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1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与印度战略伙伴关系及两国“特殊的和有特权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加强,两国进一步加强了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传统的核能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的同时,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地推进和加强。本文详细梳理了俄罗斯与印度从2000年以来在石油、天然气及核能领域合作的进展与取得的成果,分析了俄罗斯与印度加强能源合作的动因,探讨了俄罗斯与印度加强能源合作对双方未来合作潜力提升、保障各自能源安全及能源战略的实现以及对亚太能源博弈格局的影响。提出中国应对俄罗斯、印度加强能源合作应采取未雨绸缪的措施,以维护中国长期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2.
试论印度与非洲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印度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鉴于国内能源无法满足自身需要,印度只好到海外谋求能源供给.在此过程中,为了减轻对中东能源的过度依赖,印度开始寻求与非洲开展能源合作.印度与非洲的能源合作主要通过直接购买能源与投资两种方式进行.在同非洲的合作中,印度具有历史、地缘、移民、文化、语言,以及政府推动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非洲的产油国局势不稳、国际竞争激烈,以及印度能源公司自主决策权不足等制约因素.可以预见,印度与非洲能源合作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这不仅因为印度国内严峻的能源形势将长期存在,还因为非洲国家也有与印度合作的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3.
印度国内对中国"一带一路"计划总的来看持疑虑、排斥和警惕的态度,致使印度政府至今未能给予明确支持。针对印度的认知和反应,中国应对印度的合作持有坚定信心,明确提出"丝路文化交流"方案以对接印度的"季风计划",深化双方经济合作和力求在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强双方知识界和媒体交流,避免误判,并争取印度周边国家的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印度国内对中国"一带一路"计划总的来看持疑虑、排斥和警惕的态度,致使印度政府至今未能给予明确支持。针对印度的认知和反应,中国应对印度的合作持有坚定信心,明确提出"丝路文化交流"方案以对接印度的"季风计划",深化双方经济合作和力求在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强双方知识界和媒体交流,避免误判,并争取印度周边国家的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藏南地区是中印两国边界东段的争议领土,近些年,印度企图将其在藏南地区建立的“阿鲁纳恰尔邦”变为印度未来的“发电站”而大量修建水电设施。印度的开发行为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的周边安全,它会造成中国水权的潜在丧失,强化印度对藏南地区的实际占有和控制,增强中印领土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中国对领土主权维护的难度。对此,中国应该对印度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给与坚决抵制,加大对西藏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同时努力寻找利益共同点,探索合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由于严重缺少能源,印度与拉美展开了能源合作。双方能源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印度直接从拉美进口原油和投资拉美的能源领域。作为拉美最大的石油蕴藏国和生产国,委内瑞拉成为印度在拉美最主要的能源合作对象。虽然目前印度与拉美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只是刚刚开始,但鉴于双方都有加强与对方合作的强烈愿望,双方会逐渐加大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印度自从1990年代开始实施“东向政策”以来,与东亚国家、尤其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甚至与后者建立印度东盟“10+1”机制,并积极参与“东盟+6”和“东盟+8”合作。印度远在南亚,对与东亚合作十分积极,希望搭上东亚合作的顺风车,扩大地缘政治空间,对东亚地区施加战略影响。印度参与东亚合作给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提供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8.
印缅关系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与缅甸关系的发展,是印度开展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印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同时,尤其重视与缅甸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尽管受到国内反对派和西方国家的压力,印缅关系仍不断发展。印主要是出于获取经济利益、满足本国能源需求、维护其东北部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同时也有抵消中国在缅甸影响,与我进行能源竞争的意图。缅甸也乐于借此摆脱西方的制裁。这将使我与缅甸的经济合作受到一定影响,并使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复杂化。但从地区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大视角看,印缅关系的发展对我有弊亦有利,中印缅三国之间仍有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印度为加速大国崛起的进程,近些年来制定并实施了"大周边"计划,不仅在地缘上获得了扩展,而且在战略上与东盟实现了有效对接,形成了"10+1"的合作机制。印度和东盟的合作,与二者之间的利益获得有关,一方面实现了利益共赢,另一方面对其周边地缘政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印度与东盟之间的互动,对南海地缘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使南海海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中国在与印度和东盟进行友好交往的同时,应对二者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行动保持警惕,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应对,化解存在的矛盾和分歧,使南海安全处于稳定的态势中。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印度的回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的提出无疑符合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需要,是促进我国与欧亚非国家进一步合作的重要举措。鉴于印度在我国丝路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尤其值得关注。尽管印度在回应中国所提“一带一路”上有所保留,但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比如探讨如何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与印度“跨印度洋海上航路与文化景观”计划的对接、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加大文化交流,舒缓和软化双方民意对立面等,实现中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是可能而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成立以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整体发展顺利,在和衷共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以合作发展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以开拓创新激发合作潜能和活力等方面作用显著。其中,印度既是金砖机制创始成员国,又积极参加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其对于金砖机制的政策取向事关金砖国家合作未来。从整体上看,印度政府对于金砖机制态度积极,重视程度持续提升,故而努力参与引领和塑造金砖机制合作议程,同意金砖机制扩员,推动从金砖五国升级为金砖十一国。印度上述政策源于多重利益诉求:推动国际秩序多极化,提升印度的全球话语权;维持大国战略平衡,确保印度始终能够多方得利;确保印度的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等。但也要看到,金砖国家未来深入开展合作始终面临印度方面的制约与掣肘,若处理不好将对该机制未来发展产生较严重负面影响。例如,印度坚持狭隘的国家安全观、担心影响对美关系等始终制约着金砖国家合作。因此,印度未来对金砖机制的态度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12.
一、美深陷伊拉克,对外战略呈现出“伊拉克优先、大中东暂缓、拉紧欧洲、稳住亚太”的全球布局。 由于驻伊美军死亡人数超过2000,美国内要求撤军和反战呼声高涨,美集中精力加快推进伊拉克政治进程,深陷伊拉克难以他顾,对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其他环节如伊朗、巴以、叙利亚等则以拖待变。把欧盟甚至俄罗斯和中国推到前台与伊朗周旋,继续让联合国调查组展开对哈里里遇刺案的马拉松调查,支持沙龙的单边撤离计划和巴以和谈。在欧洲,赖斯亲自访问欧洲和北约总部,力图改善因“黑狱”问题而遭受挫折的美欧关系,寻求欧盟在伊拉克、阿富汗、伊朗核问题等方面的支持。在亚洲,不但美财长、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国防部长等先后访华,小布什也再度访华,美还与中国举行了战略、能源及混合经济委员会对话机制,并且提出了“国际体系论”,要中国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以分担美国目前在全球难以应付的种种困难与责任。同时,小布什还访问了日本、韩国和蒙古,与日本召开了第二次国防部长和外长参与的“2+2”双边会议,进一步巩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与印度建立核战略合作,力图主导亚太地区安全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3.
阿富汗与美国"大中亚计划"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提出的"大中亚计划",是要以阿富汗为中心,整合中亚与南亚,企图通过在安全、民主、经济、交通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主导,以中亚五国和阿富汗为主要成员,有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参与的新的地区组合,以此削弱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谋求美国的霸权.但是,实施这一计划将存在诸多困难,不仅阿富汗难以承担重任,中亚国家整合度有限,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的合作同样非常有限,而且中、俄两国的态度也将大大削弱计划的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长期的酝酿与积淀,21世纪初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最终确立。它集印度洋“区域控制”和向周边大洋“远洋延伸”为一体,以建立世界级“海权国”为终极目标。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有两大思想根源:其一是源于印度地理和历史的强烈海权意识,其二是马汉海权论影响下的潘尼迦海权思想。  相似文献   

15.
杨思灵 《东南亚》2009,(2):37-41
不丹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蕴藏量,从上世纪6D年代开始不丹就积极利用这一资源与印度开展合作,发展经济。随着两国水电合作的开展,对印度来说,不丹的水电在其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丹和印度的水电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战略环境的深刻变化,印度和美国的防务关系在“印太战略”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升温。然而,新德里对华盛顿的“海洋航行自由”行动的态度颇为微妙:一方面,印度在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时对部分条款提出了保留性要求,对美国在印度近海实施的“航行自由”宣示活动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在中印边界争端和南海局势复杂化的背景下,印度在国际场合多次提及尊重南海“航行自由”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性,对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以“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名,表达了口头支持,并通过同日本及东盟国家的海洋安全合作增强印度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但避免直接参与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巡航活动以防过度刺激中国。印度对于美国军舰在印度洋和南海不同水域“航行自由”活动的认知差异及其应对措施体现了鲜明的实用性和利己性,特别是以维护“海洋航行自由”为幌子介入南海事务,加剧了中国周边外交局势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通过海外投资获取“权益”油气资源已成为当前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稳定的有效途径。中东、非洲等动荡地区是中国油气公司海外投资合作的主要对象,风险难以回避。中国油气公司的海外投资合作因带有“国家色彩”引发了西方社会的诸多猜忌和干扰,使中国能源国际合作面临西方的战略“挤压”。中国应审时度势,转变能源国际合作的单一模式,采取“双边纵向合作”与“多边横向合作”“纵横”运用的“复合模式”,在同资源国保持良好双边关系的同时,通过加强与西方能源消费大国的协调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对话与合作已进入而立之年,且已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一带一路”绿色联通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在联通依赖、战略对接与产业互补方面的基础日益坚实。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清洁能源合作的制度化程度不断提升,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东盟+3清洁能源圆桌对话等机制相互配合;中国注重根据东盟各国禀赋与政策推进不同领域的绿色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强化标准规范、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绿色“软联通”。但双方合作仍面临多重阻碍,包括高碳路径依赖与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并存下的能源转型阻滞、东盟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及政治环境不确定的风险挑战以及域外大国围绕清洁能源项目和可持续基建的对华竞争上升。中国可加强在碳中和态势下与东盟绿色发展的战略对接,提升区域绿色联通中的综合性机制建设与议题性合作,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契机协调区域技术标准并推进东亚绿色产业链建构,以东盟为平衡中心同时推进新三方合作协调与民间“心联通”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世达 《和平与发展》2023,(1):72-96+155-156
自独立以来,印度外交一直遵循与特定国家集团保持一定距离的传统,以当时当地所认定的国家利益决定其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力避被迫卷入国家集团对抗而损及自身利益。冷战期间乃至冷战结束初期,印度亦仍坚持“与西方保持一定距离、与东方巩固团结”的外交政策取向。然而,在美西方国家“印太战略”出台和落地实施等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印度已大幅改变上述外交传统与政策惯性,与美西方国家迅速密切战略伙伴关系,并推动双方在安全、经济和“印太”议题上的实质性合作,在欧亚大陆和“印太海洋”两大战略方向的选择上也日益明显地倾向于后者。在可预见的将来,印度与美西方国家战略协调和实质合作的势头不会逆转,但双方关系进一步深化也面临不少难以克服的障碍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杨思灵 《东南亚》2012,(3):91-91
由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陈利君等人撰写的《中印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从能源安全的视角全面梳理和分析了中印两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以及两国开展能源合作的紧迫性,分析了印度的能源战略与政策,并就如何开展两国能源合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