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140篇
中国政治   10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两会是共商国是、倾听民意、关注民生、发挥公民对国家机关活动监督功能的良好平台。两会作为检察机关在特定的时间、集中全面向人代会报告工作,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的特定场合,对推动检察工作健康持续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历来都高度重视。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该如何面对两会,如何充分利用两会平台,更好地开展检察工作,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本刊特邀请专家学者就两会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与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2.
韩大元 《中国法律》2007,(3):36-37,122-125
在纪念香港基本法实施十周年时。我们需要认真地回顾基本法实践的历程与经验。正视基本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求是、开放、发展和宽容的态度思考未来基本法实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3.
对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开始,我国的司法考试至今已历三届。我们选取了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中的若干问题,从宪法学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以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制度、原则与精神为基准,对司法考试做一检视,其内容包括考试的性质、名称、主管机关、报考资格、通过条件、经费开支,以及法律职业资格的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4.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其存在的宪法基础,是公民实现其宪法中规定的参政权、监督权的一种具体方式,是探索保障和救济职务犯罪调查过程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害人基本权利的新途径。该制度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宪政实践。  相似文献   
155.
韩大元 《法学家》2006,(1):49-52
一、宪法学研究概括 2005年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地方宪法学研究会、各法学研究机构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宪法学学术讨论会,探讨了宪法学理论面临的新课题.1.10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山东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泉城济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人权的宪法保障",有130多名学者提交了论文.与会者围绕"人权与公民权"、"人权的立法保障"、"人权的司法保障"、"人权入宪与依宪执政"、"人权公约的实施机制"等问题展开讨论.2.5月28日,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厦门大学法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吴家麟教授八十华诞暨宪法学思想研讨会"福州市举行.与会学者系统地探讨了吴家麟宪法思想的特点与新中国宪法学发展的联系,并围绕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56.
公民宪法意识是宪法运行和宪法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有助于客观地分析和评价社会转型过程中宪法实施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在今后的法治建设和宪法完善中,我们需要理性地评价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现状,关注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的公民宪法意识的变化及其特点,将法治建设、宪法完善与公民宪法意识的提高、宪法制度的创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7.
法律意识既是法治进程的推动力量,也是其重要标志。30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各种法律制度推陈出新,也表现为民众尤其是公务员法律意识的变迁。本调查以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公务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考察其对法治、宪法、人权、程序等11项指标的认识与理解,获得当下公务员法律意识的一个大致的定性与定量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当下公务员法律意识尚未形成稳定结构,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意识等水平因职务级别、单位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而呈现不同样态。公务员法律培训机制也需做相应调整,提高实效性,借此提升公务员法律意识水平与法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58.
试论宪法解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法律实证主义主张按照宪法原意, 通过对宪法条文的逻辑推理, 达到绝对客观的宪法解释; 自由主义法学视宪法解释为“造法”而非“寻法”, 解释者的主观性既不可避免, 也为实现社会正义所必需。二者都失之偏颇。宪法解释既不可能绝对客观, 也不应成为解释者的主观“恣意”, 我们只能寻求一种相对客观的解释。这就需要约束解释者的主观性, 包括制宪者意图约束、宪法基本精神约束、客观的历史进步方向约束、解释规则约束以及解释者人格的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59.
以《宪法》第126条为基础寻求宪法适用的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齐玉苓案的批复出台后,曾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鸣。学者们围绕基本权利与民事权利、受教育权与人格权、宪法司法适用的性质与方法、宪法功能与违宪主体、宪法解释权与法院审判权界限以及人权的第三者效力等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学术探讨。笔者还记得,在2001年召开的宪法学年会上学者们曾围绕批复对我国宪法适用的利弊进行过严肃的学术讨论。虽然学术观点不同,但无论是肯定者还是批评者,大家都有一个基本共识:尽管批复存在一些瑕疵,但作为个案给宪法学研究与教学带来了值得探讨的新课题,特别是对推动基本权利的宪法救济,探讨宪法与审判权的关系以及扩大宪法的社会影响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008年  相似文献   
160.
私有财产权入宪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韩大元 《法学》2004,(4):13-17
20 0 4年 3月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中国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改 ,是宪法内容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保持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宪法修改始终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要求。宪法修正案内涵深刻 ,立意高远 ,都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对私有财产权与人权的保护性规定 ,对中国宪法发展和我国整体法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