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域是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为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它是语场、语旨和语式三项参数的综合体现。在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对语域三项参数的认识和把握,是译者确定翻译方法的重要因素。语场要求突显其主题信息或特色信息;语旨决定着语境信息的增加和非关联信息的删除;语式影响到修辞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槟城州当下华人青少年在语言态度上,从个体感性出发对华语较具认同感,并认同本籍贯方言较亲切及需要掌握,但方言传承意识不强;从个体及社会价值出发,相较国语更认同英语的作用。就其语码转换的社会表现分析,语言态度影响语码转换中主体语、嵌入语的选择;交谈对象因不同辈分特有的语言习惯、语言能力等背景,也影响到研究对象的语码转换特点;交谈场所的规格、正式度,及场所功能、交谈对象族裔,联合构成研究对象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语言/方言的地位背景影响语码转换;交谈话题正式程度影响语码转换。社会应正视研究对象当下普遍的语码转换习惯,并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非洲本土语言教学已达50年,成效卓著。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斯瓦希里语和豪萨语教学课程,肩负起将中国介绍给非洲和将非洲介绍给中国的使命。中国的非洲本土语言教学及研究打开了理解非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为增进中非文化交往、促进中非友好关系作出了独特贡献。但与欧美国家的非洲本土语言教学情况相比,中国在该领域的教学和研究面临诸多挑战,需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钱伟 《东南亚》2015,(2):72-76,110
语言的存在和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则是为了语言的储存和文化的传承。语言与文字的相互关系是复杂的。语言和文字有联系,但又相对独立。语言是文字的表达形式,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不同语言可以用同一种文字表述,同一种语言也可以用不同的文字表述。在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同一种语言只对应一种文字,但有些相邻的国家却存在着同一种语言采用两种不同文字或一种文字不同拼写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都有存在。  相似文献   

5.
布里亚特语本是蒙古语的一个方言分支。在苏维埃时期它形成了自己的标准语、其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始阶段(20年代),向独立的方言文字发展的阶段(30—40年代)和标准语的形成阶段(50—80年代)。苏联解体后布里亚特语与俄语一起成为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国语。  相似文献   

6.
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对相关口译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正在自建中的中国—东盟平行语料库为相关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全新而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从语块训练、口音听辨和文本分析三个方面阐述该平行语料库在专题口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具体途径是从语料库中提取术语进行语块分类教学,提取现场录音语料进行原声模拟语音训练以及提取不同主题、国别和语体的文本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有效译前预测,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文德 《东南亚纵横》2009,(11):116-122
万历七年(1579)明设立的暹罗馆,是四夷馆中专门培养暹罗语翻译人才的机构。暹罗派握闷辣等人来华执教,为明朝培养了一批精通暹罗语的译学人才,从而保证了明朝后期与暹罗的政治往来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澳门社会制度多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使得其使用的语言异常复杂,澳门被誉为“语言博物馆”。澳门地区语言现象的复杂性使澳门的语言政策几经变化。在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之即,对澳门多语现象和语言政策进行探讨,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澳门地区的语言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西伯利亚名称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往往根据西伯利亚的地理位置、历史,结合历史文献及当地民族的归属进行考证其名称的来源与意义。这样的讨论很有意义,然而,仅仅考虑上述方面还不足以科学地对西伯利亚的名称意义进行解释。本研究认为,还应该从历史语言的角度,通过讨论同源词来进行佐证才能够科学和合理地解释西伯利亚名称的意义。从语言的同源词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西伯利亚名称的意义可以局限在两种比较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为源于阿尔泰语系的“泥泞、潮湿”之地,另为“鲜卑”。而“泥泞”才是合理的释义。  相似文献   

10.
漫说委婉语     
  相似文献   

11.
刀承华 《东南亚》2003,(2):59-62
中国傣语、缅甸傣语和泰国泰语是同源语言,这几种语言的基本常用词汇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如人、头、脸、眼、颈、手、田、土、石、鸡、鸭、鹅、猪、狗等词都属同源词。但是,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某些同源词在现代中国傣语、缅甸傣语和泰国泰语中的含  相似文献   

12.
日语"略語"(缩略语)的识别和判定有很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地方,这既有定义的问题,也有"略語"与"新語"(新词)、"造語"(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拼成的新词)等如何区别的问题。现有的日语"略語"定义只概括了在形式层面缩略的词语,没有包括在意义层面完成的缩略。在"略語"与其它词语的区分方面,形似"略語"却没有相对固定的原词语的"新語"不能算作"略語",各种以模仿、合并、添加等方式构成的"造語"也不是"略語"。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双语公共标识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汉英翻译人员不仅要翻译汉 语公示语的意义, 还应考虑其实际应用环境, 以及委托机构的法律权限。对于中外标示语而言, 标 志与国际标准一致, 或者使用国际通用的符号, 有助于增加对公示语的认知。今后的工作重点, 应 该从查找错误、进行分析转移到怎样有效地把研究结果应用到社会现实当中, 呼吁社会的关注, 全 面改进我们身边的、新的公示语的翻译, 努力创造一个正确的国际通用的标示语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和投资合作。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翻译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沟通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的几种应用文—新闻报道、演说和地方特色介绍为例,结合语域理论,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从语场、语旨和语式几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这几种应用文的特点,翻译时考虑到各个因素,以使译文能真正传达原文意思又不失通顺流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十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俄语教学方法,如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交际教学法等。但在我国的俄语教学课堂上,这些教学法或者经过了修改,或者根本不是原来的方法,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结合我国俄语教学的这种现状,依据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探讨和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俄语教学方法,即任务型俄语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俄语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俄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公示语是公开面对公众的标识语、提示语、指示语、警示语的统称。它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实用性文体,其目的在于把各种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公众,以实现其相应的应用示意功能。翻译公示语是为了用目的语有效地传递源语信息,使公示语译文实现与源语同样的功能和目的。因此,公示语翻译是否规范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译文能否准确地传递源语信息、是否会影响对外交流、甚至是否会影响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形象。本文以南宁市公示语英译为例,探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对公示语英译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公示语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使用语言的特点,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性华语社会。这些华语社会在语言方面表现出区域性、混合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区域性华语一方面不断被国家标准语和祖籍地标准语渗透,另一方面在本区域内又不断融合其他的华语方言。在此社会状态下实施华语教育时应该使华语学习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出现在近代中日关系中的协和语,是一种伴随着殖民入侵而出现的语言现象,在一个世纪以上的历史跨度中,一方面极具生命力,是日本人与中国人民间语言交流的一种文化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语言规律之外的一个怪胎,呈现出日本语与中国语混淆使用的基本面目,从未有过登堂入室的体面经历。本文从协和语概念的界定、协和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作为殖民语言的本质特征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于协和语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利用多媒体辅助写作教学的构想:一是网 站总体设计以第二语言写作教学法为理论基础, 从关注怎样教转向怎样学, 从关注教学内容转向关注 教学对象, 从为写作而写作转向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 把写作的目的、对象、工具、技巧、写作时要注意 的文章体裁以及与这一体裁相适应的词汇、语法、文章结构特点等都纳入这一教学体系, 力求体现知 识的系统性和阶梯性, 同时提供了写作互动的平台;二是汉语写作软件应具有语法词汇纠错功能、语 段语篇纠错功能、帮助构思框架功能、帮助语言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本质上体现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是技巧性含意运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最重要的语用特征是间接性,着重体现为替代手法和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英语委婉语在实现其语用效果的过程中,明显违反了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这一重要语用原则。与合作原则相比,另一语用原则即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当两项原则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为了遵循后者而故意违反前者。英语委婉语遵守了礼貌原则,从而实现其特定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