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及其前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民主化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其进程中 ,“中东例外论”不符合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实际情况。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实践尚处于初始阶段 ,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传统的伊斯兰政治文化、中东国家的权威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外部的影响等因素 ,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传统的政治治理模式仍是绝大多数中东国家的政治现实 ,但是 ,随着政治改革势头的逐步强化 ,权威政权主导下的有限民主乃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略论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对民主实践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聪 《西亚非洲》2006,1(7):16-22
伊斯兰政治,既根植于伊斯兰教,又伴随于历史演进之中,是穆斯林关于政治态度、信仰、情感等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伊斯兰式的“部落民+臣民”文化构成了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属性。“敬主———忠君———秩序”是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由此而形成“穆民———臣民———顺民”的大众政治品格,它对中东国家民主化进程起着阻碍作用。与此同时,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舒拉”、“公议”、“创制”等内容对于中东国家民主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挖掘、整理和诠释这些传统政治文化资源,不仅为民主实践提供切实有力的依据,也为中东国家实现民主的“本地化”提供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20世纪中东国家的民族构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民兴 《西亚非洲》2006,48(9):12-18
从民族构建的角度看,伊斯兰传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近代,土耳其等国进行了初步的现代化改革,传统的伊斯兰制度出现裂缝。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东多数民族国家的疆界基本确立,而各国的社会变迁为国家政权提供了政治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民族构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层面;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国际层面。战后中东国家的民族构建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各国依然带有传统伊斯兰体制的痕迹,其民族构建进程遭遇了重大挫折。中东的民族构建之路仍然漫长而曲折。  相似文献   

4.
中东地区的宗教地域特征和伊斯兰教固有的强烈涉世性决定了中东国家现代化之路有别于其他国家,并围绕伊斯兰教而显露分野.中东伊斯兰国家现代化进程显现出下列基本特点:(1)中东地区是发展中国家最先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地区之一,其类型属于外源后发型;(2)中东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特色,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和"超政府力量"对各国现代化进程起主导作用;(3)在现代化进程中,中东各国的政治发展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并未促成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质的飞跃;(4)中东是多种矛盾的集合点和冲突的进发区,各国都缺乏现代化必需的稳定的内外环境,现代化进程不断受阻;(5)中东国家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如何更深入地协调宗教与世俗,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伊斯兰教与民主之间不确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林聪 《西亚非洲》2005,271(5):57-63
学术界围绕伊斯兰教与民主的纷争,实质上是关于民主是否适合于中东地区、怎样衡量伊斯兰教在该地区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的争论。从价值观和历史观来看,伊斯兰教与民主之间既存在对立,又有相容的成分。伊斯兰教对民主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特征,既可以用来支持民主的某些理念,又会被作为反对民主赖以存在的基础。伊斯兰教通过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推动或束缚民主化进程。但是,在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中,伊斯兰教不是惟一的、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东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民族主义作为一个"现代性"概念和意识形态,构成了建构中东民族国家并启动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识形态因素,从而强烈地冲击了伊斯兰政治传统;而有着深厚传统根基的伊斯兰教则在中东政治现代化进程陷入挫折之际,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方式构成了对中东民族主义的严峻挑战.中东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的矛盾既有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也有诸多复杂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中东市民社会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市民社会是建立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背景下,且是在自愿、自治基础上形成,合法地履行现代政治功能的有组织的社会结构,其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一些非国家行为者和非政府组织,诸如政党、贸易联盟、职业协会、社团发展协会及其他一些利益集团.中东市民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并随着经济的现代转型而渐趋成熟.市民社会和国家并不仅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更多情况下是与民主化进程相一致的.妥当处理二者关系是中东国家民主化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东国家民主实践的基本特征及其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国家民主化呈现出由弱渐强的趋势.中东国家的民主实践在启动方式上具有外塑型和仿效型;在民主化进程中具有迟缓性和滞后性;在民主发展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在民主实践类型上具有多样性,表现为世俗主义基础上的民主、法基赫主宰下的"伊斯兰民主"、权威政权主导下的有限民主,等等.同时,民主化与伊斯兰主义两种不同倾向相互交织,并行相伴,凸显中东国家民主化道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孙溯源 《西亚非洲》2007,11(4):23-28
冷战结束后,受到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政治民主化改革成为中东伊斯兰各国政治生活的一个主题。由于西方国家同伊斯兰国家对民主的认知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伊斯兰国家民众的民主化要求之间也有严重分歧,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至今尚未取得显著成效。伊斯兰国家各国政府作为民主化改革的施动者,承受着协调分歧的巨大考验。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改革的前景因国内外相互冲突的民主诉求,以及各国政府协调能力的不同而面临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中东局势演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东局势动荡其实是中东国家迫切需要的政治和社会转型的一部分,对地区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被再次分化和削弱。旧的秩序被打破后,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时代挑战。西方试图将中东变革引入所谓民主化轨道,未来中东地区有可能形成多元政治架构,但其过程漫长,且中东各国政治进程的发展难以摆脱本地区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影响。我们应将美国西方的介入置于当前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世界政治、经济权势向非西方国家转移的大背景下加以观察。中东动荡短期内会分散美国关注重点,但不会改变其从中东总体收缩的态势,更不会动摇其战略东移步伐。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