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芳 《国际观察》2016,(6):116-127
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然组成部分,是两国在军事领域中交流与合作状况的政治反映。随着"中美新型军事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中美双方学者都为此进行了理论探讨。从目前研究的现状分析,两国官方和学者就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内涵、彼此的军事互信、新型军事关系的构建路径以及双方间新型军事关系的前景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的认知。对这些认知差异的把握及对其原因的理解和分析对于双方更有效地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建交后的三十多年里,中美两国在海洋多个领域积极展开对话与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呈现出非敏感领域进展顺畅、海上执法与安全合作有序推进、机制化建设不断加强等特点。两国海洋合作的健康、持续发展,体现了中美在海洋领域合作的深度相融,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中美关系的发展。但由于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突出、战略互信不足、双方对国际海洋秩序和国际海洋法的理解存在分歧等现实制约,深化两国海洋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应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大局出发,将中美海洋合作纳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总体框架之内,积极推动双方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中美关系呈现东西两线互动的新格局。较之于"东线"(即东亚沿线),中美在"西线"(即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沿线)的利益交汇超过分歧,合作多于竞争。这为两国继续通过合作来满足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确保能源安全、维护地区稳定等共同利益需求,进而利于双方战略关系全局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双方在"西线"已初步形成相互竞争的客观态势,且各有优劣。未来关系的发展仍取决于一些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从国际体系内的霸权国家与国际体系外的相对较弱国家之间的关系,演变为国际体系内的守成强国与崛起强国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中美关系告别了过去四十余年的"接触—融入"战略框架。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后,两国需要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新的战略稳定框架,以确保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国迄今尚未能形成可以为两国关系实践提供战略指导的新框架与新论述。美国方面出现了以亚太政策代替中国政策等问题;中国方面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也未能获得美方很好地理解与接受。因此,过去几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缺乏宏观战略共识指引的新时期。这是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中的竞争面、消极面日益凸显的重要原因。让人鼓舞的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危机管控、全球议题合作等领域,正在以逐案处理的方式,为两国摸索新的利益边界。这种探索或许能够导致中美两国形成新的稳定框架,其产生的"正能量"与中美结构性矛盾自然产生的"负能量"之间的"竞赛"将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移动方向。不过,两国领导人的这种尝试未来也将面临美国政治周期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印关系日益走向成熟,双方虽因签证问题、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等时有龃龉,但两国战略合作稳步前行,经济、文化和军事往来全面推进.中印关系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双方利益诉求的客观重合与两国领导人的主观引领.未来中印关系能否保持健康发展,取决于两国能否坚持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定位,以及能否有效管理双边分歧.  相似文献   

6.
中美战略稳定关系已经超越经典战略稳定性,向着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方向演化。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是稳定两国关系的客观需要。彼此战略竞争加剧给中美之间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提高核力量于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核武器重新作为霸权工具的背景下,中美战略稳定性面临挑战。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减弱,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必要性凸显。中美之间经济深度相互依存,在维护国际体系稳定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这为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框架包括建立在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双方经济的深度相互依存、战略互信、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等四根支柱,其中以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为核心支柱。虽然中美战略互信存在短板,但随着中国战略核力量的进步、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继续维持和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的成熟和完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将不断巩固。  相似文献   

7.
中埃战略合作十年历程:成就、特点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中国和埃及正式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十年来,中埃战略合作关系在双方领导人的推动下不断深化,两国在多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全面突破和飞速发展.从中埃战略合作关系的历程和成就可以看出,双方政治交流与经贸往来相互促进是中埃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特点,两国的民间交往更加频繁,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埃战略合作呈现出多层面、全方位、立体武的现代文明交往图景.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积极、妥善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一定能够开创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王郦久 《和平与发展》2012,(1):16-19,67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俄三边关系进入以合作为主的新阶段。在普京重新出任总统后,美俄能否在欧洲反导问题上形成共识,将成为影响美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中美俄三边关系将会是各国在争取自身战略利益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妥协,将彼此间的竞争控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基于美国实力相对衰弱、俄中实力上升、解决全球性和地区问题上需要合作等因素,三国关系仍可能以继续保持建设性合作的基本态势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积敏 《和平与发展》2015,(3):1-24,110,115,129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实力的相对耗损及其霸权焦虑的上升,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是对这一问题所作出的回应。从当前的时代特征、中美关系的相互依赖性以及两国的国家行为来看,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逢其时。但同时认知差异、利益冲突与议题分歧,也成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大挑战。为此,双方需要加强战略沟通、调适各自的心态与行为方式,并在具体合作事项上相互协调,共同推动这一新型关系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中美军事关系中的透明度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透明度问题是中美军事合作和交流中的一个长期问题,双方尤其对透明度的含义有着不同理解。尽管两国都从现实主义角度判断国际形势和制定国家安全政策,但因现实利益和各自历史背景不同,两国采取了迥异的政策。本文认为,中美双方应加强相互了解,并认可对方观点的合理性,以求减少分歧、奠定双方在合作中实现双赢的基础。发展军事交流与合作是解决双方透明度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两国更加透明的军事关系将有助于消除双方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中美之间缺乏战略互信的问题在中美两国都引起了广泛讨论.最近,甚至有美国学者撰文说,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达到了“空前高度”,两国之间正在展开一场“新冷战”.笔者对此不能认同.中美之间在许多方面是有互信的,但互信程度远低于两国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依赖.现在不是过去三十多年中美互信最差的时候.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缩小是当前互信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加强互信需要积蓄正能量,增进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在双方利益并不重合甚至冲突的问题上两国要多沟通、探讨、妥协.若如此,则中美双方都会有所失,也都会有所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传统的战略稳定理论在当前安全环境中的现实意义为分析起点,探讨了建立中美新型战略稳定的概念界定、推动与干扰因素及可能的维持途径等内容。本文认为,中美建立新型战略稳定需要一个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以推动双方增强互信,降低双方发生危机与冲突的可能性,并提供一定的途径管控双方的安全意外与危机,有利于稳定中美两国的核力量,有利于两国建立起稳定的战略与安全关系,并促进中美关系整体稳定,同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全球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由于崛起中的中国身份和利益出现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以及中美两国受第三国的影响和牵制,两国国内都有声音认为,中美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对抗。本文认为,中美两国合作的利益基础依然牢固,合作意愿依然存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仍然是中美两国最正确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的交汇区,中美战略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地区格局的走向,同样,地区格局的演变也影响着中美关系。未来,在亚太地区,中美之间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双方也存在着明显的战略取向的冲突。美国将追求维持其对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而中国坚持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以完全平等的方式与亚太国家发展合作关系。这种理念差异和政策取向将对亚太地区战略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韩两国领导人宣布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两国再次关注最薄弱的军事领域合作.根据合作的深度,军事关系一般可分为军事交流、军事合作、军事同盟三个层次,目前中韩军事关系十分接近第一层次.由于韩美同盟、中朝关系以及中韩军队自身特点等原因,中韩军事关系不可能达到第三层次,但有可能达到第二层次.若双方都有将两国军事关系在目前基础上再向前发展一步的想法,那么两国应该从现在起就积极努力,因为这是建立相互信任的捷径.通过两国军队自身努力和相关国家的理解,中韩军事关系这种水平的发展还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两国军事关系的深化也将有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美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均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和价格风险的挑战,合作的迫切性日增。考虑到双方20多年来打下的良好合作基础和在能源领域的互补性,中美未来合作前景广阔。近来中美能源摩擦增加已引起两国的高度重视,对话与沟通越来越频繁,在相关问题上的共识越来越多。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战略对话与沟通,尽可能消除彼此在能源问题上的不理解乃至误解,同时采取切实措施,推进能源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近代以来新老大国的关系发展,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各个领域都有条件避免大的冲突.中美目前战略互信不足,并非只是政策层面因素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不客观、不全面等因素造成的认识误区,也是双方增进理解、寻求共识的重要障碍.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关乎中美国运,双方应加强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减少和消除各种认识误区,从而增强战略互信、减少和化解非理性战略焦虑.  相似文献   

18.
大事综览     
2002年10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中美首脑举行会晤。22—2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访问美国。江主席先后访问了休斯顿和位于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的“西部白宫”(布什总统的私人牧场)。两国元首就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再次强调中美平等友好合作对两国和世界的重要性。双方决定加强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和交往,在双向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反恐交流与合作,加强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恢复两军交往和副外长级战略安全、军控和防扩散等磋商。美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反对台湾独立。 美方认为中美关系改善的理由充足,但现在说两国关系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还为时过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指出,“9·11事件”后,“美中关系通过反恐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这暗示两国关系正迎来30年来最为稳定的时期。但在世界性的大竞争中,两国将作为对手激烈交  相似文献   

19.
美国坚持插手、干涉台湾问题,使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最敏感、最重要的干扰因素,但其影响呈递减趋势.作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中美两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表明双方选择了不对抗的立场.同时,中美之间正在形成新的重大共同利益,虽然美国仍将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施加影响,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干扰也将继续存在,但总体来看其影响将逐渐减弱,其对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干扰是有限的、可控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为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表明中美关系进入常规性基本上正常和稳定发展的阶段.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逻辑结果,和双方政治、经济、安全关系深化与扩大的反映,合乎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尽管中美关系仍存在结构性矛盾,摩擦和龃龉不可避免,但总体看,两国不会发生全局性对抗,建设性合作关系将继续在曲折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