第一次裁军特别联大以来又一次十分重要的裁军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敦促各成员国充分利用这一机会 ,“就限制小武器非法交易采取严厉行动”。一、小武器的非法贸易和扩散已对冷战后…  相似文献   

12.
10月 2 0日 ,布什在曼谷表示美国可以给予朝鲜某种形式的“书面安全保证” ,以推动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10月 2 3日 ,伊拉克战后重建国际援助会议在马德里召开 ,美国同意出让对伊拉克的部分控制权 ,换取国际社会加入伊拉克战后重建。这两件事显示布什外交开始转向 ,由强硬外交转向重视协调外交。这种转向既是客观形势使然 ,也是美国国内对布什外交反思的结果 ,两者可谓相辅相成。伊战后 ,围绕伊重建问题 ,美政府内部“保守的现实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联盟首先出现裂痕 ,“温和的现实主义”影响上升。共和党在对外政策上大致可分为三派 …  相似文献   

13.
自布什入主白宫,特别是“9·11”后,美国相继出台了《核态势评估》、《四年防务评估》、《国家安全战略》、《反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文件,历经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军事上“得分”而政治上“失分”的“单边主义”实践,以及目前美国在处理巴以问题、朝鲜核问题上的“多边主义”表现,国际学术界对美国全球战略及其实施效果的认知与评估可谓见仁见智,对未来美国“如何使用力量”这一影响美国全球战略走向的焦点问题更有诸多争议。为此,“《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8月1日以“美国全球战略评估”为主题,在万寿山庄举行为时一天的研讨会,试图对布什执政以来的美国全球战略进行系统总结与评估,以更好地把握美国未来的战略走向和世界总体局势的发展。现将与会部分知名学者、专家的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1月 2 9日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 ,将伊拉克定为“邪恶轴心”国 ,指责伊拉克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后 ,美国不断为“倒萨”做舆论宣传和行动准备。3月 1 0~ 2 0日 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中东 1 1国 ,试图说服中东各国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 ,成立反伊同盟 ,为军事打击伊拉克创造条件 ,但受到中东各国一致反对。6月 1日 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 ,首次提到美国有必要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 ,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7月 8日 美国总统布什强调“改变伊拉克政权是美国的一项国策” ,“我们要用一切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可谓是美国反恐的多事之秋。一年来 ,美国以打响反恐第二场战争为契机 ,全方位推动总体战略布局和内、外政策调整。在外交方面 ,打响一场战争、推出一个战略、应对朝核热点、排查大国关系 ;在内政方面 ,选举政治左右政坛、经济强劲复苏、强化国土安全措施进一步蚕食美国传统自由空间。美国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 ,罩在战争与安全的大网下 ,向国家安全、国土安全和经济安全三大目标迈进。一、外交(一)全方位推进反恐国家战略。继 2 0 0 2年美国确立以“恐怖主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为头号威胁” ,以“先发制人”为主要标志的反…  相似文献   

16.
刘红 《东北亚论坛》2019,28(3):90-101,128
受中日政治关系改善、"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丰硕成果等因素影响,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使得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的政治经济基础更为夯实。中日两国正在积极探索以第三方市场合作为重心,以东盟合作为起点,以基础设施、物流、节能环保、金融等领域为重点进行深入合作的可行路径。但在推进合作的过程中,依然受到中日关系回暖的可持续性、日本政府与企业对待"一带一路"建设的"温度差",以及沿线国家现实风险等问题的困扰。需要两国政府继续对中日关系予以精心呵护,不断为中日关系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需要日本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消弭"温度差";需要中日双方通过信息共享来规避投资风险。据此来开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合作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巴西为何不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为何不愿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贺双荣1990年6月27日,布什总统在“美洲倡议”中提出,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展为“从阿拉斯加到火地岛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克林顿上台后,继续推行布什的美洲政策。1994年12月,在克林顿总统倡议下,美洲国家及地区的34位国...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联军打击“伊斯兰国”战事已进入尾声,然而,地面战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国”思想的消亡。从萨拉菲-吉哈德主义极端意识形态发展脉络框架下考察,“伊斯兰国”在这一思想脉络中的独特历史地位塑造了它当前与未来的思想发展方式。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当前反恐战争所面对的“战败者”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失败,其意识形态过去近半个世纪危机式发展赋予了“伊斯兰国”面对失败的独特抵抗能力。“基地”组织在2011年被击溃后的历史也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伊斯兰国”将很有可能继续在扩大其基本怀旧式叙事、赋予战败以合法性的同时,还将通过“全球恐怖商标”下的“特许经营”模式,将一种“暴力即思想”的恐怖思想内核进一步扩散并升级。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战争,可能刚刚到一个需要进行“中期评估”的时候,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倡议是中国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的核心对外发展倡议之一.澳大利亚作为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拥有世界最大海域面积的大国,是“海丝”倡议的对象国与建设国,中国欢迎澳参与“海丝”倡议建设.为促进国家发展战略转型,澳提出并积极推进“北部大开发”和“国家基建计划”.因此,澳国家发展战略与“海丝”倡议的对接有了历史机遇和战略条件.中澳在政治、经贸、金融及民间往来等领域合作的拓展与深化,使澳与“海丝”倡议对接具有现实基础并进入实际操作.但是,澳中发展战略的对接面临若干问题和挑战,中国应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应对中澳关系的起伏,以吸引澳为“海丝”倡议贡献正能量.随着“海丝”倡议相关政策的落地及中国实力的增强,澳发展战略与“海丝”倡议的对接必将逐渐推进、深化.  相似文献   

20.
大事综览     
2005年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朝鲜首次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使朝核问题再度紧张。10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首次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和“无限期中止”参加北京六方会谈。声明称朝鲜已“采取了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坚决行动,并且制造了用于自卫的核武器,以应对布什政府越来越不加掩饰地孤立和扼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声明称朝鲜的“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仍然是一种用来自卫的核威慑力量。当前的现实说明,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维护正义和真相”。声明还说:“我们希望举行六方会谈,但在我们认为有理由参加会谈之前不得不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