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强化动员意识,加强动员准备,使动员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日本国内没有专门设立国防动员机构,在战争动员准备方面,日本主要采取“寓军于民”、“平战结合”、“渐进”扩军和“以质量代数量”的方针政策。主要做法是:保护与发展国防工业;积极储备战略物资;实施国防科技比较优势战略;加强基础研究,突出抓好关键技术;综合运用尖端技术开发大型项目,力求在重要军品国产化方面有所突破;立足采用民间先进技术和产品,提高研究开发效率;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浅析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和军贸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俄罗斯现阶段军工企业和军贸改革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认为在改革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的同时 ,又建立了新的军贸体制 ,制订了新的武器装备发展计划 ,采取更加灵活的军贸出口措施 ,重新振兴了俄国防工业 ,使其成为俄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转轨时期俄罗斯的国防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激进的经济改革引起国防工业产值急剧下降,"军转民"未取得预期效果,科研和生产骨干队伍老化,企业机器设备磨损严重,技术工艺水平停滞不前。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是投资严重不足。近年国家对国防工业投资有所增长,军品和民品产量与出口额均有增加,但多年积累的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国防工业的振兴和腾飞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之前就开始了国防工业的军转民过程,十多年过去了,整个世界的地缘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苏联的领土范围内也出现了从政治到经济的剧烈变革,作为前苏联国民经济中技术经济潜力最大承载体的国防工业综合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诸如私有化、军转民等。但由于行业的变化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转轨年代,整个行业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国防工业转型的新特点。分析转轨以来俄罗斯国防工业的发展状况,探讨其国防工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发展的经济理性所在,对我们认识俄罗斯国防工业的转型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国防工业体从前苏联时期的斯大林模式向市场导向的转型,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军转民实践,充满了曲折和困难,短期内削弱了其经济实力。但俄罗斯也逐渐明确了国防工业体进一步转型的方向,为推动其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分析俄罗斯国防工业体转型的路径,并深入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国防工业复兴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国防工业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灾难性衰退之后,随着国家的强势复兴,如今正得到优先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俄罗斯国防工业刚刚踏上复兴之路,又遭遇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挑战,加之改革过程中自身的一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复兴之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7.
武器装备出口在处于全面转型期的俄罗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武器装备出口体现着俄罗斯的国家战略,承载着俄罗斯的国家心血,在某种意义上维系着俄罗斯的国防工业,而且是维护俄罗斯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俄罗斯将继续加强其武器装备出口战略。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军工转产面临的困难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影响下,俄罗斯国防工业部门也与其它生产部门一样,面临着种种困难和危机。苏联解体时,有1500多个国防工业组织划归俄罗斯,约占苏联国防工业企业总数的75%,它们维系着1000万职工及其家属的生活,以及70个几乎没有其它劳动的厂区的生存。①目前,国防工业综合体处境危急,其民用和两用产品总产量减少了50%,并且还在继续减产。其中,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产量下降最为明显,1996年仅为1991年的6%,国防订货只能保证生产能力的10—15%,低于其利润率的最低水平。另外,国家拖欠国防工业综合体的工资已…  相似文献   

9.
始于抗法战争时期,并曾在抗法、抗美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国防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越南国防工业系统,自1975年以来,军工任务逐年减少。特别是近年来,整个国防工业系统面临着停产、倒闭、产品滞销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目前,越军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系统共有200多个工厂、企业、数十万职工、干部。如此庞大的机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军事工业及其对战争支援潜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军事工业走的是一条“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然而,这支潜藏于民间的军事工业,为战后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高、精、尖的军工技术水平,使日本的主要武器装备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难怪美国报刊称:“海湾战争可以没有日本人参加,但是没有日本的技术,美国的尖端武器难以奏效。”由引可见日本军事工业的水准。当人类迈入21世纪这个和平与战争共存的时代时,对日本军事工业及其对未来战争的支援潜力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独特的区域地理环境、文化、国民性格和民族意识使之要求其社会转型理论必须符合其独特的国情,任何西化或东化的模式都不适用于它。俄罗斯的本土社会转型理论在经过社会学家的苦苦探索之后,形成了三大发展阶段和四大主要流派,但不成熟性仍制约着俄社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邱红 《东北亚论坛》2007,16(3):98-101
俄罗斯科技资源丰富,拥有数目庞大的高素质科研人员队伍,并在众多科技领域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世界各国对俄罗斯的科技资源都非常重视,通过给予优厚报酬、提供良好科研条件等种种方式,吸引俄罗斯科技人员到本国工作。俄罗斯的科技优势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领域,在军工与航天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几年在医药与生物技术以及民用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研究俄罗斯的科技资源及对外科技合作政策对于加强中俄之间的科技合作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在汽车工业领域采取了长期和短期政策相结合的支持政策,其中带有显著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倾向。作为一种鼓励创新的贸易政策,却在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中发挥作用,这是俄罗斯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政府偏好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理解政策发挥作用的充要条件,正确认识保护和竞争的关系,才能够正确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俄罗斯的政策实践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俄罗斯碳氢化合物原料开发面临着探明储量下降和再生产速度降低等问题,地质勘探工作已不能保证石油工业原料基地的再生产,特别是无法应对今后石油开采量快速增长的要求。这些因素已对俄罗斯经济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这一部门进行有效的国家调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自俄罗斯转轨以来,国内频繁爆发公共危机,这给其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大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普京政府在与危机作斗争的过程中苦心求索适合俄罗斯国情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在有效解决各种危机的同时也推进了俄罗斯经济转轨的顺利进行。从俄罗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可深入探寻有利于制定、执行和完善反危机措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俄罗斯军方针对世界安全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对其军事安全战略实践从四大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即:研发新一代核武器,确保“现实遏制”的核战略;加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加学习,提高军队作战指挥能力;加强独联体军事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大国的军事交流。但俄罗斯军事安全战略实践调整成功与否最终将取决于俄罗斯综合国力的变化。围绕国际政治问题的外交斗争是以军事力量的强弱决定着胜败。从目前来看,实现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既有不少有利条件,也存在现实困难,俄罗斯在实现其军事安全目标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上经历了“亲西方”、欧亚并重和全方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等三个阶段。从俄罗斯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调整的前景看,俄罗斯虽然一直表现出强烈的融入欧洲的愿望,但近期内不可能实现。普京政府调整对独联体政策的新趋势是加强双边合作和“次区域合作”来促进独联体一体化的发展。俄罗斯在取得了与亚太地区国家进行经贸合作的主动权后,跳入了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将多面发展的侧重点放在了东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8.
Private military and security companies are integral components of the defense and intelligence operations of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states. Despite the increasingly pivotal role of contractors, analysts have yet to develop theories explaining when governments should outsource national security responsibilities or what conditions cause private defense markets to function efficiently. This inquiry addresses this gap in the literature by demonstrating that varying market structures—that is, the quantity of firms providing similar services and the number and purchasing power of those buying these services—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osts, oversight,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in the private defense industry. A principal–agent framework is developed to explain vari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 in different markets across the industry. Evaluation of three private defense markets yields the surprising conclusion that monopsony, rather than a competitive market, is the ideal structure for governments outsourcing aspects of national defe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