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14年10月,佐科·维多多当选为印度尼西亚第七任总统,提出建设"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并致力于与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接。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和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接,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提供了新契机和更大的合作空间,海洋合作将成为未来两国合作的新领域,其中海洋合作的重点将在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美印关系逐渐从相互疏远的"天然盟友"转型成为全方位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开始于克林顿总统任期后期,小布什总统任职期间进一步强化,在奥巴马总统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全方位、战略性、机制化、不平衡、联合制衡中国等特点。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升温的背后有两国共同的利益追求但也存在诸多分歧。随着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展开,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与互动将对亚太地区安全甚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政府需加强与美、印两国的战略沟通与对话,推动中、美、印三国在亚太地区的良性互动,努力塑造中美、中印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发展呈现三大走向,从次级层次的合作向以战略性合作为重点方向发展,合作领域和项目由分散走向集聚,合作方式在多边和双边层次上并行推进。2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海洋合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推动新一轮海洋合作之际还需关注困难和挑战,如政治上的信任赤字、有限的合作层次、一方积极主动另一方消极被动的单向行动等问题。推动海洋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增强互信、化解分歧的共同要求。中国和东盟国家应在合作共赢精神指引下,努力使海洋合作成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新的支柱。  相似文献   

4.
印度独立后十分重视发展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后,双方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机制,如印欧首脑会议和印欧工商高峰会议等,在第五届印欧首脑会议上,双方还确立了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的目标。目前,欧盟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印度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历史性的332亿欧元。虽然双方的合作仍有不少的制约因素,但双方的合作前景相当广阔。  相似文献   

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更加凸显了全球治理的重要性。此次疫情防控一方面暴露了全球治理体系的诸多困境,另一方面也预示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全球治理体系亟须改革和重构,包括全球治理理念转变、全球治理主体调整、全球治理客体重心转移、全球治理规则创新以及全球治理动力再塑造。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在G20等多边机制下积极发挥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改革,扩大中国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影响力;建立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为全球治理树立信心和标杆;发展"一带一路"国际治理合作平台,着力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加强东亚区域合作抗疫,提升亚洲国家全球治理地位。总之,中国将与各国协作共同塑造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凸显了国际合作的缺失。面对疫情冲击,不仅以G20为主要平台的大国协调机制和以WHO为中心的全球健康治理框架乏善可陈,欧盟、东盟、非盟、阿盟等众多地区合作框架也无所作为,各国重新回到国家主义的框架。大国间抗击疫情的合作不仅难以开展,还频频出现了责任转嫁、物资劫持、"脱钩"等现象。全球卫生治理机制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治理机制设计存在赤字,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国家手中,国际机制缺乏调动国内资源的合法手段,造成治理能力不足。这一赤字在应对小规模的疫情方面尚可支撑,在应对全球性疫情方面明显不足,由此决定了各国在疫情冲击下除了回到国家治理轨道外别无他途。因此,疫情治理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求全球治理合作走向深度全球化的新阶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必将对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在全世界的流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引发了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这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既是契机,也是考验。但不同层次上的国际合作状况有所不同,对全球治理的意义也有差异。从"促进公共卫生的全球治理"层面看,以联合国等为代表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上间接促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在这次抗疫过程中的作用有限。在"卫生问题全球治理"层面,世界卫生组织利用专业优势,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支持全球公共卫生的治理"层面,比较突出的是东亚国家中中、日、韩和东盟国家在既有合作框架下进行了有意义的合作。非国家行为体积极投入国际抗疫合作,展现出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和潜力。中国政府和社会都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但因国际关系总体环境恶化,在应对疫情过程中,金砖组织并没有在已有的合作框架下启动应对疫情冲击的合作与对话。世界卫生组织因为个别国家的不负责任行为而受到指责,这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一个重大打击,也为其他领域的全球治理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8.
战略伙伴关系是冷战后兴起的一种新型国家问关系。中国和巴西具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意愿及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潜力。1993年中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两国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重大进展,在经济、科技和国际事务等领域的合作尤其令人瞩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一系列合作的先例。由于两国的具体利益和对战略伙伴关系的期许存在差异,双方的合作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然而,只要两国的整体优先目标保持一致,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就会继续向前发展,正因为如此,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并于2012年被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2020年,回应COVID-19疫情对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的挑战成为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的工作重点.疫情背景下,反贪及棉兰老和平进程等多项长期工作也得到稳步推进.尽管采取及时应对措施,菲律宾仍成为东南亚COVID-19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反贪工作持续推进,清查了菲律宾多个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2020年新反恐怖主义法》的实施强化了菲律宾政府管控内部安全问题的能力.经济受到疫情冲击,多项宏观指标恶化,旅游和海外劳务等支柱产业受损严重;政府在疫情的不利影响下仍然坚持推进"大建特建"项目建设;反垄断斗争取得初步成效.外交方面,国际主流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仍就人权和新闻自由对杜特尔特进行抨击;美菲两国关系在年初一度恶化,但疫情暴发后合作紧密.中菲两国紧密合作,在抗疫、南海问题管控及国际事务合作方面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3月底,越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月至3月初为第一阶段,感染者有限,16例全部治愈,防治效果好;3月6日至3月31日为第二阶段,感染确诊者迅速增加,防控形势严峻;进入4月份是第三阶段,越南在全国采取"社会隔离"措施,并在竭尽所能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也积极展开一些抗疫国际合作。从历史经验、政治体制、民族性格和国家实力等综合因素分析,越南疫情不至于发展到失控的局面。此次疫情可能会对中越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和"两廊一圈"发展战略对接、疫情防控合作、传统睦邻友好关系和外交合作等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时宏远 《南亚研究季刊》2020,(1):101-108,I0004
印度和澳大利亚近年来不断加强海洋合作。这主要表现在举行联合海军演习、建立海洋对话机制、推动地区海洋治理等方面。两国之所以不断加强海洋合作,主要因为双方都调整了海洋战略、均希望制衡中国、促进经贸合作以及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双方全球外交战略存在差异、对中国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印度不满澳大利亚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以及印澳距离较远和经济关系不密切,两国在进行海洋合作时会受到一定制约。不过,由于双方不存在根本性矛盾,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两国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强海洋合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澳大利亚与印度的关系发展迅速,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及人文等领域合作不断加深.但受各种因素制约,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尚不成熟,迄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未来,澳印关系,特别是安全关系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从而对亚太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在理论上推动了新一轮国际发展合作、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在实践上则为全球海洋治理注入强劲的新动力并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新的向度与范式。然而,在全球海洋治理视阈下南海"蓝色伙伴关系"的构建面临着治理主体乏力、客体局限以及机制薄弱等问题。为此,必须从鼓励多领域共同推动的"蓝色"合作、培育多元化紧密互动的"伙伴"主体、保障多层级合作联动的"关系"结构等3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冷战以来苏联(俄罗斯)与委内瑞拉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苏联与委内瑞拉建立外交关系,但这种关系未能维持多久。随着冷战铁幕在拉美地区的落下和美国与委内瑞拉关系的密切,苏联与委内瑞拉中断了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委内瑞拉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与苏联的关系得到逐步恢复,并在政治领域加强合作。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拉美政策的调整,俄委关系迅速升温。1999年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执政、2000年普京在俄罗斯执政后,两国于2006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俄委关系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双边政治互信增强,在国际政治领域彼此关照;二是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和军火贸易凸显,联合举行军事演习;三是能源合作的规模和水平逐步提高,双边经贸往来频繁;四是俄罗斯学术界加大对委内瑞拉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 11月 2 9日于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中国 -东盟领导人会议的发言中所指出的 ,2 0 0 4年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的新发展 ,呈现出以下明显特点 :一是政治对话频繁 ,相互信任加深 ;二是经贸关系增强 ,合作水平提升 ;三是安全对话深入 ,合作富有成效 ;四是全面拓展合作 ,内容更加丰富。总体上讲 ,在过去的一年 ,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日益巩固 ,互惠互利效益日益显现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顺利发展。一、高层交往频繁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 0 0 4年 ,中国与东盟继续保持了频繁的高层交往。包括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到访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为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双方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关系的增进提供了新理念、新指南,同时或可为南海问题和南海局势的发展带来新环境、新框架。中国不仅要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和为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展开互动营造更为良好的政治氛围,而且还应积极与东盟就南海议题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正面应对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考虑,增强互动的实效性和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促使南海由争端的焦点变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和周边环境非常复杂,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现实的安全威胁,在地区层面甚至更广阔空间加强多边框架内的合作,包括主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具有特殊的意义.中俄还在联合国、金砖机制、G20、APEC、亚信会议等全球和地区框架内进行互动,推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这都标志着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被注入了更多的合作内涵和更为丰富的合作层次.双方对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安全、经济、政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利益共同点,这是开展多边合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两个全球性大国,在地区问题上也存在目标上的差异,但没有成为在多边层面上开展合作的实质性障碍.未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交化,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经济、政治、安全格局将出现重大调整,中俄在一系列多边机制和框架内的合作,积极参与完善全球和地区治理体系,对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格局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能够起到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志伟 《拉丁美洲研究》2013,35(1):44-49,80
进入21世纪以来,巴俄双边关系借助"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获得了较快的提升,具备了以下主要特征:政治关系方面,巴俄两国不仅确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了广维度的双边对话机制;经贸方面,两国贸易量相对有限,贸易结构互补性不强,但俄罗斯对巴西投资的热情开始见涨;科技合作方面,两国表现出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但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合作项目;国际合作方面,"金砖国家"机制赋予了巴俄双边关系更多的国际含义,有关全球治理的国际议题的立场协调正逐渐成为巴俄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两个地区大国和崛起中的"金砖国家",加之日益成型的"金砖国家"机制的促进,巴俄两国关系将延续现有发展态势,但"政热经冷"的双边关系特点很难在短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9.
美印太空合作始于冷战时期。当前,太空合作是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四大支柱之一,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美印双方在太空合作中各取所需:美国利用太空合作拉拢印度,旨在实现其反恐、太空、地缘、安全等多重战略目标;印度则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太空合作全面提升其经济、科技与军事实力,实现其大国梦想。美印太空合作还基于共同的需要,即确保太空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增加太空态势感知与海洋态势感知能力。但是,随着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光环的褪色,美国对印度进行技术扩散的担心增加,并且对印度太空行为能否受控于美心怀疑虑,因此美印太空合作继续深化的前景并不明朗。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论坛     
《东北亚论坛》2021,(1):F0003-F0003
2021年选题参考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改革研究;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与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研究;5.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6.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7.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动向与前景研究;8.后疫情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9.东北亚区域人文交流合作研究;10.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11.全球及东北亚重大热点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