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敦颐《太极图》渊源再审思──与陈寒鸣同志商榷任俊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发表了陈寒鸣同志《周敦颐(太极图)渊源审思》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文中引用《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董铢所记的一则材料作论据,通过推测得出周敦颐《太极图》...  相似文献   
12.
自从江泽民同志将“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正式提出以后,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纷纷开展学习,并围绕“以德治国”的内涵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贯彻“以德治国”展开了讨论。但在理解“以德治国”方略时却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和歪曲、诋毁“以德治国”的论调,因此,有必要澄清认识误区,以便进一步正确、全面、完整地理解“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仁与易     
仁与易是中国哲学史上两个内涵极为深广的范畴。“仁”主实际而“易”较空泛。在儒家思想中,仁是人本主义的立论根本。从政治理想说,它是通向大同世界的思想基础;从社会伦理说,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教化手段;从个人修养说,是成贤成圣的必备条件。而从普通生物学角度说,仁又是生长存活的一种标志。仁的概念尽管存在于《易传》之前,但在理论上却被儒者们附会于《易传》,因而它又是易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仁是易的派生物要弄清楚仁与易的关系,必须先说清楚什么叫易。然则什么叫“易”,或者说“易”究竟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古来不少学人作…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我们需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因此新时代的战略核心应当作为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战略思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其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对战略思维价值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特征,使得战略思维视阈下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战略价值深入人心。只有建设好新时代战略思维以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完成中国梦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儒家"天人合一"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天人合一”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从《周易》发轫,经过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的确立和发展,到宋明理学时代趋于成熟。理学诸子从宇宙本体论与人生境界说相结合的高度,提出了“天地万物一体”说,使儒家“天人合一”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成为更加系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大同思想和成圣的最高人格相适应 ,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这个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 ,而是具体化了的。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说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根据《礼运》的这段描述 ,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全民…  相似文献   
17.
论董仲舒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湘溶  任俊华 《湖湘论坛》2004,17(1):38-40,73
汉儒董仲舒 (前 179-前 10 4年 )立足于汉武帝“求天命与情性”(《汉书·董仲舒传》)的政治需要 ,通过自己三年“不观舍园”(《史记·儒林列传》)的苦心冥思 ,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天人感应理论是一套儒家政治学说 ,它通过上天发生灾异现象与人君 (皇帝 )有过失行为联系起来 ,用托天管人的手法 ,试图控制皇帝的所作所为 ,从而达到安邦治国的目的。这种天人感应理论是充分吸取和继承了先秦天人合一说 ,尤其是早期儒家借天灾“正刑与德”思想的结果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二 )·鲁邦大旱》) ,有明显的神学目的论色彩。显然 ,董仲…  相似文献   
18.
儒家是一种仁爱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道家是一种超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为主义生态伦理观,佛家是一种破妄型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这三种生态伦理观对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代持三种不同立场的生态伦理学说,即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反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和超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生态伦理学说,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供借鉴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问题,哲学界存在着各种异议。有人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同一个概念,都是指的对立统一规律;有人认为“核心”和“实质”是有区别的;有人认为恩格斯主张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而列宁主张对立统一规律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从这种正确观点上后退了”,等等,各种看法莫衷一是。笔者通过学习《反杜林论》和《哲学笔记》对这个问题的有关论述,也谈点个人浅见。“辩证法的核心”和“辩证法的实质”,这两个概念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首先提出来  相似文献   
20.
宋理宗缘何只对瑶族发给“特许状”?──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与《平王券牒》任俊华瑶族珍贵历史文献《平王券牒》(又名《评皇券牒》、《过山榜》等),国际瑶族研究协会将其列入瑶族研究三大问题之一。对《平王券牒》作过深入研究的日本上智大学白鸟芳郎教授和湖南瑶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