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经历反恐战争的美国人继续在忧虑中前行。“9·11”事件五年多来,反恐毫无疑问成为美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时至今日,恐怖主义非但没有被有效遏制,反而呈现出“越反越恐”的态势。实际上,反恐战争究竟何去何从一直是美国政界、学者、民众争论的焦点,伊拉克乱局更让布什政府内外交困,美国国内逐步开始反思反恐历程,审视现实。伴随着伊拉克局势呈现“内战化”和美国在伊拉克进退维谷的窘境,要求布什政府重新调整反恐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美国的反恐政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特别是“9·11事件”后和反恐战争开始以来 ,美国逐渐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军事活动 ,这被称为“重返东南亚”。其主要特点有 :扩大美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军事合作及加大反恐力度等。其战略企图是为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深化反恐战争以及接触、防范和制约中国。美国“重返东南亚”虽然有助于打击恐怖主义 ,但将使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增加了美国军事干预其他亚太事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使美国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被打破,直接改变了美国对安全环境和现实威胁的判断,“反恐”迅速成为美国国际战略的主轴。“9·11”事件六年来,美国反恐战略历经了继承、重塑、调整、完善四个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反恐战略以及相关的反恐机制与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4.
崔戈 《亚非纵横》2012,(4):28-34
1993年“黑鹰坠落”事件后,索马里逐渐淡出了美国的视野。“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反恐被提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担心索马里这样的“失败国家”成为又一个阿富汗式的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索马里的内乱被再次提上美国非洲战略的议事日程。布什执政的八年时间里,美国加大了对索马里的介入。然而,美国的政策既没能给这个战乱纷飞的国家带来和平,也没能阻止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扩张。美国的索马里政策是失败的,是布什迷信武力,不相信和解原则的失败,是“布什主义”的恶果。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使美国清醒地认识到恐怖主义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从2002年起,在美国颁布的历届、历版各层级安全战略中,官方无一例外地将恐怖主义列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全球反恐战争”的旗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全方位强势挺进中亚,将中亚变成继中东之后又一个集地缘、能源和安全三者为一体的战略场。美国在中亚的强势扩张使得中亚局势更添变数,给中国西部周边安全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3年的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可谓是美国反恐的多事之秋。一年来 ,美国以打响反恐第二场战争为契机 ,全方位推动总体战略布局和内、外政策调整。在外交方面 ,打响一场战争、推出一个战略、应对朝核热点、排查大国关系 ;在内政方面 ,选举政治左右政坛、经济强劲复苏、强化国土安全措施进一步蚕食美国传统自由空间。美国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 ,罩在战争与安全的大网下 ,向国家安全、国土安全和经济安全三大目标迈进。一、外交(一)全方位推进反恐国家战略。继 2 0 0 2年美国确立以“恐怖主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为头号威胁” ,以“先发制人”为主要标志的反…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28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2005年度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①(以下简称“报告”),对过去一年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恐怖主义威胁的性质进行了战略评估,分析了恐怖主义的庇护所、美国的反恐政策以及恐怖分子试图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这是自“9·11”事件以来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使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反恐斗争和反恐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美国顽固推行霸权主义和对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使世界各国难以形成国际反恐合作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共同行动。各国必须以国际关系民主化为基础,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国际反恐合作。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非洲的军事化能源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把控制主要产油国作为其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军事战略的重要一环。“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明显加快美国石油战略的调整,实行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政策,逐步降低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为此,小布什政府不仅把目标转向中亚和里海地区,而且打着“反恐战争”和“人道主义救援”的旗号悄悄向非洲进军。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它所认定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极端伊斯兰所构成的“伊斯兰威胁”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是恐怖主义,而且是可能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主义;这股力量不仅威胁着美国的现实利益如石油安全,而且作为“新布尔什维主义”从根本上威胁着美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当代南亚恐怖主义的起源与诱发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地区是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也是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的前沿地带。“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来,南亚反恐局势的走向引发密集关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情况尤为明显。当代恐怖主义在南亚地区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有若干重的历史与地缘政治诱因发挥了作用,既包括地区部的因素,也包括跨地区及国际范围的问题,这些外因素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南亚恐怖主义问题的复杂性和应对恐怖主义挑战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3.
“9·11”恐怖事件袭击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撬动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进而搅动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美国出于一己私利,试图以两场“反恐战争”来“改造”中东和中亚,但效果乏善可陈。当前,“伊斯兰国”全面肆虐,美国虽未放弃反恐领导权,但行动上畏首畏尾。可以预计,美国反恐的退缩、欧洲反恐的无力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反恐的困境,难以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猖獗势头,使国际反恐面临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反恐战略的分析框架与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全球反恐行动已持续近十八年,理解当下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和未来走向离不开对美国反恐战略历史演进的梳理,而对三届政府反恐战略的比较则需基于统一的分析框架。美国国家反恐战略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认知、指导反恐的基本原则、预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的政策手段。对比分析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与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特朗普政府延续了上一任政府持续收缩的全球反恐态势,具体表现为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认知更趋符合客观现实,“美国优先”的指导原则凸显了利己和激进的态度,预设的战略目标则相对具体和务实。在政策手段上,特朗普政府缩减反恐武力规模、减少外交关注和发展投入,但通过加大军事打击力度以向外界传达其反恐的强硬态度。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的反恐收缩战略进一步表现出美国对全球反恐行动感到疲乏且失去信心,并以此为由试图摆脱原有约束美国对外行为的一系列因素。特朗普政府的反恐战略并不能使美国彻底摆脱全球反恐的尴尬境地,并将对全球反恐形势和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喻波 《东南亚纵横》2004,(10):17-21
“9·11”事件不仅粉碎了美国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武装起来的安全神话 ,也终结了美国自“珍珠港事件”以来本土不可侵袭的骄傲历史。随着美国发动的“21世纪第一场战争”———反恐战争拉开序幕 ,美国的“复仇利剑”不仅刺向了阿富汗的腹地 ,反恐斗争的冲击波也席卷了有着2亿穆斯林的东南亚地区和国家。作为该地区伊斯兰教文化圈中的一分子 ,泰国为了避免在国际和地区“反恐联盟”中处于边缘化的被动地位 ,同时也为了因应在维护国内安全方面的现实需要 ,面对南部地区死灰复燃且日趋猖獗的恐怖主义活动 ,他信政府小心谨慎地启动了以“怀柔”为…  相似文献   

16.
一、“9·11”事件与美国情报改革的启动 2001年9月11日,恐怖组织对美国进行了袭击。这场悲剧造成3000多美国民众遇难,使美国公众遭受了史无前例且异常深刻的心理冲击和精神震撼;表明美国情报界在新形势下根本无力将威胁阻于国门之外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并将美国情报界推到美国舆论谴责的风口浪尖之上。  相似文献   

17.
恐怖主义猖獗改变了世界安全战略走向。美国在“9·11”事件及其随后的“炭疽热”事件之后,把防范核生化恐怖主义提上重要的安全议程.着手全面建设应对核生化恐怖主义的国家能力。美国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保卫本土安全也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应对核生化及放射性威胁。本文着重剖析“9.11”事件后美国对核生化恐怖主义的评估,梳理其在理论体系、组织指挥、国际合作、本土防御、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六个方面的反核生化恐怖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实现了对克林顿总统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巨大转变 二战以来,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大体上分为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超越遏制战略”和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扩张战略。目前美国仍然处于这一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总的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三大支柱”,即安全、经贸和人权。主要是因应2001年“9·11”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乔治·W·布什总统在美国的综合实力基础上,借助反对恐怖主义之机维持冷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推出其国家安全战略即布什主义,强调军事主义,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后,美国在反恐谋霸过程中所进行的两场战争均引发了一种军事打击的“正反馈效应”:军事打击使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反美主义情绪日益高涨,恐怖主义愈演愈烈。于是,在生擒萨达姆及伊朗和利比亚对美态度有所软化的情况下,美国于2004年2月向外界披露了其酝酿已久的“大中东计  相似文献   

20.
印度与美国的反恐合作在“9·11”之后有了明显加强,双方在军事行动、联合军演、信息情报、法律制度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全面提升。其原因除了同为恐怖主义的受害国外,还有进一步提升两国关系和制衡中国、打压巴基斯坦的企图。但两国的合作关系也将受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反恐合作、印度与伊朗合作关系以及美印之间固有的信任危机、法律差异等因素的制约。印美深化反恐合作的道路并非平坦无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