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和石油一样,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安全,只有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各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国权势集团从"取消世界粮食储备制度""农业商业化""绿色革命"到"基因革命"和"生物燃料革命",不断使用新技术以逐步控制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在粮食商品化和粮食政治化的相互作用下,现在已有不少国家因引进美国的现代农业技术、转基因种子和化学肥料,导致其农业逐渐形成对美国的严重依赖.2005年以来,跨国资本已侵蚀中国的粮油市场,中国粮食安全堪忧.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决定了我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性。本文根据WTO农产品协议和中美农业贸易协议 ,立足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客观实际 ,首先阐述了中国粮食生产现状 ,进而分析加入WTO后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探讨中国保证粮食安全的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和各具代表性的经济转轨国家,其粮食安全问题历来为两国政府和其他转轨国家所密切关注;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粮食安全状况也对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以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和安全线指标为基础,中国规定粮食自给率必须保持在95%以上,这是粮食安全的红线,但按这一标准仍时常有缺口。俄罗斯虽谷物自给率较高,但按粮食和食品安全的综合性标准衡量,其粮食和食品自给总水平一直低于90%,存在粮食安全的隐患和风险。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次粮食战略的调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的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的是波动式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与中央粮食战略的调整均有一定关系。国家粮食战略经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从互助组到统购统销、60年代的进口粮食缓解粮食危机、70和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21世纪初期至今的从取消农业税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样一个过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粮农种粮的相对收益较低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大投入资本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始终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这凸显了国家在协调粮食政策运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中共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只有保住"安全口粮和放心粮",才能保证中国到21世纪中叶顺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6.
印度粮食安全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农业大国所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分析印度粮食安全的现状入手,重点研究了印度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三种政策手段:生产者价格支持政策、农业投入补贴政策和粮食分配政策。基于上述印度粮食政策的架构分析,总结出印度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得出印度粮食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与中国傅梦孜近年来,全球粮食供需形势陡变,保障粮食安全已成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课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生产、消费大国,密切注意世界粮食安全的最新态势,制定因应政策,置粮食供求于可控范围,是实现改革...  相似文献   

8.
陈利君 《东南亚》2009,(3):40-45
2007年的世界“粮食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印度作为中国的邻国及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如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旦印度粮食危机爆发,不仅会对正在崛起的印度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而且会波及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因此,我们应当关注印度粮食安全,并寻找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判断一国粮食安全的实现程度,要基于对粮食安全的清晰认知。粮食安全问题易被简化为粮食总产量问题。上述概念相关但非同一命题。国际粮食安全认知维度及演进显示,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从横向看,它包含可供量、粮食获取、粮食利用(如营养安全)与稳定性四个维度;从纵向看,它包括宏观、中观与微观(如家庭获取能力)三个层面。一个完备的国家粮食安全监测指标体系也应与这四个维度、三个层面相对应。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政策与监测主要强调国内供给总量安全,属于可供量维度与宏观层面的交集;其他维度则较为单薄,尤其是微观层面的粮食获取维度以及粮食利用维度下的营养安全。借鉴巴西跳出"粮食生产大国无粮食安全之虞"的认知窠臼、直面其粮食安全严峻态势、进而推行影响深远的"零饥饿"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中国应加快构建一套比较全面的、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现状的粮食安全认知、监测及治理体系,即将粮食安全治理重心从宏观转入宏观、中观、微观并重,构建一套全面的粮食安全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建立跨部门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埃及曾是粮食净出口国,一度被誉为“尼罗河粮仓”,但随着其人口的增加以及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从19世纪70年代起,埃及开始成为粮食净进口国,且对进口粮食的依赖不断增强.目前,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对埃及政府构成了巨大挑战.本文拟从埃及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出发,分析埃及政府应对粮食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并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粮食危机预示着高粮价时代的到来,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粮食安全。全球人口膨胀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打破了供需之间的平衡,而美国推行的生物燃料政策和美元霸权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因此,美国要为世界粮食危机的加剧负主要责任,但美国同时也是世界粮食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国际粮价的高涨体现了美国粮食武器的威力。面对形势严重的世界粮食危机,中国应该保证自给自足,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力保粮食主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2008年为分界点,中妄农业合作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第二阶段主要包括大型综合农场项目。中国在安哥拉的农业项目不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而是为了提高安哥拉粮食产量,培训农业技术人员,促进当地就业,帮助安哥拉政府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改变单纯依靠石油和钻石的经济增长模式。内战结束十二年后的安哥拉积极自信,实现多元外交和多样化经济。农业合作有利于消除外界对中安合作集中于石油领域的印象,提高我国在安软实力和国家形象,为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安哥拉的经济和政治博弈增加砝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1年国际战略形势的“乱象”为分析起点,认为透过2011年国际乱局可以观察到未来5—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国际大趋势,包括西方将整体性“下沉”、亚太已成长为全球地缘政治中心、多极化势头削弱、国际格局将日益“G一2”化、“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正在经受新的挑战、“战争与和平”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等。文章还对中国战略环境孰优孰劣、中国未来的战略危机因素进行了评估,主张中国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战略形势,要趋利避害,积极“塑造”战略环境,尤其要着力解决好与美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力避周边地区酿成战略危机引爆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的双边经济合作包括农业、农机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拥有18亿多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未来五年,中国外部经济环境将呈现三个特点:世界经济迎来新一轮温和增长期,经贸增长有所加快、新一轮工业革命初露端倪、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初现;全球化出现新趋势,国际贸易投资趋于活跃、区域自由贸易区加紧形成、全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南南经济合作大有可为;大国竞争趋于复杂化。同期,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步伐和规模都将空前增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相互交织:外部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为中国稳定增长、产业升级及扩大对外合作提供重要机遇;而美西方货币政策调整、国际产业转移、自贸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亦对我国发展构成新的挑战。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宜有新思路:制定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推进外贸、投资、金融及大周边等领域的开放改革,提升对外开放的服务水平,为实施新的开放战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和管用的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世界粮食问题中的供给长期紧平衡、自然灾害肆虐、金融危机后遗症、金融炒作、粮能互动、国际粮食市场狭小且被垄断等现象已成为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未来国际粮价将长期在高位跌宕,严重威胁全球最饥饿人群的生存和发展。我国在世界粮食安全上贡献卓越,但也存在粮食增产困难、自然资源条件恶化、外资阴云笼罩及粮食储备与购销体系的缺陷等影响粮食安全的隐患。我国未来在应对粮食问题上应积极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全面审慎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导趋向,是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快速提升,而中国对日本的经济依存度相应下降。当前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经济风险增大.包括世界经济下滑、国际贸易萎缩、财政金融危机、外汇市场波动、资源价格攀升和粮食安全威胁等。应对共同的风险与挑战,势将成为中日经济关系持续发展、合作领域稳步拓展的强劲动力。从目前及未来近期走势看,中日经济关系似可在如下几大领域得以拓展:全面推动自贸合作、稳步扩大财金合作、增进宏观政策协调、强化汇率政策协调、促进中国对日投资、提升节能环保合作和启动粮食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8.
美国粮食战略主导下的粮食贸易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粮食战略主要通过跨国垄断集团及其掌控的转基因技术控制国际粮食的种子、生产、销售全过程,为此主导了世界贸易组织粮食贸易规则,力图维系自身粮食不公平的竞争地位,限制发展中国家粮食进口关税和贸易管制政策,并以各种贸易优惠措施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转种经济作物而对西方粮食和转基因技术产生依赖。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应积极参与WTO粮食贸易规则的修订,做到适当进口粮食与保护国内生产的合理平衡,同时通过区域和双边协议,建立稳定可靠的粮源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付瑞红 《亚非纵横》2012,(5):1-7,14,59,61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在延续中有所调整,与冷战后历届总统相比,甚至与自己执政初期相比,战略目标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在战略议题、战略手段方面都出现变化。美国通过外交、军事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强化了领导亚太地区的能力和意愿,其基于地缘政治的战略布局转为指向威胁的战略布局。美国战略重心的全方位转移与中国因素和中关关系具有关联性,中国是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缘起和重要内容。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地区外交战略带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冷战末期以来,中国积极推进中缅政治合作,加大对缅经济技术援助,扩大在缅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这些举措使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印度认为,中国“南下”缅甸对其在缅利益、国家安全以及“东向”政策的实施构成了挑战,遂通过政治拉拢、插手南海问题等措施,意图干扰中国“南下”缅甸的进程。中印在缅利益碰撞,不仅使两国在缅甸的合作难以开展,也促使缅甸加快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以期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在其国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