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首次对绵羊、牦牛棘球蚴囊液的蛋白质、糖、脂及酯酶同功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蛋白质分别显示38及36条带;用RAS染糖,分别显示19及22条带;用Nile's蓝染脂,均显示7条带;用坚固蓝染酯酶同功酶,分别显示20及10条带。两者上述几项生化指标的差异是宿主特性不同的一个反映。本项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绵羊、牦牛棘球蚴囊液的生化特性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62.
给大白鼠经口感染7000~10000条肌幼虫后7天剖杀,收集成虫。将7日龄成虫于199培养液中37℃培养48小时后过滤、离心收集新生幼虫。将冻融灭活的新生幼虫按不同数是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按不同免疫程序经腹腔免疫猪。最后1次免疫后第7天攻击感染不同数量的肌幼虫。攻击感染后35天剖杀全部试验猪,取隔肌脚消化检查,计算每克肌肉的荷虫量(LPG)及免疫效力,同时观察免疫后及感染后的血清抗体消长变化。结果表明,新生幼虫对猪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10万条灭活新生幼虫所诱导的最高减虫率达95.3%,免疫保护期至少90天。免疫后特异抗体增加,免疫猪体内肌幼虫感染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63.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又称Wes-tern Blotting,亦称蛋白质印迹(Protein Blot-ting),是继Southerm Blotting和NorthernBlotting之后所建立的一种专门用于蛋白质的分析方法。由于该法结合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及免疫检测方法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因而已成为生物化学、免疫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的一项十  相似文献   
64.
棘球蚴(Hydatid cyst)首先由Goeze(1780)在绵羊体内发现,目前已知主要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肝、肺内脏组织中。鹿、黄羊、羚羊等野生动物亦可感染,人也是适宜的中间宿主。棘球蚴的特征,常具一个流体的包囊,囊中充满液体,谓之囊液,是棘球蚴的重要组成部分。棘球蚴囊体一般直径可达15~20厘米,最大者甚至超过50厘米。因此,囊液的含量有的数千毫升乃至数万毫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旦包囊破裂,大量囊液  相似文献   
65.
Ras家族相关蛋白是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组成蛋白,在寄生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大片吸虫的Ras家族蛋白基因(Fg Rap1)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对Fg Rap1进行克隆、表达、序列分析及免疫反应性评价。根据肝片吸虫的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设计肝片吸虫Ras家族蛋白基因引物,以大片吸虫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Fg Rap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鉴定;然后构建p ET-SUMO-Fg Rap1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对纯化的目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大片吸虫Fg Rap1基因大小为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含有9个亲水区,但无跨膜区,有6个α螺旋、8个β折叠、2个较长的β转角、1个较长的无规则卷曲和8个主要的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Fg Rap1蛋白为包涵体表达,用大片吸虫排泄分泌抗原免疫家兔的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本研究首次克隆并鉴定了大片吸虫Ras家族蛋白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该蛋白是潜在的大片吸虫诊断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66.
用羊脑多头蚴囊液和囊壁粗抗原以12mg/只的免疫剂量与等体积的白油-司班佐剂乳化,分3次免疫羊。于第3次免疫后14d,经口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2500枚,攻击后225d,剖杀检查免疫效果。结果囊壁粗抗原免疫组羊只全获保护,囊液粗抗原免疫组羊只(3/4)获保护,另1只羊脑中有直径0.6cm钙化的多头蚴病灶,其间为干酪样物质。而感染对照组羊脑中均有多头蚴寄生,其中1只羊脑中有3个多头蚴包囊,致使羊的脑组织极度萎缩,呈一层薄膜包围在包囊周围。免疫羊血清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免疫羊体重略高于对照羊  相似文献   
67.
在动物旋毛虫病流行病学中,由于绵羊的食物特性和饲养方式与猪不同,故不像猪那样感染,传播旋毛虫病原而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但一些地区曾有因食用涮羊肉而爆发人旋毛虫病的报道。因此,有关学者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了解西北地区放牧绵羊感染旋毛虫的状况,我们用猪源旋毛虫肌幼虫对绵羊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用ELISA检测了内蒙、青海、宁夏和甘肃4省区部分地区放牧羊血清旋毛虫抗体。  相似文献   
68.
采用等电聚焦电泳(IEF)技术,对自然感染绵羊的脑多头蚴的头节可溶性抗原、囊壁可溶性抗原和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IEF电泳后,分别用考马斯亮蓝R-250法染蛋白质,PAS法染多糖,醋酸α-萘酯-坚固蓝法染酯酶同工酶,Nile's蓝法染脂.蛋白质染色后头节可溶性抗原显带42条,等电点(pI)4.89~8.72;囊壁可溶性抗原显带50条,pI 4.80~8.69;囊液抗原显带39条,pI 4.80~9.88.多糖染色后头节可溶性抗原显带22条,pI 4.04~8.30;囊壁可溶性抗原显带19条,pI 4.82~9.92.酯酶同工酶染色后头节可溶性抗原显带7条,pI 4.93~7.22;囊壁可溶性抗原显带7条,pI 4.93~6.91;囊液抗原显带13条,pI 5.23~9.70.脂染色后头节可溶性抗原显带3条,pI分别是4.03、5.69和8.63;囊壁可溶性抗原显带2条,pI分别是4.03和8.44;囊液抗原显带3条,pI分别是5.01、5.12和5.27.  相似文献   
69.
家畜棘球蚴病(Echinococcosls, Hydatid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成为世界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棘球蚴寄生于中间宿主脏器组织的深层,临床上难以发现特征性变化,生前亦不能用寄生虫学方法加以检查。人医临床所应用的物理学方法,如X射线、超声波、同位素扫描或Casoni皮肤试验,目前在兽医上尚难付诸实际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综览文献资料,间接血凝试验(IHA)操作方便,从免疫学发展历史来看,还是一种新技术。国内在兽医方面应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诊断家畜棘球蚴的资料不多,仅见陈德明等(1982)的报告。为此,我们对本方法继续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0.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畜均感染本病,感染来源于摄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故肉品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以往采用的传统压片镜检法,漏检率较高;人工消化法操作复杂,需时较长,目前多数采用补体结合反应、凝集试验、血凝试验、免疫扩散、免疫电泳、皮内试验、絮状试验、环蚴沉淀反应、荧光抗体试验、放射免疫测定及免疫酶标技术等血清学方法检测旋毛虫病,仍不同程度存在着敏感性不高、特异性不强等缺点。为提供一种敏感、特异、稳定可靠的,能用于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肉品检验的方法,我们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