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印边界从未经过正式划定。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其奉行的扩张政策大大增加了中印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为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隐患。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印双方就边界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为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印两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将边界争端与双边关系、边界安全、西藏问题和经贸联系等脱钩,以期将之简化为专业技术性问题、促其解决.但自2009年以来,印度一直加强在中印边界的军力建构和对争议地区的事实管控,支持和利用西藏分裂分子施压中国让步,引第三方介入以使两国边界争端国际化.这拉高了边界争端在两国关系中的分量,使边界局势重趋紧张,低烈度、高频度的边界军事对峙成为一种常态,对双边关系和地区局势造成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印东段边界真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印边界最大的争议在东段。东段边界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这也可以从1938年以前印度官方地图得到证实。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侵略政策的产物,中国从未承认过。该线和东段传统习惯线之间的地区历来属于中国。英国并没有在那里行使过管辖权,印度只是在五十年代初才强占了这一地区。印度以所谓分水岭原则强调“麦线”是中印东段的天然边界。这一说法缺乏历史和地理根据。“麦线”是殖民主义者留下的混乱遗产。中印边界争端需要从政治上考虑,通过谈判,采取互谅互让态度来取得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4.
中印边界问题的法律方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印边界的争端发展为1962年发生的那种武装冲突,是非常不幸的。中国和印度自古是友好邻邦,和睦相处。两国摆脱帝国主义枷锁后几年内,友好关系不断发展,1954年,两国总理共同倡议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国间存在的边界问题,是英帝国主义以印度为基地,蚕食中国的政策的遗物,印度人民和中国人民对此都不负任何责任。中国一贯诚心诚意地以发展中印友好关系和维护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为重,主张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全面解决边界问题,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印边界争端涉及历史、地理、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仅限于研究和分析争论中提出的法律论点,特别是印度的论点,以  相似文献   

5.
中印建交60多年来,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前行。近些年来,中印两国超越了冷战思维、印度核试危机、中印边界争端等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多重因素,在经济合作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两国战略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深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中印两国的共识。然而,新型大国关系的最终实现还要经历较为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主要是因为:从地缘安全方面看,边界争端、中国西藏、印度洋战略利益问题将长期困扰着两国关系;从外部因素看,中、印、巴三国关系和美、日、印三国关系也将长期制约中印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与印度政治关系的改善,中印双边贸易投资不断扩大。但中印之间也存在着贸易投资比重小、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频繁等问题。本文分析中国与印度贸易投资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提议建立俄中印“战略三角”;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森喜朗相继访问印度,美日印三角互动呼之欲出。在两大三角关系中,印度都是被积极拉拢的对象。长期奉行不结盟外交的印度受到热捧,它在两大三角关系之间如何抉择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8.
中印在经济发展中可以相互学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和印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中印都走过弯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实行经济改革 ,印度实行经济政策调整 ,中印经济发展都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虽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印度 ,但是中国在一些领域中也应该向印度学习。  相似文献   

9.
瓦杰帕伊访华和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22—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次访问受到中印双方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世纪之交的中印关系经历过戏剧性的变化,走过了一条U型的道路,在新世纪两国关系如何发展自然引起包括中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中印贸易合作总量、贸易差额、中印双边贸易密切度以及商品贸易结构四个方面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贸易发展特征;对促进中印贸易合作发展的积极因素以及制约中印贸易合作发展的消极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试图为揭示中印经贸合作发展关系本质特征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埃及是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中、埃两国建交后,双边关系总体发展良好。纳赛尔执政时期,中国与埃及因在西藏和中印边界等问题上的分歧使双边关系一度趋冷;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三次访问埃及,增进了相互了解,改善了两国关系。萨达特主政时期,中埃关系因国际关系而变得复杂化。穆巴拉克时代,中埃关系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预计未来中埃关系会进一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印乡村建设经验交流最初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印文化交流,泰戈尔与晏阳初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印乡村建设交流带给人们的启示有:其一,文化自信以本土实绩为前提;其二,培育本土力量是乡村建设的关键;最后,地形相似性是接受外来经验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印交流迎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新贫困"的不同范围.先介绍欧洲、美国和拉美几个国家对新贫困的不同定义,而后把重点放在阿根廷,介绍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危机期间,中产阶级在不同时期所遭受的贫困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11月7日,周恩来总理写信給尼赫魯总理,提出了解决中印两国边界問題的新建議:(一)中印两国的武装部队立即从东边的所謂麦克馬洪綫和西边的双方实际控制綫各自后撤二十公里;  相似文献   

15.
引言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K rashen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著作,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了解释性描述。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式,这一模式以监控假说为核心,被称为“监控模式理论(The M onitor M odel Theory)”,在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K rashen  相似文献   

16.
印度战略崛起与中印关系:问题、趋势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的战略崛起在对地区及全球战略格局产生深远意义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和中印战略关系产生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中印建交60周年再次突出了一个双方共同关心的连贯话题:中印两国能否以可信的方式建立并发展稳固、健康的伙伴关系,协调各自利益冲突,增进共同利益,促进地区及全球的安全与发展。向这一目标努力,首先需增强战略互信和扩大合作领域,真正实现战略互动的机制化,提高相互政策的可预测性,积极应对包括边界争端与地缘战略目标冲突在内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缅关系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短暂破裂后,虽然在双方努力下不久就实现了正常化,但双边关系一直没有恢复到1967年之前的水平。20世纪70、80年代,双边关系的修复、发展过程,也正是中国内政外交和国际形势均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国际环境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发展、中国内政外交中心的转变,使缅甸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两国交往历史上的重大事件。2005年4月9-12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应邀访印,最重要的成果是与印方签署了联合声明,确定建立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中印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的高度,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11月20-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但两国间存在着由双方历来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目前的双方实际控制线是在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的土地上形成的。分水岭只是地理特征之一,不能作为判定边界的唯一和决定性因素。中印边界最大的争议在东段。中国对东段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的门隅、洛渝、下察隅地区的管辖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所谓西姆拉条约是无效的,所谓“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中段有大约两千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现不在中国控制之下。西段阿克赛钦等地区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且一直在中国的管辖之下。中印边界争端只有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才能取得公开合理的全面解决。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越关系几经起伏,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友好、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非正常时期和90年代以来的正常化.期间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世界和地区局势不断发展变化,越南是中国重要的周边国家之一,我们展望一下中越关系发展的前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