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使外交作为非传统外交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交事务中, 其无论是在形 式、内容还是在功能上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而且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代中国外交发 展出来的一种新模式。特使外交的频繁使用和制度化发展是中国克服常驻外交有限性与外交事务 处理的专门化、多样化要求之间矛盾的灵活化处理, 是对拓展国际利益和实现外交转型的平衡性把 握, 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用国际主流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和融入国际体系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2.
葬礼外交是一种特殊的外交形式,指国家或政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死亡事件举行葬礼而引发和促成的一系列外交互动.葬礼外交带有一定的机会主义倾向,目前尚未形成一种普遍适用的葬礼机制,并受到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但是,葬礼外交仍具备一定的作用和价值,是反映两国亲疏关系的指示器.在葬礼的掩盖下,不同国家间外交人员的谈判不会引起公众注意,因此葬礼外交也具有悄悄外交的作用.葬礼外交因其特殊性而具有的独特魅力,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虽然葬礼外交频繁见诸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但是学界对其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有关这方面的专业论文更是非常之少.本文尝试从葬礼外交的概念着手,利用一些统计数据和具体案例来分析葬礼外交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相连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公开性、真实性为主要特征,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最终目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广泛的施展空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现政治大国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通过公共外交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其传统外交的制约及外交政策的功利性也使日本公共外交失色不少。日本公共外交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4.
论信息时代的网络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革命的发展,催生了网络外交.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手段,它丰富了外交理论与实践,改变了我们对国家主权、国家权力的认识,并考验着国家外交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危机决策能力和日常外交管理机制.中国的网络外交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网络和信息主权面临挤压、外交主体单一、方法不多、公关意识不强.中国应对网络外交的主体加强引导,创新体制,做大做强网络外交群体,对内建设和谐网络社会,对外开创和谐网络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中国外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大了探索和创新力度,体现出多重属性的大国外交思想、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和积极进取的外交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外交思想和战略建设,丰富了中国的大国外交实践,指引着中国大国外交运筹和发展方向。然而,中国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在外交理论、战略和实践上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不能犯重大错误。未来中国外交在理论建设方面需要更加系统,在战略思维方面需要更加缜密,在政策举措方面需要更加周全,在舆论引导方面需要更加超前,争取在外交工作上取得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范勇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3):21-38,155,156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试论奥巴马外交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上台后推出的外交新政,经过一年的扩充与演化,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外交思想与政策。其主要特点是在坚持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前提下,以谋求多边合作为基调,以运用"巧实力"为基础,以柔性务实策略为基本手段。检点一年来的实践,奥巴马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与对外关系,但由于其未能跳出美国独家支配的全球战略框架,成效和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
本文意在通过对非政府组织在外交中的主体角色和策略行为的分析,来揭示其在公共外交和国际政治中的政治效应。本文认为:非政府组织作为非传统外交中的行为主体无法用"公众"一词来表达,非政府组织作为组织化的"公众"给国家政府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塑造和权威竞争上的压力;同时非政府组织还给国家政府的形象和价值追求塑造了评判标准;非政府组织的"逆外交"活动也使其在与国家政府的博弈中扮演权威和价值理念的主导者、灌输者和塑造者的角色。非政府组织在非传统外交中扮演的角色主要可分为三类:受国家政府委托或与政府有紧密联系,承担政府公共外交职能和任务;政治联盟或者伙伴,乃至是雇佣关系;跨国治理、跨国倡议或动员网络。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作用带来了重要的政治效应:即酝酿着新型权力政治、"逆外交"政治、社会中心政治的呈现,并推动国家政治向非国家政治演进。  相似文献   

9.
《国际观察》2021,(5):53-78
中国外交话语权建设经历了外交承认的获得与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话语权的生成、国际认同度的提高与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与新型全球治理实践的发展三个阶段。考察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与生成逻辑,不仅对于推动改变当前国际舆论"西强中弱"格局,进一步推动国际战略力量"西降东升"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本质和特点:一是高科技驱动的国家硬实力与价值观驱动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是话语权生成的基础;二是在外交实践与融通中外基础上创新外交理论体系是话语权提升的关键;三是拓展人民外交、国际组织外交与媒体外交等多元外交形式是话语权提升的保证;四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真诚重义与和平中庸的外交风格是话语权建设的助力。本文认为,外交话语转化为话语权需要满足被听闻、被回应、被认同、被实践等条件,需要遵循外交话语权的生成逻辑,在国家实力基础上加强话语构建、翻译、传播"一体化"建设,通过阴阳共生与多元结构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跨越中西"话语鸿沟",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型的全球性话语,借此提升我国的战略性外交话语权与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美国政府通过实施社会化媒体外交,进一步提高了外交效率,增强了外交透明度,获得了更多对外进行交流、实现接触、促进互动、加强影响的机会,对实现美国的公共外交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社会化媒体外交是一种"虚拟公共外交",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它并不能取代传统公共外交,只能是传统公共外交的有益补充。美国推行社会化媒体外交的一些思路、做法和措施,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马英九作为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在"5·20就职演说"中进一步阐明其"活路外交"政策,并通过之后在执政中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加以落实,自此马英九"活路外交"政策从理念的阐述开始进入外交实践阶段。"活路外交"政策作为台湾"外交"的新出路,正是力图建立两岸发展、国际参与的"暂行架构",让台湾能有一定的国际空间,也就是"大陆同意的台湾参与国际事务"新模式,具体做法则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就国际空间展开谈判。随着马英九"活路外交"政策的清晰化与付诸实践,两岸交往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交往次数明显增多,交往层次明显提升,交往内容明显扩宽。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大国志向与小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大国志向与位置意识有关,它植根于日本的战略文化,但受到小国心态和小国外交行为的制约.本文分析了日本大国志向的历史缘起和现实表现,解剖了日本与这种大国志向相矛盾的小国外交实践.文章认为,日本的小国外交主要表现为把某一大国"理想化"的小国心态和缺乏独立外交理念的小国外交实践,这种实践突出表现为对美外交的从属性和缺乏勇于负责的道义精神以及国际责任感.文章最后提出日本的大国志向与小国外交的矛盾,认为这种矛盾表面上看是因为日本过分依赖美国、受美国越顶外交的摆弄、特别是缺乏独立的外交理念,其深层原因在于日本战略文化中的"位置意识",由此引申出日本今后要想成为政治大国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际行为体可以运用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国际制度和价值规范四种资源,通过强制、威胁、奖赏、设置议程、说服和吸引等六种方式采时其他行为体施加影响和控制,以实现其外交战略."和"是中国传统知识权力的核心,而"和谐世界"理念则是对其的一种扬弃,既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向国际社会所承担的神圣职责.它决定了中国的外交战略目标必将以"和谐"的方式实现.回顾历史,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外交实践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已很好地将"和"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在为中国赢得国际声誉的同时,也实现了我国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4.
谭再文 《国际观察》2005,1(1):68-73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应被当作一项外交战略来对待,需要做出符合外交战略模式的解释.它是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对它进行"原教旨主义"的理解.它规定了我们在外交上不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它最有利于实现国家的核心利益.我国现在的环境正符合选择这一战略的条件,因此我们仍需要坚持这一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5.
经济外交在现代外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包含经济服务外交和外交服务经济两大内容.作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新兴大国,中国的经济外交是服务国家核心利益、提升国际地位、改善外部环境的需要.深化经济外交工作,应在体制架构上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在目标设定上进一步强调合作共赢,在制度平台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在驻外机构建设上进一步强化经济职能,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重视经济实践,在实施主体中进一步推进多元参与,在理论研究上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为现代外交提供了新的工具,提高了外交决策效率,丰富了外交实践的手段。数字外交不只是数字工具与传统外交的简单结合,也不应将其简化为一种软实力工具,而应将其视为外交工具、外交模式和外交战略等多层次变革的新阶段。围绕数字工具的前沿技术竞争,数字平台的话语权竞争以及数字外交的整体战略之争,正在成为当前数字外交博弈的焦点。推进数字外交需要深入理解数字外交发展的新态势,寻求具有国家特色的数字外交之路,同时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加强与国际行为体的双向沟通,保持数字竞争与数字合作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间外交:历史反思与学术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作为与美日冷战政治斗争的手段,人民外交是传统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思想和重要实践形态.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正常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外交转型为民间外交,形成了在社会基础培育和全面实现国家利益两个方向上配合政府总体外交的战略格局.然而,有关民间外交的学术研究严重滞后,其基本概念混乱和重要结论错误的状况需要在研究中进行历史反思和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统筹国内国际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深刻的战略内涵和新颖的外交布局。它坚持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重视互联互通建设,发挥资本先导作用;是中国加强周边外交特别是加强与中亚和东南亚关系的重要举措;具有塑造周边稳定繁荣、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建立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战略目标。同时,它也是新颖外交布局:周边外交是保障、新兴大国外交是重点、多边外交是平台的实践。通过成立多边金融机制和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将会实质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网络时代,美国以新信息技术和网络新媒体为工具,通过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舆论攻击的"组合拳"方式,对华开展网络外交,其结果是一柄双刃剑,对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形象和美国自身的影响都有利有弊。透过美国对华网络外交的实践与影响可以预见:全球信息争霸战将会走向白热化;国际社会在"自由"与"安全"这一传统对立命题的博弈中将面临更为深刻的伦理困境;全球文明融合与冲突的趋势将会在虚拟空间进一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准联盟外交是国家间在非正式安全合作协定基础上开展的安全合作,它具有隐蔽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此外交模式的运作不依靠盟约,而依靠领导人互访、口头承诺、非正式安全协定或对外援助.当获得外部战略资源与保持外交自主性在决策者心里达成一种平衡时,准联盟外交就会比联盟外交和中立外交更具吸引力.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中立国家还是结盟国家都推行过准联盟外交,这为中国开展准联盟外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