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6月2—4日,我院与欧洲政策中心、欧亚中心及阿登纳基金会在柏林联合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欧盟智库圆桌会议,戚振宏院长率团与会。此次会议以"中国与欧盟:不确定性世界中的稳定力量"为主题,来自十二家中欧智库的学者就"中国改革开放与欧洲转型""中欧关系:新共识、新动力""地区议题:中欧共同提供稳定""全球治理:携手捍卫多边主义"四项分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戚振宏院长致开幕词,并就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及对中欧关系的意义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2.
中欧关系的发展进程中,美国是影响中欧关系的最重要和关键的外部制约因素,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参数和变数,这是在双边外交中中国和欧洲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欧盟的扩大和发展,欧洲对华外交也越来越独立,正确分析与预测美国因素在欧盟对华政策中的作用和变化,对中国发展对欧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应妥善地处理与欧洲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方面必须加强对欧美关系的协调发展,争取在中美欧三边关系中既取得美国的理解,又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利用欧美之间的矛盾来发展和深化中欧关系。从这个视角出发来研究中欧关系未来可能的走势,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2005年5月17日由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主办的“中欧建交3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题目为:“中欧关系:过去、现在与将来”。来自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欧盟研究会、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华东师大欧洲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欧洲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同济大学欧盟研究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中欧工商学院中欧文苑等欧洲问题研究机构的学者就中欧关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英国驻沪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当前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欧盟对华认知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包括:经济上不愿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而是将中国视为可能对其造成潜在威胁的竞争者;政治上对中国未能向欧洲价值观靠拢感到失望和焦虑;在安全问题上欧盟出现"美国化"趋势,即在"防范"中国崛起问题上,与美国的共同语言开始增多。欧盟对华认知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欧双方实力对比和相对地位有变、美国对欧盟影响力增强。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已导致欧盟对华政策出现一定调整,对华经贸政策更趋保守、更具防卫性和保护性,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上强调所谓"中国责任论"等。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力度。  相似文献   

5.
在欧盟发展和壮大的历史中,"多速欧洲"理念曾多次引发整个欧洲范围内学界和政界的热议与辩论。同时,欧元区的启动、申根区的扩大等则被视作是"多速欧洲"的具体实践。近年来,为了走出一体化发展停滞的困境,欧盟发展出了包括"选择性退出""开放式协调"和"强化合作"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工具,以实现部分成员国在某些领域共有的深入一体化需求。在应对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欧盟也进一步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当前,"多速欧洲"以一种更加公开的方式被欧盟广泛提出和讨论,成为未来深入一体化的一大可选路径。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治理改革为引领的"多速欧洲"发展模式将可能引发欧盟内部机构和对外战略的改变,也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欧盟对华政策及中欧关系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欧洲的"新中国观"入手,分析近年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并探讨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欧盟更加重视对华合作,但在对华交往中也更现实、实用,同时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协调日益受到重视。未来中欧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将取决于双方能否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维护经济互补性,弱化竞争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欧盟政策研究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报告是我们试图对欧盟近年来对华政策报告所作的一个回应.9月5日,朱镕基总理将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四届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将就中欧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进行密切磋商.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当前中欧关系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中国与欧盟都正处于巨大的变化过程中,双方未来加强合作的潜力很大.尽管由于最终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欧盟一体化的深化和新一轮扩大仍面临重大挑战,但机遇也同样存在.欧盟现正凭借其独特的实力和优势,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欧盟战略需充分反映出欧盟现有实力及其发展潜力.1995年欧盟在其通过的第一个对华政策文件--<中欧关系长期政策>中指出"欧洲需要一种注重行动的而不仅仅是宣言性的政策来加强欧中关系."中国现在需要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对欧政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民粹主义、政治极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助推下,欧洲保护主义日益兴起。出于维护欧盟规则、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经济主权和产业利益的考虑,加之中欧之间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欧洲保护主义者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重要目标。欧洲采取的加强投资安全审查、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增加对中国投资基建项目限制等措施,令"一带一路"建设在欧洲面临阻力。在短期内,欧洲对"一带一路"的防范难有实质性改观,但从长远看,不排除中欧在"一带一路"建设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下,欧洲智库在数量和影响上正发生某种历史性变革。其中,专业智库处于影响政府决策的第一线,多以研究欧盟事务和影响欧盟发展方向为使命,在对华研究方面主要聚焦中国崛起的影响、欧盟对华战略选择、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及具体双边问题等。大学智库则注重学理性研究,投入研究精力最大的领域当属欧盟一体化进程和近邻政策,以中国为对象的研究中心和研究项目近年也在欧洲大学不断涌现。《里斯本条约》的正式生效将为欧洲专业和大学智库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其研究领域呈明显的欧盟化趋势,研究重点逐步由欧盟内在一体化转向欧盟外在国际化,中国问题和中欧关系将进一步成为欧洲智库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1月15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与《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在京联合举办了"乌克兰危机、欧洲形势与中欧关系"研讨会。来自外交部欧洲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的官员和专家与会,就乌克兰危机与大国关系、乌克兰国内形势及欧洲形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乌克兰危机搅动大国关系俄罗斯与乌克兰彻底"离婚",损失巨大。乌克兰结束在欧俄间的摇摆状态,彻底  相似文献   

11.
陈志敏 《国际观察》2006,10(5):1-10
就其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能力以及其对重大国际安全问题和重要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而言,欧盟至今尚未成为一个完全的战略行为主体.本文以中欧关于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谈判为例,探讨欧盟作为国际战略行为主体的属性及其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欧盟许诺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后,中方提升了对欧盟的期待,但是欧盟在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方面的犹疑不决使得中欧关系产生了一个"现实--期望差距".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欧"次区域合作"日益成为中欧合作的新支柱。作为中国次区域合作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充当了中欧"次区域合作"的先行者,从合作理念创新、经贸关系发展等角度提升了中欧整体合作水平。开展"次区域合作"是由欧洲发展的次区域化趋势、中国深化对欧战略认知及中欧各自发展特点等因素所推动的。中国—北欧国家合作、中国—南欧国家合作或将成为中欧"次区域合作"下一步推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面临新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欧盟内部知识精英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有的负面看法、<里斯本条约>批准后欧盟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美欧跨大西洋联盟关系的新发展,使2003年确立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中国需要对这一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所面临的新挑战有充分的准备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国际问题研究》2016,(5):139-139
正7月17-23日,由外交部欧洲司与我院共同举办的第十一期"欧洲外交官研讨班"在广东、北京两地举行,来自欧洲20国的22名各级外交官参加。研讨班以"全球经济治理与中欧合作机遇"为主题,外交部欧洲司陈旭司长、我院苏格院长、欧盟驻华代表团史伟大使、宋庆龄基金会唐闻生副主席等出席研讨会结业仪式并分别致辞,对中欧关系发展以及研讨班取得的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15.
欧盟的困惑与中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年来,欧盟各种矛盾充分显露,陷入凝聚力下降和一体化进程停滞的困境.其前进方向不明、法德"火车头"作用锐降、经济增长乏力和美国的掣肘是影响欧盟发展的几大症结.欧盟要克服难题、摆脱困境绝非易事.它不太可能照原先设想的思路和方式进行整合,而必须进行改革.以"多种速度"和"多种方式"推进一体化可能不失为有效选项.欧盟现状可能对中欧关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限.总体看,中欧关系前景依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欧盟宪法条约公决受阻,欧盟主要成员国相继发生重大事件,欧盟建设前途迷茫。这是欧盟内部各种矛盾积累、欧洲社会深层问题严重以及当今国际大气候影响的结果。未来的欧盟从内涵到形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中欧关系也将出现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欧目前正在进行<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的谈判工作.作为未来中欧关系良性发展的法律基础,新协定将涵盖中欧双边关系的全部领域.人权问题一直是中欧关系中的敏感议题,欧盟期望在新协定中纳入"人权条款".形式上借鉴了国际法规则的"人权条款"是欧共体缔约时必然坚持的一道门槛,兼具制裁和激励的双重功能.参照欧共体以往的缔约经验,结合"人权条款"的具体实践,就法律和政治角度而言,中国在正确认识"人权条款"对欧盟的重要性和潜在法律风险的基础上,有限度地接受"人权条款"似乎利大于弊,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欧洲正在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博弈的焦点。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国际格局力量对比正在经历持续且深刻的调整,中欧大国的安全博弈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常态。相应地,如何准确把握中欧大国关系中安全博弈的新常态以及中欧博弈对国际安全格局走向的影响,并加以前瞻性应对,是中国外交在保障国际安全以及维持未来大国协调进程中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和欧洲在大国安全关系持续协调中的"软博弈"(即国际安全的规范与价值的持续碰撞)与角色互换进程中的"硬摩擦"(即中国与欧洲在世界主导权结构中地位与角色的升降变化),共同构成了国际战略格局转型期中欧安全博弈的新常态。理解中欧大国博弈新常态之于国际安全研究则需要透过"‘相互依存式主导权’视阈下的国际社会化"这个两者结合的理论棱镜。在安全领域,中国对欧洲的外交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应当引导中欧关系进入国际安全规范重塑和机制建设进程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欧盟深陷多重危机背景下,德国在维护其全球经济竞争力与推动欧洲一体化之间进行"再平衡",对外政策加速"欧洲化"。地区安全、价值观、市场准入、公平贸易等欧盟层面的关切在德国对外政策中的权重将越来越大,德国传统上以经济利益为主轴的务实对华政策出现调整。中德关系虽面临挑战,但对中国而言亦存机遇。中国可以此为契机突破和拓宽中德关系的固有边界,以德国为杠杆,对欧盟整体施加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欧关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欧关系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取得了全面的长足发展。双方关系中存在制约因素,但稳定、良性互动是中欧关系的主流。展望未来, 中欧关系的前景将是更加广阔和更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