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曾遇到过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两国都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并形成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地区差距也呈现出了扩大态势。地区差距的扩大不但会阻碍国家整体经济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复交和与新加坡建交是亚太地区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它们将会对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也将会为今后中国与印尼、新加坡发展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关系与交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南盟地区贸易、制造业、服务业合作研究和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部分概要战后出现了一些地区性经济集团,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地区内部各国之间的贸易。现欧洲共同体的前身于1958年成立,该组织后来扩大,并在短期内取得奇迹般的成就,为类似集团的出现起了典范作用。1947年亚洲关系会议所明确表达的亚洲合作精神,由于东盟于1967年成立而在现实中得到体现。南盟成员国在贸易、制造业、服务业等核心领域探索合作可能性的愿望,也是这种为最大限度共同增加财富而进行地区合作倾向的一部分。对南盟成员国之间地区经济合作的目前形势及发展的可能性,本地区所公认的看法可  相似文献   

4.
当前,美国外交政策明显呈"二元化"结构:一方是特朗普政府,另一方是美国现实政治。特朗普政府试图进行全球收缩、向盟国索取好处、发起贸易摩擦,其目的是休养生息,保证"美国第一"。受全球霸权惯性思维和商业利益驱使,现实政治又使美国不得不保持在相关地区的存在,拒绝放弃全球地缘政治利益。即使特朗普2020年连任总统成功,政府与现实政治间的博弈也不会停止,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会有所收窄。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21世纪是亚洲崛起的世纪,那么东北亚地区在亚洲、在世界都将是率先崛起的地区。在未来二三十年,世界经济将会出现这样的格局: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占第二、第三位的将会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和日本,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也将会有两个在东北亚——俄罗斯和韩国。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加速从阿富汗撤军,周边国家普遍担忧2014年后阿富汗安全形势将会恶化并危及本国,国际上关于地区国家,特别是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声音不绝于耳。本文拟以2001年美军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为界,分两个阶段对中阿关系发展历程以及阿富汗政府和民众的中国观进行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与以色列曾是中东地区两个关系最为密切的盟国。但两国关系却在近年来发生了彻底逆转。在造成两国关系恶化的原因中,既有国家政治领导人个人意识形态倾向性与个性的影响,也有国家内部社会潮流转变和政治局势发展的因素,另外还有伊拉克战争后地区国际政治环境变化以及库尔德问题发展的国际化与复杂化。土耳其与以色列当前关系的逆转和危机,不仅会导致这个地区国家之间安全联盟的重新组合,而且也会给中东和平进程的前景以及地区跨国性库尔德问题的发展带来更多变数。  相似文献   

8.
上海合作组织:过去和未来的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上海合作组织过去5年成就和不足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5年的展望.在过去5年中主要的成就是度过了初创时期的曲折和困难,成为一个影响不断上升的地区组织.它的主要不足是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行为能力还不强,经济合作的具体成果还不多.未来5年上海合作组织仍将以安全、经济、人文合作为发展方向,同时它需要在4个方面有突出表现.上海合作组织具备了继续发展的内外条件,它在继续发展的同时,它的形式和功能也会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
布什成功连任美国总统,表明其近年来对外战略的调整在美国内得到认同。这一战略将在布什第二任期内得以延续。未来几年,美国将会在中东和中亚地区加大投入,同时也将遭遇诸多阻力。中美关系总体上可望保持稳定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于阳 《亚非纵横》2004,(1):9-12
回望冷战后十几年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递进,这三者是同步展开的。也就是说,邻里双方缔造了一个长期的共赢局面。导致这种良性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睦邻外交的发展。从温家宝总理2003年10月出席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时发表的演讲可以看出,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在"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即"睦邻"、"富邻"和"安邻"。睦邻政策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良好政治关系的催化剂,富邻政策是指中国愿意作为地区经济的发动机带动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安邻政策是指中国通过实施新安全观以起到地区安全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embraced a particularly aggressive counter-terrorist and counter-proliferation strategy after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 The “Bush Doctrine,” as it became known, reflects a “primacist” approach to grand strategy that aims not only to eliminate global terrorist networks and cowl rogue state proliferators, but also to dissuade potential near-peer competitors from challenging the American-centred international system. Critics expect that this ambitious approach to strategic affairs has become unsustainable in the face of the growing quagmire in Iraq. But “security addiction” in the post-9/11 environment has instead created conditions for a bipartisan consensus on the overall direction, if not the particular modalities, of “primacist” grand strategies. Despite the unpopularity of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and significant American commitments to Afghanistan and Iraq, it is highly unlikely that President Barack Obama will heed calls for military retrenchment or strategic restraint.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的15年中,美国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中断到恢复、不断升温。现实主义的权力观根据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后国家利益的侧重点也会变化这一视角进行解读。建构主义认为,观念会影响身份的建构,美国与印尼观念的变化对它们身份和军事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印(尼)军事合作关系的恢复和升温,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萨本望  喻舒曼 《和平与发展》2012,(1):29-31,76,80,68
2011年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的实质是从过去集中关注全球反恐战争回归到全面经营亚太。其主要特点有: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倾斜,加大对经济手段的倚重,加大军事上进攻色彩,加强对中国的防范。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具有深刻的背景和出于多重战略考虑,并且迄今已收到一些效果。但也应看到,美国“重返亚太”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阻力和制约因素,这些因素既有亚太地区内和外部的,也有美国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15.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维护其生存和安全是美国历届政府一直不变的承诺,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就是保障其安全的重要举措。美国主要从现实主义出发,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来决定它对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的力度。由于美国在不同时期内对全球目标特别是中东战略目标有所不同,美国对以色列的军援政策也随之变化和调整,经历了一个限制——积极——以军援为施压手段——制度化——强化的演变过程。从未来发展看,美国与以色列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互有所需,战略盟友关系不会变,美国对以色列的军援政策也基本上不会变。  相似文献   

16.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可以称之为"回归欧洲"政策。尽管普京执政期间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新的领导核心"梅普组合"形成后,对其欧洲安全政策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未来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将以追求国家安全和欧洲安全事务平等发言权为目标建构其欧洲安全政策,从战略退缩走向积极防御,将重建"俄控区",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的交汇区,中美战略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地区格局的走向,同样,地区格局的演变也影响着中美关系。未来,在亚太地区,中美之间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但双方也存在着明显的战略取向的冲突。美国将追求维持其对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而中国坚持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以完全平等的方式与亚太国家发展合作关系。这种理念差异和政策取向将对亚太地区战略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美军事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经历了多次起落,终于走出低谷,为两国关系找到了新的利益切合点。两军之间必要的沟通渠道的建立,降低了两国关系发生风险的几率。现时两军之间尚缺乏必要的战略互信.这也是两国关系的潜伏危机所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北约东扩、美国筹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以及车臣战争的爆发,俄罗斯日益感到其国家安全遭到威胁.普京自执政以来,非常重视俄罗斯的军事建设与改革.他从本国实际出发,在继承和发展叶利钦时代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国防和军事建设,加紧推进军事改革进程.本文从7方面论述了俄罗斯军事建设与改革的新动向.可以认为,普京时代俄军事建设与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深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What defense budget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have and what defense budget it can afford are separate questions. The debate raging in Washington about Pentagon spending ignores the distinction. Doves insist that we need a more modest military strategy because the current one is wasteful and economically unsustainable. Hawks say that the current approach is sensible and affordable. This article takes a third path, arguing that U.S. military policy is likely to remain extravagant because it is sustainable. We adopted our current strategy—which amounts to trying to run the world with the American military—because we could, not because it was wisest. Wealth and safety make the consequences of bad defense policy abstract for most U.S. taxpayers. So we buy defense like rich people shop, ignoring the balance of costs and benefits. We conflate ideological ambition with what is required for our safety. Unfortunately, the current political demand for austerity and fewer wars will only temporarily restrain our military spending and the ambitions it underwr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