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研读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注和谈话,找准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构想,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当今时代的智慧和真理,真有不可超越的意义,这种不可超越的时代意义通过多视角的考察将会理解得更深刻。首先,从中国社会精神文化、中国哲学发展、演进的历程看,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最新阶段。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三大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是以孔儒学说为主体的传统唯心主义哲学、孙中山进化论的唯物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以毛泽东哲学思想为代表的现代哲学。这三大哲学形态依中国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而发展,依中国三大社会形态的更替而更替。不难看出,从近代形态中脱颖而出的、实现了向现代哲学迁跃了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现今时代的精神表现,它正处于  相似文献   
63.
胡为雄 《理论学刊》2012,(3):9-17,127
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大体分为明显相关的三个不同层次,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和阶级斗争的策略。阶级斗争的观点是这一理论的精神内核,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这一理论向"实物"形态转化过渡的中间环节,阶级理论具体化为实践理性的表现形态。这种多层次理论结构使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具有独特丰富的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本身已证明了毛泽东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深刻性,阶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阶级斗争策略的正确性。毛泽东谈论社会革命、中国革命往往将其与革命战争维系在一起,对政治革命的具体形式作了具体分析。毛泽东以马列主义国家学说为思想指南,严谨地指明了中国革命将以建立何种国家制度为最后归宿。中国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是中国社会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新最进步的政治形式。它一方面是对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的借鉴,另一方面又是把握中国具体国情进行的一种政治创造,是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国家理论于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64.
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保障─—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法制建设的思想胡为雄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法制建设,邓小平同志有关法制建设的谈话或讲话,有不少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故从该卷可以领略到邓小平同志的法制建设思想。概括起来,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主要...  相似文献   
65.
马克思认为全球化的经济表现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超出了国家范围。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义世界性的扩张过程中会带来殖民制度,并且随之而来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残酷的商业战争并以血腥的暴力为基础。同时,随着货币和商品流通而形成的世界货币执行支付和购买手段,与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相联系的是信用制度、金融制度、保护关税制度等。马克思认定全球化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行程将有利于人类的最终解放。  相似文献   
66.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加快了中国社 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全球化在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壮大时, 也推动中国社会民主政治文化的发展, 提升了 中国社会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培育了中国公民的自主精神和文化素质。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 设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道德教育, 培育健全的道德文化;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和廉政教育, 推广廉政文化;加强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发挥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的提高;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67.
人类的政治活动早已超越国界,不只是局限在国家的范围而具有全球性。在全球性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全球性政治治理机构中,最具权威性的是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同时还有各国议会联盟、国际刑事警察组织等。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和联合国的历史表明,地球上各地区和各国家之间确有许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全球性问题需要通过全球性的组织才能更好地得到解决。所有这些形式,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交途径而是一种全球性治理。  相似文献   
68.
1961年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哲学工作者集体编写的第一本全国党校和高校通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它的问世与毛泽东有密切关系,毛泽东曾批示同意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并亲阅书稿。毛泽东同时以哲学家名世,他对怎样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曾深思熟虑,素来强调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出版后,毛泽东是怎样评价的少有文字记载,但毛泽东对它的内容可能不满意。该书1961年夏修改完成之时,毛泽东嘱李达另编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64年毛泽东在约艾思奇谈话时也不谈及这本书,而是抒发自己的哲学见解,强调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可视为对该书的一种隐喻式评价。同年8月毛泽东召集康生、陈伯达等谈哲学问题时,"我是土哲学,你们是洋哲学"一语是一种婉转的批评,分量其实很重。他在阐明自己的哲学观点时以轻松口吻当面批评了康生、陈伯达等人,因为是他们领导艾思奇主编了这本洋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编写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但毛泽东对它确实是不满意的,这种不满意和批评不像对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批评那样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69.
在全球化过程中,作为政治单位的民族国家的主权仍是世界政治的重心所系,尽管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推动着人类社会政治结构朝全球性方向演进,从而形成国际社会与民族国家在政治影响上的互动.各个民族国家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政治中去,全球性治理和超国家治理的组织正是由各个国家积极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主要是对人、主体、价值、发展、科技哲学、伦理的研究,人的研究是最早着手且难度较大的问题,目前主要是在哲学层面进行思考。主体研究实质上也是人的研究,它是侧重同客体的对应关系角度来考虑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受动性。价值研究主要是研究客体或物对人的效用和人自身的价值。发展研究是探讨人类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进化和人自身的进步。科技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从科学技术和工艺上揭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与人自身的关系。伦理学主要是揭示伦理规范与利益、与人性及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