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的产生、发展的演进历程,是我们把握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演变的关键主线,也是了解同期地区主义与区域安全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安全复合体的出现为开展地区安全合作创造了条件,也是安全区域主义发展的起点。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在构建过程中遵循了安全连续统一体的演进规律,地区安全结构经历了从冲突竞争为基调到对话合作为主旋律的显著变化。东盟国家一方面借此调解和缓和地区国家间的矛盾冲突,达到团结和整合地区安全力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推动"地区中立化"的安全机制,实现冷战两极体系下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平衡和稳定。从寻求"共同安全"到地区"合作安全"的最终建构,东盟把一个分裂对抗的东南亚逐步发展过渡成为一个团结互助、相互依存,愿意为了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而共同奋斗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主义合作典范。同时,冷战时期培育"合作型"安全复合体的实践培养了东盟国家间的政治安全互信,增强了对地区的认同,这为冷战后东盟地区安全结构向更高一级的"安全共同体"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联合国一直致力于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并为此不断做出努力。除了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和其他专门机构时刻关注中东地区局势发展,审议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的对该地区发生的战争、冲突、人道主义灾难以及其他事关地区安全与和平等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各种建议外,联合国还在该地区实际展开维持和平行动和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相似文献   

3.
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贵 《东南亚纵横》2009,(11):53-57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和大国战略相互作用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当前GMS政治和安全形势的发展使建立该地区某种形式的安全机制的必要性日益被各方认可,但如何协调大国间的战略意图和GMS各国间的关系以及完善GMS地区安全行动协调机制已成为GMS安全合作所面临的挑战。倡导“以合作求安全”的理念、“先易后难”的务实态度,“积极推动”的政策取向是构建GMS安全合作机制的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东北亚地区主义进程逐渐成为引人关注的话题.本文把中美关系放在这一语境下加以探讨,试图说明这种地区主义进程对中美关系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东北亚地区主义进程在安全政治领域所处的现实环境,提出东北亚和平与安全面临潜在威胁的两类来源.本文还对影响东北亚地区主义进程的不同文化及不同安全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中国"新外交"思想的理解,指出中国在对美关系过程中为推进东北亚地区主义进程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东亚国家间不断增长的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来自地区外的多重压力、地区内认同力量不断增强以及东亚各国对权力平衡的追逐等共同推动了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但由于东亚地区的现实环境与客观条件,东亚地区主义只能选择通过采取务实合作,实现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区主义是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发展的潮流,中东也不例外,但中东地区主义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地缘政治结构所产生的地区内外冲突、长期存在的安全困境、集权式的政治体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中东共同体意识的缺失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东地区主义的发展。现在乃至以后很长时间,政治不稳定、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国家关系仍然是中东地区的现实存在,但是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和次地区国家之间合作的加强,次地区安排和有限的功能性合作将是中东地区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六方会谈机制是以朝核问题为基本议题的多边主义机制。自2003年启动以来,它缓解了第二次朝核危机,推动了各方共识的达成和落实行动的展开,对国际和平、地区安全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实现均具积极意义。六方会谈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各方利益分歧和互信缺失,特别是美朝之间的战略博弈,阻碍了朝核问题的解决;二是会谈机制约束力弱、制度化程度低,无法保障承诺的落实甚至机制本身的运转。六方会谈机制的未来走向取决于东北亚安全环境的变化、美朝之间战略意图的博弈和与会六方的态度。尽管人们对它能否真正解决朝核问题心存疑虑,但朝核六方会谈的存在和运行仍对东北亚地区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地区主义与中拉关系的前景曾昭耀目前,关于“新地区主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关于地区一体化区域间未来关系问题的讨论,开始“热”了起来。这是不奇怪的,因为“新地区主义”的兴起及其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这是每个国家都不能不深为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伴随着GMS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GMS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水资源匮乏和森林面积锐减等。这些环境问题日益渗透到国际关系领域,成为许多GMS国家之间国际冲突和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GMS国家面临的共同环境问题,提出"环境类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概念,并认为GMS国家联合提供环境类区域性公共产品将成为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建立信任措施是一种实现地区稳定与和平的安全制度。冷战后中国政府在东亚地 区积极推动新安全观, 与东亚国家之间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建立信任措施, 把中国传统的和平外交 原则逐渐具体化为新的外交实践, 结果加强了与东亚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有利于化解“中国威 胁论”的消极影响, 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s a core objective of the European Union’s (EU) foreign policy and has been seen as part of its attempt to transform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peaceful place to live. However, the success of this regionalization strategy has been limited and East Asia has been a particularly problematic case. This introduction raises 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 by first presenting some basic concepts so that the overall studies of the special issue can be systematically undertaken. The underlying questions are the following: How bleak is the picture with regard to regionalism in East Asia and the roles of the EU? Has the EU had no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ast Asian regionalism? And what potential does regional integration have in help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flicts in East Asia? In addition to these questions, it also discusses and conceptualizes underlying discourses on regional integration, conflict transformation, and regionalism in East Asia. By doing so, it aims to point out that the East Asia region is changing, the EU does play a role in this, and regionalization cannot be ignored as an institutional context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assist conflict transformation, especially if windows of opportunity for such engagement aris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亚共同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思维范式分析,90年代后期的区内外因素促成了东盟+3会议的召开和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生及东亚同盟体的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参与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South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have pursued open regionalism to integrate into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eliminate povert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 of China and Australia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in this region are both in the benefit of the island countries and conducive to deepening the two sides'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相似文献   

14.
赵银亮 《东南亚》2009,(2):7-11
东盟-体化进程的加快是东南亚新地区主义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目前对东南亚新地区主义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套路。东南亚新地区主义具有地区整合和地区离散的双重特征。东盟的扩大、经济一体化、冲突的管理和解决等,又使得新地区主义具有制度转型的特征。东盟期望通过加强内部的文化认同和调适,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东南亚新地区主义及其制度转型的范式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regionalism in South America will meet with limited success because continental and subregional integration projects lack the necessary economic underpinnings. The result is an incomplete form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that, while offering some rewards to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predominantly serves the energy security needs of the region's major players. Brazil, in particular, benefits from this process and also is the prime reason that regionalism in South America will not deepen. Without a major state to absorb the costs of region-building the process will stall. As the evidence in this article implies, Brazil is not willing to absorb these costs, placing severe limits on the region and regional acceptance of Brazilian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16.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GMS) countries lack sufficient funds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The growth of projects under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is not consistent in the region and the relation of that growth to national GDP is not equivalent either. The disbursement of climate funds promised by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donor organisations to different countries in GMS region is very low. A few countries have relied more on external funds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while some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funds. A strong database and involvement of civil societies might help the region better utilise these climate funds.  相似文献   

17.
图们江地缘经济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经济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 ,是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在地域上的表现形式。图们江地缘经济区有许多具体的发展特征 ,其运行规则与一国之内的各种类型的经济区有很大不同 ,但也必须遵守地缘经济区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 ,求得共同发展的共同原则。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事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取得很大成绩 ,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因此 ,应依据地缘经济的运行规则加以改进 ,并面对我国入世和俄罗斯即将入世作好多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张弛 《东北亚论坛》2021,30(2):85-99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竞争性地区主义的兴起成为亚洲合作中的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不过,竞争性地区主义对于亚洲来说并非一个新事物,而是长期孕育在本地区合作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特朗普的上台和中美竞争的加剧,亚洲竞争性地区主义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向:以经济为出发点的合作导向逐渐让位于安全,国际制度日益成为大国权力博弈的工具,制度竞争的内容也从表面的规范之争迈向背后的理念价值之争。这种变化对中美关系发展、地区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亚洲合作的前景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了防止亚洲竞争性地区主义的发展滑向恶性竞争,包括中美在内的泛亚各国,应努力促使"印太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两大机制之间形成某种程度的兼容共存,避免两者成为完全对抗的国际机制,并在部分特定领域共同为亚洲各国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9.
自1992年以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下简称GMS)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虽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取得许多重要进展,而且合作潜力巨大,前景为外界所普遍看好,但GMS合作毕竟启动时间不长,而且是在差异性比较突出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受外界因素影响较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